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
乾安縣婦幼保健院,吉林松原131400
康復與保健
不同特征孕產婦孕期保健、產前檢查和妊娠結局的關系
馬麗
乾安縣婦幼保健院,吉林松原131400
目的探討不同特征孕產婦孕期保健、產前檢查和妊娠結局的關系。方法回顧性分析該院2012年9月—2014年5月分娩的3 000例孕產婦孕期保健情況,根據保健管理情況(規范化產檢次數)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對照組(規范化產檢<4次)患者未實施綜合措施干預,研究組(規范化產檢>4次)實施綜合干預。對比兩組患者剖宮產率。結果不同文化程度、家庭經濟條件、來源均影響孕產婦產前檢查次數;研究組患者剖宮產率21.99%明顯低于對照組49.33%(P<0.05);研究組不良妊娠結局2.08%低于對照組46.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不同特征孕產婦孕期保健、產前檢查和妊娠結局均存在密切關聯,孕產期實施綜合措施進行管理效果較好,可降低剖宮產率及不良妊娠結局。
孕產婦孕期保健;產前檢查;妊娠結局
孕產期保健主要是指受孕后直至分娩,貫穿孕期的系列性保健措施及相關監測內容[1]。孕婦通過開展產前保健可接受孕期知識健康指導,可早期發現氣場情況及孕期高危因素進行預防性干預,最大限度降低妊娠風險,確保母嬰健康[2]。研究指出[3],良好有效的孕期保健服務是促進母嬰健康,降低妊娠不良結局及新生兒質量的關鍵因素,在減少孕產婦及圍生期胎兒死亡方面具有重要價值。該研究主要通過回顧性分析該院分娩孕產婦情況,對孕期保健、產前檢查與妊娠結局間的關系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9月—2014年5月于該院分娩的3 000例孕產婦孕期保健情況急性回顧性分析,參照《全國城鄉孕產期保健質量標準和要求》中相關標準,將3 000例孕產婦產前檢測情況按照次數進行劃分,其中產檢0次110例,1~3次1 400例,4~8次1 200例,9次及以上290例。以規范化產檢次數進行分組,其中規范化產檢>4次為研究組共1 490例,規范化產檢<4次為對照組,共1510例。兩組孕產婦年齡、身體情況等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未實施綜合措施進行干預,研究組患者給予綜合措施干預,方法:孕產婦孕早期均開展規范保健,并加強對孕婦及胎兒各項指標檢測,為孕產婦提供規范、科學化孕期營養、運動指導,并進行心理干預,加強孕期胎教、口腔保健、分娩知識等健康教育,提高產于對自然分娩知識的認知程度。
1.3 觀察指標
根據孕產婦自身受教育程度及家庭經濟條件,流動人口、孕期保健次數等關聯進行分析總結。總結分析妊娠結局與產前保健存在的聯系。
1.4 統計方法
借助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該研究數據資料進行整理分析。計數資料用%描述,借助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孕期保健情況分析
該研究3 000例孕產婦根據產前檢測情況分析,0次產檢3.67%,1~3次46.67%,4~8次40.00%,9次及以上9.67%。產檢內容:B超2 991例(99.70%),平均(4.82±1.13)次;胎心聽診2 055例(68.50%),平均(2.63±0.35)次;測量血壓2 370例(79.00%),平均(3.36±1.03)次;腹部檢查2 730例(91.00%);化驗血2 037例(67.90%);化驗尿1 860例(62.00%)。
2.2 不同特征孕產婦孕前檢查情況分析
產檢0次110例患者中,高中以下學歷110例,高中以上0例;月收入1 000元以下10例,1 000元以上100例;流動人口101例,固定人口9例;1~3次1 400例,高中以下學歷990例,高中以上410例;月收入1 000元以下401例,1 000元以上589例;流動人口1 100例,固定人口300例;4~8次1 200例,高中以下學歷200例,高中以上1 000例;月收入1 000元以下112例,1 000元以上1 088例;流動人口250例,固定人口950例;9次及以上290例。高中以下學歷10例,高中以上280例;月收入1 000元以下43例,1 000元以上247例;流動人口25例,固定人口265例。不同文化程度、家庭經濟條件及來源對孕產婦產前檢查次數存在較大影響,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剖宮產率對比
對照組患者剖宮產率為49.33%(735/1 490),研究組為21.99%(332/1 510)。研究組患者剖宮產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兩組患者妊娠結局對比
對照組子癇前期110例,巨大兒213例,新生兒畸形43例,新生兒窒息111例,早產兒203例,產后出血26例,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為46.75%(706/1 510)。研究組患者子癇前期11例,巨大兒5例,新生兒畸形2例,新生兒窒息3例,早產兒7例,產后出血3例,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為2.08%(31/1 490)。研究組不良妊娠結局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孕產期保健措施綜合干預可為孕產婦提供正確孕期指導,通過定期開展產前檢查,可對母嬰情況進行了解,盡早發現有關并發癥并進行干預治療,可有效降低不良妊娠結局,應用效果較好[4-5]。該研究結果顯示,孕產婦因文化程度、家庭經濟條件及人口來源不同其產前檢查次數也存在較大差異;研究組患者剖宮產率低于對照組且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也低于對照組。提示,應針孕產婦自身文化水平及經濟能力會對其產檢次數造成較大影響,孕產婦接受綜合保健措施干預可提高其產前保健及檢查認知程度,掌握孕產期注意事項,可提高其順產率,降低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效果較好。調查發現,經濟條件差及流動人口均對產前檢查造成極大影響,因此應加強完善基層醫療機構檢查,通過服務費用的控制及產前檢查重要性教育推廣,減少圍產期并發癥,為母嬰健康提供保障。
綜上所述,不同特征孕產婦孕期保健、產前檢查與妊娠結局存在一定關聯,孕產婦實施綜合孕期保健干預,效果較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姚卉,段麗萍.產前檢查及健康教育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5,11(6):715-717.
[2]武茜,張素云,王永紅,等.分析不同特征孕婦孕期保健及產前檢查情況與妊娠結局的關系[J].當代醫學,2013,14 (9):161-163.
[3]姜宋梅,毛紅英,王陳娟,等.孕期保健系統管理對流動人口孕產婦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鄉村醫藥,2014,16(21): 63-64.
[4]沈妙春.孕期保健對孕產婦妊娠結局的干預意義探究[J].今日健康,2016,15(4):92.
[5]李翠華.孕期保健對孕產婦妊娠結局的影響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4,9(6下旬刊):3228-3228.
R711
A
1004-6569(2017)03(b)-0018-02
2016-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