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雪
摘 要:人類社會的進步促進了我國教育的發展,在中職教育中人們更加注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在新的發展形勢下,我們對中職的德育教育進行了一些修正與完善,對德育教育內容進行了更新。本文將根據我國現階段中職德育教育的現狀,主要闡述問題的形成,并對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德育教育;有效性;課堂教學
一、中職德育教育的現狀
中職學生是祖國與民族的希望,是國家發展的不竭動力。社會需要的是德才兼備的中職學生。這就要求在中職學校教育中有效的進行德育教育,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提升,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但是在當前的中職德育教育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制約德育教育的有效進行,沒辦法有效的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筆者認為,當前中職學校德育教育中還存在以下的問題:
1.教育理念上存在重技能輕德育的傾向。在我國的中職教育中,一直存在著重技能輕德育的現象,即使素質教育的實施也難以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家長與部分教師的思想深處仍然存在著學生的好壞與學生的技能成績有直接聯系的思想,將學習成績與道德品質掛鉤,其實其中并沒有本質的聯系。自古以來,有才無德的人比比皆是,德才兼備才是教育追求的最終目標。在中職教育中,學生的技能水平是教師關注的重點,在家庭教育中,家長也一般更加關注孩子的技能水平,對于德育課一般都不重視甚至嗤之以鼻,認為德育課程只是在耽誤時間,這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形成了一個“重智輕德”的死結。
2.德育過程簡單化、形式化。在當前的中職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著簡單化、形式化的現象。中職學校進行德育的形式主要是在課堂教學中照本宣科,要求學生死記硬背一些行為規范與道德準則。然后以書面形式與考試形式來檢驗學生的德育水平的高低,對學生的德育評價非常的簡單與形式化,這難免對學生的德育認識存在著片面性。同時,由于中職學生道德水準發展還不成熟,對于德育教育中的行為規范與道德準則難以有深刻的理解,在學習時候注意力難以長時間的集中,沒有辦法有效的自我監督與自我制約,學生在接受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很難將各種行為規范內化為自身的道德品質,脫離德育教育的目標。因此,在當前的中職學校德育教育中,只注重形式上的開展,缺乏實質的內容,忽視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
3.德育內容與生活實際脫離。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與人思維交流越來越頻繁,信息技術不斷發展,信息傳播的途徑與方式越來越豐富,中職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勢必會反應社會現實中的各種各樣沖突與矛盾。中職學校的德育工作的開展也要結合這些沖突與矛盾,教給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教會學生做出正確的道德判斷與道德選擇。但是在當前的中職德育教育中,德育教育內容只是一些非常空洞的、枯燥的道理,甚至與社會生活相脫離,刻意回避社會中的道德問題與沖突,將中職學生放在一個真空的環境里,一些新的道德問題與新的價值觀念學生都接觸不到,當中職學生有一天不可避免的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原有的道德觀念與新的道德理念會發生沖突,學生會陷入無法適應的境地,導致德育工作的效率非常低下。
二、德育教育的有效開展
德育教育的開展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教育中重要環節,只有為新一代的年輕人營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的氛圍,才能從根本上實現素質教育。通過對德育教育中問題的研究與分析,結合當今實際教學的情況,提出當代我國中職德育教育有效開展的幾點建議,以期教育事業的繁榮發展。
1.明確教學目標,積極調動中職學生的學習興趣。當代的中職德育教育將學生的技能水平置于重要地位,而相反的是,德育教育的目標應當是對中職學生素質的培養,端正學生的品行。教師在德育教育的開展中要明確教學目的,以學生的健康發展與端正態度為主要教學目標,而不是通過背誦課堂知識來完成學生的教育。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真正對德育教育產生了積極的學習興趣,才能保證學生的學習態度端正。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需要教師對德育教育進行深刻的研究并進行創新型的教學,通過整體的教學進步將對學生的德育教育起到良好的推進作用。
2.豐富教學內容,將中職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在傳統教育中,德育教育的開展以教師的直接講述為主,學生很少直接參與到課堂的互動中,這樣的教學使學生喪失了主體地位,在課堂教學中經常出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將學生置于教學的主體地位才能有效的將學生帶入課堂,幫助學生真正學習掌握德育教育的知識。當代學生對德育教育出現的淡漠態度,究其根本是源于德育教育的內容與生活脫節,當代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案例進行教學,豐富學生的課堂學習,幫助學生接受更多的德育教育。
3.完善中職德育教育的評價體系,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評價方式。我國中職教學的評價體系一直處于存在缺陷的狀態,在德育教育中顯得尤為突出。德育教育是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僅靠卷面分數來衡量,不具有實際意義。只有積極開展實踐教學,在實踐教學中對中職學生的表現進行實際評價才能真正反映出學生德育教育的成果,也可結合學生的操行評定評價,增加評價的針對性。面對學生的優秀表現同時應當加以鼓勵,面對學生做出的不恰當的行為應當及時糾正,在實踐教學中才能真正展現一個學生的思想品德是否端正。良好的教學環境與評價體系能夠真正影響學生的行為舉止,為學生樹立健康端正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
三、結語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人們生活水平的富裕,越來越多人的思想出現了偏差,為了避免或減輕中職學生所受的影響,德育教育的開展勢在必行。在德育教育的開展中,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教學形式化,學生學習淡漠化以及評價體系缺陷化是最為基本的問題,只有將這些問題根本化解才能實現德育教育的有效性,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輸送源源不斷的高質量人才。
參考文獻:
[1]于欽波,論21 世紀道德教育發展的主導趨勢[J],東北師大學報,2000(03).
[2]王肖兵,論當代中國學校的德育教育[D],遼寧師范大學,2005(03).
[3]孫峰,現代化進程中道德教育的世紀走向[J],遼寧師大學報,2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