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主任對中職學生的教育非常重要,班主任和學生家長需共同給予學生指導,使學生健康發展。除了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在指導過程中班主任還需對心理學知識合理運用,在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及身體素質的同時,還需注重對心理健康的關注,并對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心理方面的指導,使學生以健康的心理狀態面對學習,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心理學 班主任 管理 教學 學習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6-0228-02
中等職業院校主要教學宗旨為培養學生掌握相關專業性技能,使其畢業后能夠更好的服務于社會。部分學生步入中專院校的主要因素為中考失利,中專院校為其提供了進一步學習掌握技能的機會,與此同時隨著中專院校的不斷興起,也為國家輸送了更多有職業性技能的專業性人才[1]。但中專學校的學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院校內學生的年齡層次差異較大,學生文化知識水平也參差不齊,對于社會的認知程度也隨之不同,因此對于中職班主任而言,管理工作難度也有所增加。中職班主任的主要職責包括,提高學生文化知識水平,教會學生做人、做事的原則,使學生能夠健康成長[2]。
一、中職學生的主要特點及心理狀況
1.成長的特殊階段面臨的心理問題
對于中職學生而言,中職階段的三年是其成長階段中比較重要的時期,學生除了需掌握專業知識外,其心理正處于不斷發展的階段,此時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并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對學生健康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忽略了學生,學生有可能產生教師對自己不關注、不再乎的想法,使學生產生對學習提不起興趣甚至厭學的想法[3]。如果教師發現了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但在教育指導過程中,方法不恰當,甚至出現偏激情緒,此成長階段的學生極易產生逆反心理,對教師出現抵觸情緒,對教師及家長的教育指導滿不在乎,使學業受到了極大影響,同時學生由于厭學極易誤入歧途,使學生的學習生涯毀于一旦。據調查發現多數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缺乏耐心,與孩子溝通過少,在孩子出現心理問題時,不能及時發現并指導,或全面否定孩子的所作所為,易導致學生心理問題加重,甚至出現性格扭曲,對學生成長產生了非常不利的影響[4]。
2.課業繁重、壓力增加易發生不良情緒
相比中考而言,中專考試的難度相對簡單,但其對以后生活及工作也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部分學生由于中考失利選擇到中職院校就讀,作為一種迫不得已的選擇,學生常會出現失落、悲觀等情緒,加之學生家長認為其成績不好,從而埋怨學生,給學生增加了巨大的心理壓力。部分學生的家長或親戚對中專的教學情況、技能培訓情況、發展情況了解不多,誤認為在中職院校學習沒有前途,使學生對前途產生擔憂情緒。有些學生不斷逃課、逃學,整日待在家,甚至接觸社會閑散人員,學習了吸煙、酗酒等不良嗜好,加上學生平日學習時間甚少,造成考試時成績后退,致使其加重了放棄學習的念頭。隨著與班級內學生的差距不斷變大,以及學生與教師及同學溝通不斷減少,性格有可能出現一些缺陷。這對學生的性格塑造,產生了非常不利的影響,學業成績的下降對學生前途的影響也非常顯著。
3.性格處于形成時期,易出現偏激情緒
在中職院校學習的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此階段的學生性格正處于形成的時期,處事方法也處于學習階段,其自制能力一般不佳,做事易出現沖動,不計后果等情況,經常發生打架、斗毆。教師在對其教育的過程中,稍有指責就有可能造成學生抵觸,甚至出現學生與教師出現沖突等情況,部分學生甚至選擇輟學,影響了正常教學的秩序,對學校的管理工作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家長在學生犯錯誤時,由于情緒比較激動,極易發生打罵孩子的現象,學生一時沖動有可能出現離家出走等極端情況,嚴重威脅了學生的生命安全。中職學生相對內心不成熟,在面對壓力的情況下,極易出現偏激情緒,此時如果教師未能及時發現并給予適當的干預,學生有可能誤入歧途,發展下去有犯罪的可能性,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前途。
二、心理學在中職班主任管理中的運用
1.與家長溝通共同指導學生
中職學生一般處于青少年成長中的叛逆階段,除了班主任的教育以外,家長與班主任的配合也十分重要,在學生學習期間發現學生有壓力大等問題,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了解學生是由于學校生活因素還是家庭生活因素造成的壓力,并制定合理的針對性的指導方案,讓家長密切配合班主任,給予學生教育指導,引導學生積極向上,健康成長。
對于學生而言,家長對學生的認同及肯定相比教師的認同,其作用更加明顯,家長可在學生表現良好的時候給予適當言語鼓勵,能有效減輕學生的自卑情緒,使學生對自我的認同感更加強烈,對更好的學習和生活產生自信。班主任在教學中需了解班級內學生的生活狀態,并積極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必要時進行家訪,了解學生父母對學生的教育理念,如家長對學生期望過高,可告訴家長,學習需循序漸進,只有培養好學習興趣,學生愿意主動學習,才能使學業不斷進步。家長及教師均需注意,避免在學生犯錯誤時,以嘲諷的語氣呵斥孩子,以免使學生的自尊心受傷害。在開班會時,班主任可為每位同學朗讀家長寄語,使學生能夠感受到家長的關愛,了解父母的苦心,并以優異的課業成績回報父母。
2.培養學生班級榮譽感及歸屬感
班主任是整個班級管理的核心,除了需要組建團結一致的學生團體,對榮譽感和歸屬感的培養也十分重要,學生只有在集體內感受到了關懷,才能產生強烈的歸屬感。因此班主任需不斷培養學生班級榮譽感及歸屬感。例如在班主任剛剛接觸一個班級時,可將班級內的學生進行分組,每組由學生自己選出一人作為組長,每組制定學習目標,定期總結各小組目標完成情況,并評選出表現突出的小組,同時選出班級內進步較大的學生并加以獎勵。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班級間可進行足球、籃球等友誼聯賽,提升班級榮譽感。
3.合理運用網絡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學生上網的人數也不斷增多,因此在日常教學中,班主任需指導學生運用網絡查詢學習相關資料,告知學生不要用網絡打游戲或沉溺于網絡中,可適當增加講解身邊由于沉溺網絡引發犯罪的相關案例講解,使學生切身感受到網絡的雙刃性,從而自覺減少網絡游戲時間,增加合理利用網絡學習時間。
綜上所述,在中職教學過程中,班主任的心理指導作用對學生健康發展非常重要,在學習過程中了解學生心理狀態同時,注重于學生家長的溝通,明顯改善了學生的心理狀態,除此之外班主任還可以通過培養學生的榮譽感,使學生增加班級歸屬感,與同學和諧相處,創造有利于學習的環境,從而更好的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秦雪蓮.心理學在中職班主任管理中的運用分析[J].科技展望,2015,25(33):208.
[2]董江華.心理學在中職班主任管理中的運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4,11(4):183.
作者簡介:馬麗莉(1971年8月26日)女,白族,云南 普洱人,助理講師,本科,主要從事工作 教育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