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敏
摘 要:《幼兒教師職業道德》課程是幼教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主要講述幼兒教師職業特點及其所要遵循的職業道德規范和要求。本文針對《幼兒教師職業道德》課程的特點,探索了案例教學在課程中的應用,使課程在教學時內容生動有力、課堂氣氛活躍,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關鍵詞:案例教學 幼兒教師 職業道德 應用
一、緒論
教師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幼兒教育的對象是身體和智力尚未成熟的幼兒,幼兒教師對幼兒在德、智、體、美等多方面的成長會產生深刻的影響,因此對幼兒教師的職業道德要求很高。這種特殊性,使得幼兒教師隊伍建設成為國家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得到社會普遍、高度的重視。然而,每一位幼兒教師良好的道德人格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每一名教師在教育實踐中不斷內省、反省、反思,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品質。因此,在教學中應使學生充分地認識到幼兒教師職業道德對強化幼兒教師自身素質、提高教書育人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為培養合格的高素質的幼兒園教師奠定基礎。
二、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
(一)傳統教學模式分析。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灌輸式講授模式為主要教學手段,學生被動地學習,缺乏學習的主動性,課堂氣氛不夠活躍,缺乏吸引力。同時,課堂講授的知識與實際工作結合不緊密,使得學生走向職場后,仍然需要較長時間的磨合期,因此傳統的教學模式的有著明顯的不足。
(二)案例教學法分析。案例教學法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它的重要功能在于通過真實案例的展示,直接縮短了與現實的距離,通過個人的思考或集體分組的討論,使學生們從案例中吸取有益的知識或得到強烈的警示,對于他們今后走向實際工作崗位有著很大的幫助,較之傳統的理論教學模式有著明顯的優越性。
三、案例教學法在《幼兒教師職業道德》課程中的應用
案例教學法非常適合運用于幼教專業的課程教學中,通過運用案例使課堂教學生動、活躍,富有啟發性,提高了課堂吸引力。實踐證明,案例教學是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的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
(一)引入案例法。教學過程中,在講授良好的職業道德對社會的推動作用時,引入了我國著名的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跡,使學生充分認識到人類是物質文明的創造者,作為幼兒教師要向袁隆平一樣,愛崗敬業,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實現人生價值,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職業道德包括: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在教學中對于“誠實守信”引用了同仁堂藥店的案例,告訴學生誠實守信是做人的根本,就是要忠誠老實、信守諾言。指出同仁堂之所以能夠享譽海內外,重要的原因就是同仁堂始終堅持精益求精的嚴細精神。
(二)角色扮演法。在教學中要使學生必須“進入角色”,站在當事者的角度去觀察與思考,即要求學生在學習階段就進入幼兒教師的角色中,對于在社會上出現的體罰虐待幼兒的等不良案件進行深入的分析,站在幼兒教師的角度,譴責這類教師的行為,充分認識到這是職業道德缺失的表現,這種行為會給幼兒的心理帶來陰影,給幼小的心靈帶來嚴重的影響,使學生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尊重幼兒人格、平等對待每個幼兒,熱愛教師工作,以愛心、誠心、耐心關愛幼兒,作一名最美的幼兒教師。
(三)講議結合法。在教學中創造一種便于交流的學習氣氛,使同學們積極參與,暢所欲言,提供展現個人才智與團隊合作精神的機會。
如,在講授職業理想時,應引導學生談一談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教師。使學生認識到理想教師,應是一個自信、自強,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是一個善于合作、受人尊敬的教師;是一個胸懷理想、勤于學習的教師;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通過講議結合的形式,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認識價值觀,確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與職業理想。
四、 《幼兒教師職業道德》課程在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善于運用案例分析,避免空洞說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多增加實際案例,結合當前幼兒教師職業道德的實際,著力透視和分析新時期幼兒教師職業道德方面的各種問題,避免空洞地說教,使學生在其職業道德的認識和理解方面能得到多樣性的啟示。使其自覺進行道德修養,自覺踐行職業道德規范。
(二)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課程教學中應采用多媒體教學,增強直觀性教學力度。利用聲媒體、圖媒體和文媒體,采用動畫、圖像的設置,使枯燥的內容變得生動有力,鮮艷的色彩圖畫更能吸引學生。通過文字動畫的設置,增強對學生視覺的沖擊力,更好地掌握知識與技能。
(三)精講教材內容。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教學中應在合理剪裁教材的基礎上,不斷地開發符合幼教實際的、有特色、有效果的內容。對教材內容進行優化,對于重點內容可作詳細的講解,必要時還應補充一些更加實用性的內容,作到理論聯系實際;而非重點的內容略講,也可教給同學們課下自學。
(四)鼓勵學生討論。教學中應使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鼓勵同學們積極參與知識的討論。以學生為中心,針對學生特點授課,開展參與式、互動式教學。
五、結束語
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作為幼兒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使他們能夠加強自修,淡定從容,將外在美和內在美結合在一起。充分認識到幼兒教師良好道德品質的重要性,加強職業道德修養,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認識到幼兒教師必須自覺參與實踐活動,在實踐中鍛煉成長。
因此,《幼兒教師職業道德》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多增加實際案例,結合當前幼兒教師職業道德的實際,著力透視和分析新時期幼兒教師職業道德方面的各種問題,避免空洞地說教,使學生在對職業道德的認識和理解方面能得到多樣性的啟示,使其自覺進行道德修養,自覺踐行職業道德規范。
參考文獻:
[1]劉濟良.幼兒教師職業道德[M].復旦大學出版社.2016.1 149~164
[2]郭正良.顏旭.幼兒教師職業道德(第二版)[M].湖南大學出版社 2014.7 :1~139
[3]朱曦教師職業道德與法律修養[M].蘇州大學出版社.2011.12 58~66
[4]馮婉楨.與諍友對話-幼兒園教師師德案例讀本[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9 76~89
[5]丁海東.論我國幼兒教師專業標準的功能定位于內容架構[J].中國教師.2011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