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竹平 (江蘇省鎮江市大路實驗學校,212133)
上課教師感受2
基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教學行為探析
——以《斜向助跑直角騰越》一課為例
王竹平 (江蘇省鎮江市大路實驗學校,212133)

如何在競爭社會立于不敗之地,在困難和失敗面前從容處置,需要有堅強的意志品質,這些意志品質需要多年培養和磨練,通過多年的積淀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這些意志品質是學生終身發展過程中的核心素養。體育課在培養學生挑戰困難、提高耐挫力方面有其獨特的育人價值。體育項目種類眾多,很多項目有一定的練習難度和挑戰性,尤其是和學生平時生活經驗相關的一些體操項目,這些項目的學練對學生膽量和身體機能都提出了較高要求,長期通過這些項目的學練,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能形成不畏艱難、勇于挑戰的意志品質。如“斜向助跑直角騰越”動作是體操支撐跳躍中的一個項目,也是一種翻越障礙的技能,但初學者受力量等因素的影響,再加之平時生活中很少有類似于這樣的動作體驗,學生在初學時會存在較大困難,失敗的次數會較多。體育練習中只要通過科學的學練和正確的保護與幫助,學生就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在本節課中,教師不斷鼓勵學生敢于挑戰難度大的練習,如在跳箱上放置軟塑料的圓形標志盤(標志盤放置在離身體越近的地方,學生越過的難度就越大),并讓學生自己移動標志盤擺放的位置調整練習難度,其中一位小個子女生挑戰男生七級高的跳箱,瀟灑漂亮的動作贏得了全體學生和觀摩教師自發的掌聲,更加激發了學生練習熱情。所以,在日常體育課中,要經常選擇類似于“斜向助跑直角騰越”這樣有技術難度的教材,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是建立在學生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體育帶來的樂趣基礎之上,享受到體育鍛煉帶來的實惠,切實感受到了體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時體育鍛煉就已經內化為自覺行為了。體育課中,對學生終身鍛煉意識的培養應該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滲透,不是簡單的說教,要通過一系列的激勵措施讓學生喜歡運動,并認為“我應該要鍛煉,鍛煉對我有好處”。如,在《斜向助跑直角騰越》這節課中,授課教師從開始的專項韻律操入手,動感音樂的渲染讓師生聽了都有想動的感覺,到最后的體能練習——趣味仰臥起坐和趣味平板支撐,讓學生都感受到了運動的樂趣,每一次練習結束之后都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想再來一次,這就是一個自覺鍛煉意識的初步體現。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教學理念在體育課中同樣需要得到滲透落實,學生的終身發展離不開終身學習,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和好的習慣遠比學習一個知識要重要得多,這是終身學習的源動力。現行課程標準主張學生合作探究學習,而要想讓學生在體育課中能真正做到合作探究,需要合適的教學情景,在學習的關鍵點要通過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學習,這些拋出的問題要和學生的認知能力相吻合。在《斜向助跑直角騰越》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每個教學遞進關鍵點都拋出相關問題,誘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進行合作探究后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教師在準備活動中讓學生復習了跨越式跳高,在主教材學習中設置了“單手支撐單跨單落和跨越式跳高有何區別”、“造成落地時身體向后轉的原因是什么”、“單手支撐單跨雙落中雙腿并腿的最佳時機是什么時候”、“雙手支撐和單手支撐的區別在哪里”、“如何延長滯空時間”、“騰越不同寬度的橡皮筋時,身體體驗有何區別”、“足球標志盤擺放的位置和練習難度是什么關系”等問題,讓學生之間相互討論和觀察,而且很多感悟也都是學生通過教師語言誘導及動作體驗找到的答案,在這些學練過程中學生提高了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體育課中創新能力的發展無處不在,同樣的器材發揮出不同使用效果就是一種創新,同樣的要求通過多種練習方式來完成也是創新。教師借助常規器材“標志桿和橡皮筋”,設計由低到高、由窄到寬的練習,逐漸提高練習難度,輔助練習效果較好,常規器材發揮出了效果,這就是一個巧妙的創新,對學生來說能夠形成啟發。在學生基本能完成整套練習時,教師通過標志盤的擺放,提高練習難度,但由于學生能力高低不同,如何分層是個問題,對此教師又讓學生自己琢磨出移動標志盤的位置可以調整練習難度,解決了分層教學的困惑,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一舉多得。
體育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體育活動中最能流露出一個人原生態的思想,運動能彰顯一個人的文明素養,尊重對手、遵守規則、關心他人、不氣餒等在體育活動中都能顯露出來。體育課健體也育人,且育人功能無處不在。在“斜向助跑直角騰越”教學中,韻律操培養了學生的節奏感,練習中,教師不斷提醒學生注意體操姿態,這是體育審美的教育。“斜向助跑直角騰越”對初學者來說有較大的練習難度,尤其是對于女生,她們面臨心理和體能的雙重考驗,所以在開始階段,失敗是正常現象,教師不斷鼓勵學生要勇敢面對失敗,與學生一起找原因,哪怕有一點進步,教師都能及時表揚和鼓勵,幫助學生樹立克服困難、挑戰高度的信心和勇氣。在練習小組中,當學生動作完成漂亮時,大家能給予點贊和掌聲鼓勵;而動作失誤了,有人主動去關心和安慰,幫忙找原因,這些自發的行為都是學生原生態思想的自然流露,教師要抓住這些契機,灌輸尊重他人的意識,使學生形成困難面前不低頭、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在學生展示環節中,一位女生在低跳箱上動作完成質量一般,但她卻敢于挑戰男生的七級跳箱,動作完成的質量較好,教師和學生持久的掌聲讓她臉上樂開了花。
運動能力是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重要體現,強身健體是體育課的基本任務,體質是學生終身發展的核心要素,體質不強談何棟梁。以項目為載體,在傳授學生技能的同時,提高學生身體素質。體育課練習密度一直是體育教學評價中的一個重要指標,但在部分體育課中由于項目和器材的緣故,出現了準備活動和放松活動的練習密度大、主教材練習密度小的現象,其中器械體操課就是典型代表。由于受跳箱個數少的影響,一般練習分組都是2~4組,按照傳統的小組練習形式,主教材練習密度會較小,體育課中會出現大量等待現象。本節課中,授課教師兩點舉措提高了練習密度和強度。一是要求每個學生練習結束之后,要跑到對面的練習小組后面,由此增加了移動距離,本節課中學生始終都是在跑動和跳躍練習中,基本處于動態狀況之下;二是提前輔導了幾位體育骨干,傳授保護與幫助技能,指定這幾位學生進行保護與幫助。保護與幫助是體操課必教內容,但受先天身高體重和身體素質影響,部分學生在保護與幫助過程中就會出現“幫倒忙”現象,導致練習經常會暫停,這次課是第一課時,要通過大量的練習來讓學生體驗動作要領。綜觀本節課,保護者手法熟練,練習過程流暢,練習次數較多。
王竹平,江蘇省鎮江新區教研員,江蘇省體育特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