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麗珍
文化是神奇的、迷人的,同時它又是充滿活力的,它是人類社會所特有的現象。班級文化是指班級成員所共有的相對穩定的情感態度、思想作風、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價值觀的復合體。一個班班級文化的優劣,直接影響著該班級的教育教學質量,故重視班級文化的建設迫在眉睫。
一、小學班級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在班級文化建設如火如荼地開展的同時,也顯露出了不少值得關注的問題,譬如班級物質文化建設的參與度不高、班級文化建設中缺乏個性化建設、班級制度文化建設的民主性偏低、教師對班級文化建設缺乏應有的理解、班級活動所開展的主題趨于形式化。
1. 班級物質文化建設的參與度不高
在物質文化建設方面,很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很大一部分班主任往往會把墻報、黑板報的更換及課室的布置等事項交由少數能畫善寫的孩子,抑或干脆由老師完成。試想,其他沒有參與過物質文化建設的孩子,倘若對這些墻報、黑板報毫無興趣,那么再精致再優美的墻報、黑板報是否還有意義可尋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為教室屬于班級里的每一個學生,他們都有權在此展現自己的風采。
2. 班級文化建設中缺乏個性化建設
個性化建設的缺失在班級文化建設中表現得較為突出,造成此現象的首要原因是班主任與學生創新意識的缺失。主要體現在班級行為文化建設、班級物質文化建設以及班級制度文化建設這三個方面。例如,踏入一所小學,所有班級都是相同的鮮花評比臺,或是“比一比”,或是“我是最優秀的”等,稍有創意的教師會用名言警句來擬定題目,但細細揣摩幾乎都是鮮花評比臺的“復制品”。再如,在班級活動的開展中,不少班主任也缺乏自身的特色,主要聚焦于文體活動中,班會主題活動亦是依據學校給定的題目進行。除此之外,在班級制度文化的創設上,班主任往往只注重班干部的培養,對于班級中的其它制度(出操制度、考勤制度、活動制度)都有所忽視。
3. 班級制度文化建設的民主性偏低
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的主體地位日益凸顯,以往高度集中的班級管理模式不再適應改革的需求,班級管理的民主化勢在必行。班級管理的民主化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自主性,使班級全體成員為搞好班級建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可目前的班級文化建設無視了班級全體成員的民主性,這在制度文化的建設中表現得十分搶眼。
二、小學班級文化建設的解決策略
1. 重視全體學生參與班級物質文化的建設
教學須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盡可能得到最大的發展。班級物質文化的建設同樣如此,所有學生都應參與到建設的過程中來。三華小學重視全體學生積極投入到自身班級的物質文化建設之中。例如,學校要求學生從家里帶一種植物到自己的班級(簡稱“小苗苗進班級”),并且要求其對自己所帶植物的名字、特點、如何栽培等方面的內容有所了解,另外也要照料好自己的植物。其實這不但是全體學生參與班級物質文化建設的體現,而且此活動的開展也并未停留于表面,學生既看到了這些物質文化,同時這些文化亦扎根于學生的內心。此外,“小苗苗進班級”對學生責任感的培育大有裨益。
三華小學也注重“書香校園”的打造。比如,每個學生需帶一本適合于本階段孩子閱讀的書籍到其班級的“圖書角”,班上的所有學生都可以閱讀。顯然,這也是全體學生參與班級物質文化建設的體現。不僅如此,它還豐盈了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提升了他們的知識儲備,對其綜合素養的提高有著不容低估的作用。
2. 重視個性化的班級文化建設
毫無疑義,共性化的班級文化必然走向單調和狹隘。三華小學吸取了一些學校不重視個性化班級文化建設的經驗教訓,著手打造富有個性化的班級文化。學校始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探索適合于不同班級的文化建設。因此,班訓、班徽、班名等方面各班都是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來進行設計。這樣富于個性化的班級文化建設是班級全體人員共同的價值取向與追求,能有力地增強同學們的集體榮譽感及凝聚力。
3. 創建公平民主的班級制度
班級制度文化建設,其依據主要是學校的一系列制度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同時從班級的實際情況出發,以使其特色體現得淋漓盡致。在三華小學的校園內,每個班級都建立了合理民主的班級干部管理制度、公平的獎懲制度等。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