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然
自主課堂是課堂改革的主要取向,它主要通過“預習自學—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三環節導學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通過個體自主學習、小組討論等方式來引導生生互動,這種教學模式既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過討論交流,既可顯示學生個性又可暴露不足,給教師因材施教提供了很好的契機。然而在具體教學中,自主課堂的組織方式、實施策略以及教學效果等方面卻存在一些問題,需進一步思考。
1. 重視對數學合作學習的價值內涵審視
自主課堂中的合作學習的重要價值在于體現與人交流、傾聽、表達、合作技能等層面的價值。究竟如何選擇、設計數學內容來開展合作學習,是教師在新課程理念下實施合作學習的一個難點。重視對數學合作學習的價值內涵審視,從具體的學科特點、教學實際、教學目標等方面去選擇性地開展數學合作學習,這樣才能充分體現合作學習的價值。無論是對數學合作學習內容的選擇,還是以“再創造”的思想去創造性的對合作學習的內容進行設計,最終呈現給學生合作的內容要求至少具備如下特征之一:實踐性、開放性、綜合性、挑戰性。
2. 捕捉課堂生成節點,讓自主課堂更精彩
由于每個個體知識、閱歷、認知水平等方面的差異性,使得學生們對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思考與認知,由此會產生不同的課堂“生成”。比如,質疑點——學生對教材內容提出質疑;閃光點——學生在互動中出現的思維亮點,如獨特見解、求異思維、創新精神等;失誤點——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出現的知識性錯誤、思維誤區或認識上的偏差;爭論點——學生在討論中針鋒相對,對同一問題出現兩種或多種彼此不相融的觀點,等等。當學生并不完全行走在教學預設的軌道上時,師生進行互動調整,積極利用生成的教學資源,是一種以生為本的課堂。在這樣的課堂里,即使沒有完成“預設”的教學任務,也是精彩的自主課堂。
高中數學課程倡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等學習數學的方法。這些方法有助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在教師的引導下的“再創造”過程。讓學生體驗數學發現和創造的歷程,發展他們的創新意識。在教學實踐中,把握并解決好課堂“生成”是貫徹落實這一理念的最好抓手。
3. 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深度參與
在課堂中如何讓學生深度思維,其中重要的一種方式就是提出問題,通過問題將思維引向深入。在學生回答正確時,追問為什么是這樣?你為什么能想到;在學生回答錯誤時,要快速舉反例,反思為什么。教師在教學現場要善于發現不同的觀點,并及時的呈現出來,從而激化矛盾,引發深思,增加思維深度;還可以讓有困惑的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讓優秀學生回答。所有這些生成的問題都帶有現場性,突發性,可能教師稍不在意就會出現一些意外,會出現一些科學性錯誤。教師在認知分析的基礎上,及時理清學生思維發展的線索,依據學生認知的特點,借助于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使師生在教學中相互啟發、相互激勵,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深度參與。
4. 注重講授法與自主課堂的有機結合
各種教學模式有各自優勢,但也隱藏著一些缺陷。自主與合作討論是自主課堂的主要方式,然而,這種方式需要有良好的教學情境創設,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自覺性與學習能力,同時合作討論時易受部分學生的影響,讓課堂難以把控。讓講授法與自主課堂有機結合,能集中教師的教學智慧和人格魅力,能以學生積極而復雜的心理過程為基礎,不受學生個人傾向的限制,脫離具體情境的限制,照顧到全體。教師在講授中通過簡明的知識結構梳理,有利于學生知識的遷移和思維的培養;講解與板書的協同應用,有利于學生融合語言和視覺兩種通道信息,增強學習的有效性。
自主課堂教學模式為教學帶來了活力,但自主課堂有其本身的特點和一定的局限性,它的應用并不是時時、處處有效,它不可完全替代已有教學方式;任何僵化自主課堂方式、固化課堂活動形式的行為終將教學效能低下;只有充分發揮教師的自主性,重視教學策略合理布局,注重教學模式擇優搭配,才能推動自主課堂高效發展。
責任編輯 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