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國杰
1. 關于Google Earth
Google Earth軟件(以下簡稱GE)是Google公司的地圖搜索服務軟件,能提供詳細的衛星地圖和3D畫面,覆蓋范圍和用途非常廣泛。利用GE,用戶可從任意角度瀏覽到高清晰的地圖,看到地面上的建筑物或地球地貌的三維圖像。另外,GE包含了大量的地理信息,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通過圖層管理選擇要在地圖上顯示的地理特征,更加直觀明了,十分方便地獲取信息。
2. 關于地理空間素養
2.1 地理空間素養的理論依據
地理空間素養是空間概念在地理素養中的重要表現及組成部分,它是學生在學習有關空間位置、空間分布、空間過程、空間格局、空間上的成因聯系等內容過程中,在掌握地理空間知識和形成地理空間技能的基礎上,運用這些知識與技能解決相關地理空間問題的內在修養,由地理空間概念、地理空間表征工具和地理空間推理三個要素組成。
2.2 七年級學生地理空間素養的教育現狀及形成發展的重要性
七年級所學的地理基礎概念大部分學生均能認知。例如,經緯線的判定,板塊運動,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區別等。但普遍存在的問題就包括有(1)局限于平面感性認識,地理空間方向不明確;(2)難以將平面圖形符號信息轉化為立體圖像;(3)難以對地理事物空間分布作整體、系統性的理解,規律性的知識應用能力薄弱;(4)讀圖獲取空間位置信息不準確、地理位置分析的視角能力較弱、地理事物空間位置關系不能正確把握等。
2.3 GE軟件輔助地理教學的必要性
2.3.1 傳統地圖教學在培養學生地理空間素養上的局限性
傳統地圖等教具在培育學生的地理空間素養方面主要具有以下局限性:一、傳統地圖的影像欠缺真實性,仿真度不高,難以滿足學生對周圍地理環境感知的要求;二、傳統紙質地圖不具有動態性,不能隨意放大和縮小,很難對任意地點在不同大小尺度時的探究;三、傳統地圖一成不變的呈現方式較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3.2 GE輔助教學,提高學生地理空間素養的優勢
與傳統地圖工具相比,GE在培養七年級學生的地理空間素養方面具有以下優勢:(一)可視化程度強、仿真度高;(二)提高實踐的可能、增強師生間的互動;(三)突破時空限制,信息獲取便利。
3. 借助GE培養七年級學生地理空間素養的具體案例
地理的事像都處于地球的三維立體之中,都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空間中,地理事像沿時間在不斷變化。因此,學習地理知識關鍵之一,就是樹立良好地理空間素養,建構好地理空間概念,并由此產生空間位置、空間分布、空間聯系和動態發展等概念,在不斷地進行空間思維和空間想象中加深與鞏固。例如學習某區域,首先要了解該區域的空間位置,包括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即絕對地理位置和相對地理位置);繼而弄清區域內部地理事物如地形、河流、湖泊、水文、氣候、植被等空間分布及其原因,以及經濟資源、工農業部門及其主要產品、交通運輸等的空間分布規律及配置原因。
3.1 借助GE讓學生認識地球的形狀以及經緯網
首先,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借助GE認真觀察,明確經緯線和經緯度的劃分,并在此過程中把地軸、南北極點、特殊經緯線等一并觀察。GE此三維地球儀界面會把赤道、南北回歸線、本初子午線等特殊經緯線用粗黃線突出,且經緯度標識非常清楚。這樣能讓學生認識到地球儀上的經緯線不只是我們看到的幾條,是每一個點必有一條經線和緯線經過;另外學生還可以從中發現經緯線的垂直關系。
熟悉地球儀、認識經緯網,最終目的是為了運用。“標準”明確學生應掌握在地球儀上確定某地點經緯度的技能,因此,學生就需要反復訓練。在此過程中,GE也能有關鍵的輔助作用。例如,給出若干地名,讓學生在GE地球儀上判讀各地點的經緯度。通過軟件界面操作展示,指針所在某地分別有一條經線和一條緯線相交,而該地點的經緯度讀數也在界面下方完整詳盡地顯示。以此為例,舉一反三。在本課中,本人特地將GE界面推近至我校位置上空,觀察學校所處經緯度,讓學生自行讀出經緯度,將數據記下,再返回至地球鳥瞰圖位置,讓學生在GE左欄中將所記經緯度數據輸入搜索欄,確定后地球會自動返回到學校上空。通過此操作,學生能理解經緯網的定位作用和意義,經緯網知識也能逐步掌握。
3.2 借助GE學習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GE就是一張實用性、立體感很強的教學地圖。在本節一般教學中,利用GE可清楚展示各大洲大洋的絕對地理位置、輪廓以及邊界,并可利用GE對特殊緯線的清晰標示,讓學生更快更準確地找出特殊緯線經過的大洲和大洋。但我們不難發現,一般教學步驟存在的問題是過于重復單一情景下的大洲與大洋的分布,缺乏真實情景的變化和應用;概念性知識的再認和回憶過程過長。這對于學生在真實情景下的知識運用會造成一定的困難,不利于學生建構空間概念。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更可利用GE,人為地創設各大洲大洋的相對位置情景,在原有的教學過程和步驟基礎上增加辨別、識別七大洲四大洋相對位置關系的環節。
3.3 借助GE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空間分布關系
例如在七年級地理上冊《撒哈拉以南非洲》一節教學中,教師講述非洲氣候環境,分析非洲氣候類型的空間分布。那么,可將《非洲氣候類型分布圖》及《非洲氣候類型分布空白圖》作為組件疊加到GE,再按需求打開經緯網、邊界與地名等各要素的圖層,設計活動讓學生在GE中對照《非洲氣候類型分布圖》和空白圖的數字,填出非洲主要氣候類型名稱。學生借助GE及其添加組件,觀察思考后可得出結論(從氣候類型的空間分布規律方面看,非洲氣候以赤道為中心呈帶狀且南北對稱分布以及非洲各氣候類型所處的緯度位置)。
結語
綜上所述,GE是一個既方便又通用的工具,資源豐富、功能強大,只要教師去發現,結合資源備課,就能充分發揮作用,提高教學效率。
GE雖然在七年級學生空間素養培育方面有不少的優勢,但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也不能過分依賴GE而丟棄傳統的地圖模型工具和忽視教學設計。傳統地圖依然有它簡明傳遞地理信息的優勢,地理統計圖片、地理略圖依然是培養學生地理空間表述能力的重要工具。這就需要地理教師在教學設計中選擇各種地圖優勢加以運用。依據新課標、各課的教學目標將傳統地圖有效地轉化為GE的相應組件,有機地與GE軟件功能以及海量的地理信息結合起來,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同時,地理教師的計算機使用技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實現教師素養的自我提升。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