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盛++王娟
【摘要】應對愛國主義榜樣認同不足、強化愛國主義榜樣認同程度、增進愛國主義榜樣認同作用,需要在大學生愛國主義榜樣認同教育中轉變理念求實效、豐富內容搭平臺、明確措施抓要點,以行動增認同,以認同促仿效,進而發揮愛國主義榜樣的示范引領作用。
【關鍵詞】榜樣認同 大學生 愛國主義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9-0048-02
從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體和載體來看,需要發揮校園內外多種力量的積極作用,其中不能忽視榜樣的作用。事實上,榜樣本身所蘊含的時代精神和理想信念令其更易發揮重要作用,增進愛國主義榜樣認同能夠讓大學生將榜樣的某些品質吸收成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是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重要的實現路徑。
一、大學生愛國主義榜樣認同存在的不足
當前,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借助網絡肆意侵蝕思想,后現代主義文化在新媒體環境下持續解構信仰,個別榜樣人物反面行為直接挫傷大眾情感,高校愛國主義榜樣教育欠缺應有深度,導致大學生愛國主義榜樣認同存在一些薄弱與不足之處。一是選樹榜樣不夠“用心”,榜樣評選時轟轟烈烈,評選后冷冷清清,對愛國主義榜樣深度影響、持續作用于大學生的機制缺乏深入研究,“一陣風”現象漸成常態,大學生對選樹出的榜樣存在不了解、了解不深、了解深但缺乏內心認同等多樣性的問題,愛國主義榜樣的示范引領作用難以切實發揮;二是學習榜樣不夠“走心”,大學生對愛國主義榜樣的學習主要通過紀念日主題活動、紀念地主題實踐等形式進行,而為了學分認證、活動效果而參與和盲目跟風式參與現象凸顯,在雷鋒學習日寫下諾言卻不曾實施、到革命紀念地實踐后迅速遺忘、為英模烈士獻花后重新墮落,學習榜樣出現了“重行為參與、輕思想感悟、少內心認同”的現象。三是捍衛榜樣不夠“齊心”,借助互聯網迅速傳播和真假難辨的特點,歷史虛無主義者更為隨意地對愛國主義榜樣進行“重新評價”、“重新發掘”,后現代主義文化對愛國主義榜樣進行潛移默化的解構,而不建構。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大學生對這樣的現象和信息頗感興趣,甚至進行興趣性研究,捍衛榜樣的聲音卻鮮少得到贊同。
二、大學生愛國主義榜樣認同具有的作用
面對上述諸多不足,我們需要在新時期新環境下重新審視榜樣的內涵,明確愛國主義榜樣認同具有的作用,為構建榜樣認同強化的機制尋求目標歸屬和方向指引。
1.大學生愛國主義榜樣的內涵。環境氛圍越是紛繁復雜,越需要厘清榜樣、愛國主義榜樣的本質和內涵,尤其要區分榜樣與網絡紅人、明星人物等偶像的不同,還愛國主義榜樣真實的、動人的形象。榜樣的本質是社會主流道德規范和價值觀念的人格化,核心功能在于引領示范,促進人通過模仿、趕超達到更高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而偶像背后則是商業行為,根本目的在于迎合需求,博取眼球,最終實現商業利益最大化。可見,愛國主義榜樣是具備愛國情感、踐行愛國行為、傳遞愛國精神的,能夠引起大眾共鳴,激勵大眾愛國的先進典型,傳遞的是價值觀和道德規范,其與明星偶像具有本質的區別,不能被混為一談,更不能被惡意摸黑。
2.大學生愛國主義榜樣認同具有的作用。愛國主義榜樣具備獨特的價值和作用。榜樣理想明確,信念堅定,始終向著熱愛祖國的方向,高度的愛國主義榜樣認同能夠讓大學生在多樣思潮中有方向,在理想信念上不迷茫,發揮著“指南針”作用。榜樣認同會助力榜樣在潛移默化之中傳遞自己體會到的思想感受和精神品質,讓大學生增強辨別是非、攻堅克難的能力,具有“傳感器”作用。互聯網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思想的形成和鞏固容易受到國內外不良社會現象和腐朽思想的影響,榜樣認同可以給大學生提供堅守正確信念和踐行正確行為的動力,具有“動力源”作用。而且,愛國是榜樣和非榜樣社會成員共同的義務,當面臨英雄否定論、歷史虛無主義、妖魔化中國等論調時,榜樣和普通大學生一起堅定立場,鑒別是非,共同踐行愛國情懷,體現出榜樣認同的“合伙人”作用。
三、大學生愛國主義榜樣認同教育的優化
應對愛國主義榜樣認同不足、強化愛國主義榜樣認同程度、增進愛國主義榜樣認同作用,需要在大學生愛國主義榜樣教育理念、內容、措施等方面有思考、有創新、有突破。
1.在教育理念上重“轉變”。增認同、有改變,是愛國主義榜樣教育的核心,高校要將一些活動化、形式化的愛國主義榜樣教育轉變為感悟式、機制化的愛國主義榜樣學習,讓學生由被動、跟風參與轉變為主動、積極學習,由參觀型、過眼型榜樣了解轉變為感受型、走心型榜樣體悟,切實增強大學生對愛國主義榜樣的深度了解、高度認同、用心仿效,扎實推進榜樣認同的實現和榜樣認同作用的發揮。
2.在實施內容上搭“平臺”。搭建“開放式榜樣資源整合平臺”,動態式、集合型整合榜樣資源,讓愛國主義榜樣有進有出,有新有舊,契合時代特點、學生特征和現實狀況,為大學生提供愛國主義榜樣教育的活水源泉。搭建“網絡化榜樣信息傳播平臺”,研究新媒體時代榜樣傳播的基本規律,利用互聯網載體多途徑多渠道塑造榜樣形象,傳遞榜樣精神,讓愛國主義榜樣隨處時刻潛移默化感染人、帶動人。搭建“持續性榜樣能力提升平臺”,注重愛國主義榜樣自身的培育和督導,一方面強化榜樣的示范引領特質,經得起時間考驗,值得讓學生學習,一方面加強榜樣的日常行為督導,防止愛國主義榜樣出現反面行為。
3.在推進措施上抓“要點”。要抓好愛國主義榜樣選樹工作,把工作目標由評獎評優轉變為以少帶多,讓榜樣選樹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趨于示范引領這一核心。尤其要通過愛國主義榜樣主題宣講、生涯訪談、精準指導等方式改善“重評選、輕影響”的選樹模式。要堅持知識化與情感化相結合推進愛國主義榜樣認同教育,通過話語建構、多維解讀、情境還原等途徑,讓大學生既學習榜樣事跡,又體悟榜樣情感,達到內心認同、知行合一,自覺捍衛榜樣、學習榜樣。
參考文獻:
[1]李蕊.當前榜樣認同的“疏離”困境及提升策略[J].中州學刊,2014,01:25-28.
[2]葛玉良,張曉娜.歷史虛無主義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和對策[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06:73-75.
[3]余霞.網絡紅人:后現代主義文化視野下的“草根偶像”[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04:105-110.
基金項目:本文系四川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項目“榜樣認同促進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機制研究”(編號:CSZ16068)和西南石油大學輔導員科研基金項目重點課題“大學生榜樣認同危機與對策研究”(編號:2016RW020)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