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麗超
傳統的作文教學刻板、枯燥,毫無生趣可言,導致學生作文質量、作文教學的效率一直處于低水平狀態,出現了學生怕作文,教師也怕上作文課的現象。而現代信息技術以其海量的內容,文本、圖片、音頻、視頻的多樣性以及獨特的表現力與感染力,人與人、人與計算機的互動的靈活性,加之可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運用到語文教學中,會產生無限的吸引力。運用到作文教學中,可拓展學生智能視野,營造創新環境,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圖文并茂、情境交融、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中愉快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一、巧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激發寫作興趣
興趣能產生動機,興趣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的動力源之一??鬃釉唬骸爸卟蝗绾弥撸弥卟蝗鐦分?。”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泵绹F代心理學家布魯納也說:“興趣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是動機產生的重要主觀原因”。的確,興趣是人們愛好某種活動或力求認識某種事物的積極態度,它是促使學習活動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只有當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興趣時,才能積極主動而且心情愉悅地去參與整個教學過程,才能變被動的接受為主動的探索。因而,要提高作文質量,必須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巧用媒體創設情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而使學生產生寫作的欲望。如: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看圖寫話《觀猴》,因為這是學生第一次寫以“生活情景”為主題的畫面,本次看圖寫話的畫面上畫的是小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到動物園參觀,假山上姿態迥異的可愛的小猴子正吸引著他們。二年級的學生雖有過寫話的經驗,但大都是一兩句而已,而這次的看圖寫話,需要學生把自己看到的內容進行整合,再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四要素進行寫作的一次習作。這對學生而言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在教學中,要在引導學生充分看圖、充分想象的基礎上,及時進行啟發和指導,讓學生充分地說,說了再寫,以降低寫話的難度。并且,要注重激發孩子們說話、寫話的欲望,喚起孩子們說話、寫話的熱情。教學時,教師先播放有關內容的動畫片,生動的動畫效果一下子把學生們吸引住了,個個興趣盎然,思維活躍。接著,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圖畫:“什么時間?在什么地方?誰?干什么?他們都看到些什么?”由于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了,因而,學生都爭先恐后地舉手回答。接著,再引導學生,細細地觀看圖畫,說說畫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并啟發學生按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觀察,說出主體部分內容。這樣,不僅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而且學生的說話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得到了培養。
二、借助信息技術直觀演示 提高觀察能力
提到寫作,學生多是橫眉冷對作文本,俯首苦思咬筆頭。學生之所以沒啥可寫,究其原因是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常常是沒有注意,頭腦中對事物的表象是模糊的。而利用電教媒體可以把學生的無意注意轉化為有意注意,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有效途徑。如: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寫一個活動的場景》的習作。在指導時,教師首先運用錄像直觀演示播放一些名人賽事或本班組織的活動實況,把活動的全過程再現在學生眼前,然后,利用錄像可以暫停、定格、鏡頭轉換、人物特寫的特點,指導學生有順序地觀察,并抓住某個人的動作、神態等進行細致觀察,從而提高觀察能力。使學生在觀察時做到有順序、有重點,寫作起來就會言之有序,言之有物了。
三、應用信息技術入情入景 豐富想象能力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的源泉?!币岣邔W生的習作水平,必須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這樣學生的習作才會鮮,才會活,充滿生氣。如:小學語文第四冊看圖寫話《春天里的發現》,要求學生說說春天到了,大自然有什么變化。指導時,教師首先播放一首歡快、優美的樂曲,樂曲里不但有清脆的鳥鳴聲,還有小溪潺潺的流水聲。同時,教師配以深情的解說詞,讓學生閉目邊聽邊想象音樂所描繪的景象。當學生頭腦中已有春天的感性認識后,接著播放一段花兒綻放,小草出土,枝葉發芽,和風輕拂的春景視頻片子。當學生看到這些生動的畫面時,會產生身臨其境之感,他們的情感也隨著想象的翅膀飛向了大自然……結果,學生們都能有聲有色地把春天的大自然美景描繪出來。這樣,在豐富學生想象的同時,創新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四、運用信息技術直觀展示 培養修改習作能力
習作評講是作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缎W語文新課程標準》中習作的目標明確指出:“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根據表達需要,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也就是要培養學生修改自己習作的能力。葉圣陶先生十分重視學生的自改,他說:“改與作關系密切,改的優先權應該屬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學要著重培養學生自改的能力?!睂W生自改能讓學生用自己的雙手、頭腦、語言和方式去體會批改的樂趣,從而提高自己的習作水平。它還可以為學生提供互相學習的機會,培養他們認真負責的態度和團隊合作的精神。另外,這種角色互換,可以使他們切身體會到批改文章的甘苦,進而更加懂得尊重教師的勞動。如: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習作五的作文批改,指導時,教師可選擇幾篇有代表性的習作,利用多媒體的實物投影,示范指導學生集體評改,在評講中讓學生掌握修改習作的方法。然后再放手讓學生自己評改自己的習作,互相評改,教師隨機作適當的指導和小結。這種評改方式省時,高效,長期堅持訓練,學生的自我修改習作能力自然會得到提高。
利用信息技術進行作文教學,能創設良好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活躍學生的思維,使抽象的難以理解的知識具體化、生動化、形象化,從而使學生的習作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