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芳
【摘要】時代的發展與社會的變化需要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行轉型。而轉型的方式之一就是將公民教育在其中進行融合性的應用。本文主要就公民教育的含義、公民教育在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進行融合應用的意義、方法三個方面內容進行論述。
【關鍵詞】公民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含義 應用意義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1-0073-01
引言:經濟的快速發展與社會的不斷進步不僅僅對人們的生活方式與行為方式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也對于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因此,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師來講,需要應用好眾多新理論和新方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質量與水平,使得高校學生思想境界與心理素質獲得全面提升。而公民教育理論正是這樣一個理論,對于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我們需要對于公民教育的含義、公民教育在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進行融合應用的意義、方法問題進行有效的研究與分析工作。
一、公民教育的含義
從廣義上來講,公民教育指的是在現代社會中,培育人們可以積極參與到社會公共生活和國家事物中的一種教育綜合性手段。從狹義上來講,公民教育指的是培養一些必要的知識分子參與到社會公共生活和國家事物中的一種學科。我們對于以上的內容可以從三個方面來進行理解。第一,公民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公民積極參與到社會公共生活和國家事物中。第二,進行公民教育的過程中是強調公民對于政體結構、政治生活、國家歷史的理解。第三,開展公民教育的內容是注重對公民知識的培養、技能的培養、價值觀念和心理素質的培養等等,使得公民在國家未來的發展中積極發揮出自己的才能,履行好公民的職責[1]。
二、公民教育在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進行融合應用的意義
公民教育在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進行融合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價值。首先,有利于學生積極思想和優秀意志品質的形成。一方面,高校學生在這種公民教育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增強與教師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比如:使教師不再是教學工作的組織者,而是融入學生之中、成為教學活動的參與者,拉近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便于師生之間互動氛圍的形成。同時在這種生活化的教學中學生會感受到學習中的快樂和集體智慧的力量,有利于他們集體觀念意識的形成。另一方面,學生在教學實踐活動中通過自己的感悟和教材中的情感體驗,在一定程度上就會產生思想和情感的共鳴,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拓展生活經驗。其次,公民教育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提高了學習的興趣,增強了對于學習中遇到問題的思考能力,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質量和水平得到全面提高,為這些學生將來的學習與發展打好了基礎[2]。
三、公民教育在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進行融合應用的方法
(一)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思想品質和精神境界
教師在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定要以學生為主體,關注他們不同的思想動向和思維方式,更好地幫助他們成長,即“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比如:在教學中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們評點生活中的實際例子,了解學生各自的思想和對于社會人生的初步看法,教師就可以采用合理的方式來進行有關教學工作,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有利于解決他們的心理困惑。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思想品質和精神境界。比如:應用大量實際生活中鮮活的例子對于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促使他們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如全心全意為百姓的生活謀福利的范黨育,始終關心百姓疾苦和安危的任長霞;無私奉獻為他人提供幫助的郭明義等等,這些英雄榜樣式的人物已經成為新一代年輕人學習和效仿的對象。所以,我們需要運用生活化教學的模式,在平時的教學內容中融入進這些生活中榜樣人物的優秀事跡,在這些真實鮮活的事例中教育學生的思想,培養他們的意志品質,號召他們向這些榜樣人物學習,在未來的生活與工作中也能腳踏實地、兢兢業業、勇于奉獻、樂于助人。而大學生思想教育課程是一個人形成自己的思想和精神的重要階段,所以要思想教育課程教師對于學生進行生活化的教育與培養,并且在生活中從一點一滴做起逐漸的培養他們這些寶貴精神[3]。
(二)注重學生自身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高校教師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充分的激發出大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其主要從兩個方面來體現。第一,對于一些具有積極影響的舉動和事情要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比如:班級建設、全班學生良好學習習慣與氛圍的養成、一些演講、辯論、音樂等等活動的組織與舉辦工作。這些工作非常需要大學生發揮出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用自身的熱情、能力、工作方式認真的進行好這些活動,推動這些工作的全面發展。第二,教師需要對大學生進行思想與行為上的引導、使學生可以積極進行主觀思考、進行自我評價,努力的改進完善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和高尚的道德人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其主體在高校學生自己,只有這些大學生深刻的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在具體的實踐學習、生活中進行科學方法的運用才會使這項工作真正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三)教師積極指導與引導
教師需要進行積極的引導,促使學生自己認識到所犯錯誤的嚴重性、危害性,能夠自己進行深刻的反省。這種教育方式產生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它比過去那種教師苦口婆心、耳提面命的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其效果要強很多。具體來講,第一,尊重學生自身的個性發展。每個人具有不同的家庭背景、教育經歷、思維方式、興趣愛好、性格特點,所以對于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采用的方式方法也非常不同。所以,高校教師要充分的尊重學生的個性、多與學生進行思想上的交流、學習上的探討、同時在生活上要多對學生進行幫助等等,全面的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在這種教育方式下,學生的能力與才干會得到充分的發揮,非常有利于他們的成長[4]。同時,這種人性化、主觀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也有利于高校的大學生積極進行主觀思考,了解自己的優缺點、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努力的運用自己的優點、改正自己的缺點,提高自己的知識修養與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用它們更好指導自己的學習與生活,在未來會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社會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結論:以公民教育為視角,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歷史轉型問題,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將公民教育理論有效的融合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全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質量和水平,使得高校學生具有較高的思想品質和精神境界,將來可以積極參與到社會活動中,為推進社會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汪世婷,鄭黎明.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需融入的他山之石[J].高等農業教育,2016,(06):22-24.
[2]董亞云.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公民教育轉型[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15,(06):63-68.
[3]陳筱.美國公民教育與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較及啟示[D].天津工業大學,2016.
[4]朱建華.改革與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研究[J].學理論,2014,(35):29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