王向華
【摘要】新課程改革更加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而數學這門學科是最能激發學生創新能力的必修學科之一。學生在高中階段已經掌握了基本數學知識,具備創新基礎,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養成一題多解的習慣,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同一問題的多種解法,激發學生創新思維,使創新成為學生的一種生活習慣。
【關鍵詞】數學 創新能力 高中階段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7-0157-01
引言
和初中階段相比,高中階段知識學習的量更多,知識學習的難度更大,加之高中階段學生見識廣,受到的誘惑更多,一些學生可能會在高中階段放棄學習,而創新能力培養的基本前提就是學生能夠在校學習,所以教師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之前,必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愛上學習,愛上數學學習。之后教師應該幫助學生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提高學生處理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用這種方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一、當前我國高中數學教學狀況的現狀
高中數學知識點多,學習難度大,因此一些學生產生了厭學心理,或者是成為課堂筆記記錄機器,在高中數學學習中,墨守成規,死搬硬套,不考慮實際情況進行題目的解答,數學成績差。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高中數學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將高中數學知識融入到學生實際生活中,幫助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學習的有用性,從而產生數學學習的興趣。
二、高中數學教學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方法
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師使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良好的數學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主要介紹情景教學法、啟發誘導法、實踐教學法這三種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法。
(一)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指的是將教學內容放入到實際生活情景中,讓學生在實際生活情境中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激發學生數學知識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例如在進行概率這部分內容教學中,教師應該利用當前生活上常見的各種抽獎活動引入概率教學知識,通過基本知識點的講解,讓學生自行計算不同抽獎活動的獲獎幾率,使學生認清抽獎活動的實質——小概率事件,幫助學生遠離抽獎騙局,教給學生基本的生活常識。在情境中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多角度分析問題的習慣,是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方面。
(二)啟發誘導法
啟發誘導法指的是教師首先給出某一知識學習的案例,然后讓學生總結案例中所包含的基本理論,再讓學生用這些理論去解決實際生活中類似問題。例如在進行概率這部分知識講解時,教師首先應該在某一實際情景中教給學生概率的基本知識,讓學生明白什么是并集、什么是交集、什么是空集,集合的加減法則等,之后讓學生用這些知識去解決生活中各種集合問題,例如用集合表示不同的糖果種類,用集合表示學校捐款狀況等。啟發誘導法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歸納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學到“活的”數學,有利于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用所學知識發現新問題并解決新問題。
(三)實踐教學法
實踐教學法是通過實踐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對學習到的知識有更深的感受,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在進行三視圖教學中,教師應該利用教室中的物體教給學生三視圖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畫法,并且讓學生進行動手實踐,在講臺上放上一常見物體,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畫出這一物品的三視圖,加深學生對視圖基本知識的理解,掌握三視圖的基本畫法。要想牢固的掌握高中數學知識,必須通過多次長時間的實踐,幫助學生將同一知識點運用到不同情境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結語
情境教學法、啟發誘導法以及實踐教學法是三種有效的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法,情境教學法有利于激發學生產生新穎的想法,是創新能力培養的第一步;啟發誘導法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解決新情境下的新問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能夠從不同角度進行同一問題的思考,是創新能力培養的關鍵一步;實踐教學法是將學生所學的知識放入到具體實踐中,在實踐中進行知識的學習和問題的思考,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高中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該將上述三種教學方法結合起來,靈活使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崔淑紅.高中數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 科技創新導報. 2015(08)
[2]張貴根.新常態下高中數學教學策略之重[J]. 亞太教育. 2016(35)
[3]林國夫.高中生數學思維能力提升的實踐研究[D]. 杭州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