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社培
時下我們的教育存在一個怪圈:教育理論層出不窮,但教育成果大多只在城市開花結果,農村教育尤其是偏遠的鄉村少有成果。
一、加大政府投入,縮小城鄉教育差距
農村經濟相對落后,人們生活水平相對低下,農村小學的設施設備簡陋,因此,政府必須加大對農村教育建設的投入力度,為農村學校添加設施設備,優化農村學校的教學條件,特別是加強對農村小學學生活動場所的建設,對一些規模小、分布散的學校進行資源整合,做到節省資源、集中教育力量,從而提高校本培訓和校本教研的質量。
現在人們比較關注的是學生的“減負”,其實需要減負的還有廣大的教師。目前,農村教師的編制緊張,很多人都向環境好、待遇高的地方去謀出路,正所謂“人望高處”,導致農村教師人手不足,大大加大了教師工作量。平時教師除了完成教學常規工作之外,還要應付上級領導的檢查工作,起早摸黑。教育行政部門應合理安排教師,避免“向城市一邊倒”的現象,利用多種渠道吸納農村教師,鼓勵優秀的教師到農村任教,增加農村小學教師編制。另外,上級教育行政部門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檢查,讓教師多一點時間進行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少做一些形式的東西。
二、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是開展校本教研的關鍵
我國基礎教育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巨大成就,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培養了數以億計的各種人才。但是,我們也必須承認,我國的基礎教育在實踐中有過不少痛苦和教訓。其中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基礎教育長期受應試教育模式的束縛。致使長期在一線工作的教師苦不堪言。要解決這個問題,校本教研的開展才有保障。教育行政部門要研究好對學校、教師、學生的評價。學校對學生的評價要研究考試制度和考試方式,變單純的知識考試為知識、能力、態度和方法的全面考查,變比分數排名的相對評價為教育目標達成度的水平評價,變單項的智育評價為德智體美勞的全面評價。對教師的評價要堅持以教書育人的整體效果為標準,綜合考核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能力和效果。對學校的評價,要改變以升學率和考查成績為唯一標準的片面做法,對學校的教育品德、教育質量、管理水平、社會效益等進行綜合評價。實施各種評價方式的轉變,教師在開展教育科研時解決了后顧之憂,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他們就會放心投身課改,大膽開展課題研究。校本教研的熱情一定能高漲,效果必將明顯。
三、教育行政部門必須高度重視,充分發揮專業引領作用
為保障校本教研活動的順利開展,教育行政部門應建立教研活動的導向機制和激勵機制,做好評價,把校本教研的實施情況與學校及教師考核、評價結合起來。其次,要發揮專業引領的作用。所謂專業引領,是指專家為教師開展教學研究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指導,專家或教研員深入農村小學,實施“走進去,低下頭去”的方式,協助農村教師教研組制訂教研活動計劃,引導學校和教師有效開展教研活動。此外,學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專業引領作用,挖掘自身的資源,發揮骨干教師的專業引領作用,開展“師徒結對”、“集體備課”、“同課異構”等形式給普通教師以幫助和指導,為教師樹立學習的榜樣。學校要倡導教師加強理論學習,多閱讀有關的書籍,做到“六個一”:讀一本好書,寫一篇好文章,寫一份優秀的教案,上一堂優質的課,制作一個高質量的課件。教育行政部門可實施名校對薄弱學校幫扶計劃。城鎮名校教研力量雄厚,專業水平人才多,讓名校與農村薄弱學校結對幫扶,借助名校教研領導、教師專業水平高的優勢,解決薄弱學校本校教研經驗不足、理論水平低的困難。
四、改革教研方法,同伴互助與個人反思相結合
曾子曾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句話也告訴我們:每天都應該對我們的行為、想法進行反省,這樣才能更有利于我們的工作。教育教學也一樣,在洋思經驗中就有一條成功的經驗要求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如果沒有反思,那么教師就會滋生思維的依賴性,從而變成理論學習的聽眾。反思教學的目的在于對教育教學實踐反思,積極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努力提高專業化的過程。要求農村教師針對農村的實際情況,對每天的教育教學工作進行反思,對于反思的心得體會可以寫在反思記錄本上,也可以發到校園網站的博客上,與其他教師交流。學校利用校本教研活動時間,讓教師互相交流、分享教學反思,產生“共鳴”,或提出“質疑”,發表其意見。這樣,我們農村的教師就能擺脫了枯燥無味的研究方式,在有“共同語言”的情況下學習著、思考著、總結著,從而煥發了校本教研的生命力。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