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占義
摘 要: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夯實語文基礎、擴展思維空間、豐富人文素養(yǎng)有著積極的幫助與作用。文章作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從“主體地位”及“閱讀習慣”兩個方面入手,就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進行了初步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鑒于閱讀教學的必要性及重要意義,初中語文教師有必要且必須想方設法創(chuàng)新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與方式方法,以促進閱讀教學效率的顯著提升。筆者認為,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嘗試優(yōu)化、提升閱讀教學的實際效率及質量。
一、突出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是提高閱讀效率的首要前提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真正主體,教師則是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導者與幫助者?!边@一理念要求初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不能越俎代庖,將自身的閱讀感悟與理解強硬地灌輸給學生,而應當在充分尊重學生閱讀主體地位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自主進行閱讀活動。自主探究性質的閱讀活動有利于學生充分經(jīng)歷“質疑—釋疑”的學習過程,更有利于學生從文本閱讀中真正得出深刻的感悟及認識。因此,筆者認為,突出學生的主體閱讀地位是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首要前提。
例如,在《最后一課》的閱讀教學中,筆者就向學生制訂了如下的自主閱讀任務:
(1)初讀課文,重點掃清文本中出現(xiàn)的字、詞障礙。
(2)再讀課文,初步理清文章的脈絡結構,并就閱讀過程中存在的疑難問題進行記錄。
(3)深讀課文,并以此為基礎同其他同學就各自閱讀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進行交流、探討。
由于教師賦予了學生極大的主動權,因此,學生全都積極且踴躍地投入到了閱讀活動之中。而后,師生就“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誰?”“本文的主要線索是什么?”“‘最后一課的含義是什么?”“本文蘊含了什么情感?”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如此一來,通過自主的閱讀活動學生就能初步理解《最后一課》這一閱讀文本的主要內容及所蘊含的思想感情,而這顯然要比筆者強硬地灌輸給他們更具效果。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尊重學生在閱讀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有利于提升實際閱讀教學效率。
二、學生樹立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提高閱讀效率的重中之重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學生形成科學閱讀行為的有力保障,更是學生提升自身閱讀質量的強有力技術支撐。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想優(yōu)化、改善閱讀教學的實際效果就必須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閱讀習慣。筆者認為,初中語文教師應當確保所教學生具備以下幾項閱讀習慣:
⒈要有整篇閱讀觀念
人類對外界事物的認識總是遵循著“整體—細節(jié)—整體”的認知規(guī)律,即首先從整體上感知事物,然后再深入細節(jié)之中探究具體內容,最后將所有的細節(jié)融為一體并構成對整體的完整認識。
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指導學生形成“整體閱讀”這一觀念。具體來講,當面對一篇文章時,學生不會因為字詞障礙等原因長時間將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細節(jié)之上。而要想達到這一效果,教師可以在平時的閱讀教學實踐中,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嚴格的訓練。此類性質的閱讀訓練有利于學生迅速地從宏觀角度把握文本的整體內容,更有利于學生以此為基礎顯著提升自身的閱讀速度與閱讀效率。
⒉要養(yǎng)成認真做批注的習慣
實踐表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文本進行相關的批注,有利于活躍他們的閱讀思維,有利于充分開發(fā)他們的閱讀潛能,等等。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在進行文本閱讀時對自身的閱讀感悟及時進行批注。
如在閱讀《背影》這一文本時,筆者就鼓勵學生勾畫出文本中所出行的關鍵字、關鍵詞、重點句,并將自身的閱讀感悟及時記錄下來。在筆者的號召下,學生們的批注如下:
父母的愛很平常,也很實在。同時,父母的愛也非常偉大,父母之愛值得我們每個人去感恩。
……
透過學生的批注,我們不難看出,他們已對《背影》這一文本有了更深刻的閱讀感悟與認知,而這很顯然就大大提升了其閱讀教學效率及質量。
總之,初中語文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積極組織、開展豐富的閱讀活動,如此才能循序漸進地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及質量。以上僅為筆者個人的一些粗淺認識與看法,不當之處還望大方之家不吝賜教。
參考文獻:
[1]裘蘇飛.如何“著手”提高初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4(17).
[2]葉南京.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新模式的探究——如何提高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教研版),2011(9).
(作者單位:甘肅省敦煌市郭家堡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