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慶
摘 要:本文從農村中職學校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出發,提出有效開展的策略。
關鍵詞:中職生;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有效開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9-009-01
綜合實踐活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越來越受到大家的推崇和關注,對改善師生關系增強學習興趣也發揮了越來越顯著的作用,中職生的職業素養及參與社會能力等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在農村中職學校教學中卻視之漠然。
一、目前農村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現狀及問題
1、教師教育理念落后,新課改無起色
農村中職教師理念上還沒有與新課程同步,仍以過去的教學模式、方法去實施新課程教學,沒有從語文課程的本質出發認識語文實踐活動,也沒有從思想認識上給予充分重視,語文教學被禁錮于教室之中,語文教學被導向于以教師為中心。
2、學校管理過于刻板,教師工作任務繁重無暇顧及
中職學校學生管理重于教學管理,幾乎一線教師都必須擔任班主任工作,老師大量的精力放在學生管理上,教學思考往往不夠。語文課的教學沒有升學壓力,時數少,周期短,要求也不高,教師照本宣科,知識水平和教學水平都難以提高。語文綜合活動的設計既勞累又耗時,需要教師的思考創新,調查研究,分析總結;需要師生配合,反復演練。因此大多數教師避而不談、敬而遠之,即使開展了也草草了事。
3、教材教法,缺少創新
中職各個專業都用同樣的教材,加之教學的內容涉及專業較廣,語文教師的學科知識較為單一,因此很少有教師根據不同專業學生實際情況確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和活動內容。此外,中職語文教材中只給出活動的主題和范例,活動方案和內容需要教師自行設計,學生專業和年級的不同也必須有不同的特點與活動方案,于是很多活動變成了講授課寫作課,甚至略過不上。
4、農村中職生素質差,對語文學習沒興趣
農村中職生絕大多數是中考的“分流生”,文化基礎差、自卑心理強,極度厭學、還急功近利,他們帶著沮喪與興奮的矛盾心理走進學校,一部分人是為了滿足家長的要求,目的是“混個畢業證,混夠年齡去打工,另一部分是想學一技之長,前者對待學習只是應付,后者重專業而輕文化課,語文學習被邊緣化。偶爾教師花很大氣力搞一個綜合實踐活動,中職生因素質能力差趕不上自卑而中途流失多,中斷參與活動。
5、教學場地受限,活動沒保障
許多學校缺少電教專設教室,在已經開展的實踐活動中,重視不夠,認識不足,準備不充分,方法不得當等問題,在理論上也缺少應有的探討和提升。
問題和現狀,使農村中職學校及教師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進行重新審視和定位迫在眉睫。
二、有效開展的對策
1、學校方面
(1)學校要高度重視,加強考核,建立有效運行機制。學校要建立專用電教室和電子閱覽室,為活動提供場地保障;更要列入教研教研計劃,各處、室、團委、教研組上下聯動,協作開展。
(2)加強復合型教師隊伍師資建設。語文綜合實踐活涉知識面廣,語文教師捉襟見肘,不得不向其他專業教師請教。學校要為教師參加省培、國培和遠程培訓提供更多成長機會,強化教師綜合師資建設。
2、語文教師方面
(1)從中職分流生實際出發,整合教材,強化語文綜合學習,提高學生語文素養。中職生直接面向就業,需要學生在校充分鍛煉自己的動手實踐能力。所以入學后第一學期語文教師就必須針對中職生厭學、語文素養低下、熱衷于動手學技能的心理整合教材,突出語文綜合學習,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中職語文課不僅是字、詞、句、篇的死知識,更是具有語文應用技術的活能力,讓學生愉快的從“分流生”平穩過度到中職生,從而健康成長。
(2)關注尊重學生個性,重視學生多元性,實施差異性教學,充分發掘優勢潛能。地處農村的中職生既存在與普教生的整體差異,各學生間又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但每個學生都是存在巨大發展潛能的個體,教師在教學時,必須針對學生需求和個體差異,大膽創新教學設計,在活動設計中既要強化趣味性,又要與專業緊密結合,突出專業特色實施差異性教學,如針對學前教育專業班,就要多設計開展趣味性的詩文誦讀、配樂誦讀、講故事技能競賽,讓其在不同情境中提高普通話和口語交際能力;汽修專業就要多設計諸如汽車文化等主題活動,讓其在活動中加深對汽車發展趨勢的了解等,這樣既能幫助學生最大限度發掘自己的潛能,又能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在原有基礎上的個性化的最佳發展。
(3)大膽創設情景,突出語文味,注重實用性,培養應用能力。突出“語文味”就是讓學生通過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讓師生在情感體驗鑒賞中、在語文交流中獲得精神的陶冶和愉悅性的審美體驗。注重實用性,就是要從專業實際出發,選取活動內容,設計活動項目,模擬職業情境,在活動中提高語文應用能力,增強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這就要求教師大膽創設情景,多設計自我介紹,洽談,推銷等口語交際等情景活動,讓學生從中學會如何與人交流;針對請假條、借條、 介紹信、證明 、通知、計劃總結等生活中使用頻率高,但學生常常寫出不正確格式、還覺得枯燥無味的常用文書,就要大膽創設情景,將學生置于當事人,讓其身臨其境,激發學生寫作的欲望,提高寫作能力;通過讓學生大膽模擬表演課本劇、就業面試等活動,讓學生從模擬活動中找到自己和社會一個合適的匹配點、嵌入點,以便更快的理解社會,勝任社會工作。
(4)捕捉閃光點,及時鼓勵,讓學生在教師的欣賞中健康成長。學生在分組討論、調研采訪過程中需要與人合作,教師要針對學生自卑心理強,利用心理學知識把握每一個學生性格特征,讓每個學生都展示閃光點,克服性格中弱點,把學生的優勢發揮到極致。
總之,學校、教師只有高度重視,大膽革新,農村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才會在戰勝學生自卑心理,語文素養總體提高的基礎上真正實施,有效開展,走出困境,迎來新的曙光。
參考文獻
[1] 《學習動機理論》,作者,王振宏,甘肅文化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