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淑蘭
2013年10月21日,習近平主席在歐美同學會成立一百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主席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創新發展理念首要的是創新”,要“保持銳意創新的勇氣”,并指出“要抓住時機,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當今的小學生今后要面臨國際社會的激烈競爭和挑戰,只教他們一些語言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培養他們能夠終身可持續發展的創新思維和能力。那么,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切實開展創新教育,培養能適應激烈競爭的創新人才呢?
一、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誘發創新熱情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只有在真誠、理解的師生關系中,學生才能敢于和勇于發表自己的意見、自由想象和創造。”可見,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認知因素有著極大的感染力,充滿情感的教學也能誘發學生的創新熱情,進行創造性的學習。教師在課堂上要為學生創造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身心愉悅,師生在平等和諧的前提下交流互動,這樣學生才敢用英語大膽發言,思維才能敏捷,他們才能去探索、去創造,創新的火花才會迸發。
上課時,我合理地運用實物、圖片、簡筆畫、自編歌謠、多媒體課件等,讓所要呈現的情景更加直觀而富有情趣。同時盡可能多地運用抑揚頓挫、充滿誘因或懸念的語言,并配以豐富的表情和手勢來組織課堂教學,給學生創造一個開放寬松的學習環境,從而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刺激學生的求知欲和創新熱情。如教學PEP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B Lets talk時,在熱身部分先用課件展示Lets chant歌謠:“Dog, dog, what can you do? I can run after you. Panda, panda,what can you do? I can eat so much bamboo…”我和學生一起邊說邊做相應的動作。押韻、朗朗上口的歌謠馬上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說唱完后讓學生替換歌謠中表示動物的單詞和動詞短語,自編歌謠,再有節奏地說唱出來。這種替換練習給學生增添了無窮的樂趣,讓他們在愉快的氛圍中無所顧忌地大膽創新,并獲得成功的喜悅。
二、創設有趣的開放式情境,培養創新能力
情境教學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想象,而且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再創造,因而所創設的情境應該是新穎、生動、有趣和富有吸引力的,以滿足學生對未知領域探索的好奇心,培養創新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實物、圖片、表演、音樂、多媒體課件等手段來創設語言實踐的情境,把教室變成學生的活動場所,讓他們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語言實踐,把學生帶入所學情境之中,鼓勵他們大膽嘗試,積極參與到語言交際中,并從中得到愉悅的情感體驗,從而使學生的語言運用和交際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
例如,PEP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學習關于“書籍”類的詞匯。在教學時,我讓學生準備了一些字典、故事書、漫畫書、美術書、語文書等,并把教室設置成書店,找幾個學生充當售貨員和顧客,進行“go shopping”的情景練習,經過分組演練,同學們很快就掌握了句型“Can I help you?”“Do you have…?”“What are you going to buy?”“Im going to buy…”我讓學生任意編排買東西的對話,這樣不僅復習鞏固了所學句型句式,而且在自編自演的對話過程中學生都能把課文語言轉化為自己的實際運用語言,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又如,在學習水果、蔬菜類單詞時,我讓學生從家里帶來自己喜歡的水果和蔬菜,借助實物進行教學,先讓學生直觀地看,然后讓其蒙上眼睛聞和品嘗,猜水果或蔬菜的單詞,并適時地問學生:“Do you like…?”學生回答:“No,I dont like…I like…”以此鞏固表達個人喜好的句型運用。這種鮮明、直觀的方法,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所以學生很快就記住了這些單詞和句型。創設情境教學能很自然地把視、聽、說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從而形成創新能力。
三、培養發散性思維,提高創新能力
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創造新的而不是簡單的重復前人所做過的事,這種人能有創造、發明和發現。”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拓展教材內容或活動步驟,注意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有意識地引入能夠訓練思維的結合點,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訓練,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展示其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機會,幫助他們開闊思路,豐富想象,提倡和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大膽進行發散創造,在潛移默化中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例如,學了sports類的詞匯后,我自制了一個調查表:What sport do you like?分發給每一個學生,讓他們自己調查哪一種運動最受喜愛。這種調查可以在教室里進行,也可以走向社會進行,要求把調查的結果告訴同學們。通過擴大學生學習的空間,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和探索精神,培養靈活地接受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又如PEP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交通方式”的詞匯教學中,我讓學生盡可能多地說出交通工具,如:bike, car, jeep, motorcycle, horse, boat等。這種單詞練習可以用競賽的方式進行,誰想到的單詞多,誰就是勝者。在課堂教學中,還可以進行一詞多配、一句多譯、一句多型及改寫課文和對話等練習,引導學生在交流中萌發獨特思想,啟迪學生發展創新思維,提高創新能力。
四、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鼓勵創新
激勵能使學生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從而產生自信,有了自信就會發揮自己的潛能,迸發出創造性的思維火花,作為英語教學要認真對待每一個學生的每一個創造性的思維火花,并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長此以往,學生的創新能力一定會得到發展。教師在教學中應貫徹以表揚為主的教育思想,用表揚激勵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自覺性。教師可以用“Good job”“Very good”“Wonderful”“Cool”等話語激勵學生參與英語學習活動,或者把一堂課的內容設計成一種競賽,對優勝者加以評獎激勵,效果顯而易見。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核心理念已深入人心,學生發展的最重要內容就是創新能力的培養。我們要實施以創新精神為核心的素質教育,努力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為學生創設活動情境,誘發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就可以培養能主動適應社會,并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創新型人才。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