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軍

摘 要:多媒體技術與初中思想品德學科的有效整合具有傳統教育手段所不能及的突出意義。文章作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以“興趣”及“重點、難點”兩個方面入手,圍繞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的有效整合進行了初步分析與探討,旨在拋磚引玉,以推動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效率及質量的更好提升與優化。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多媒體技術;學習興趣
伴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多媒體技術日漸成熟,并越來越多地融入具體的學科教學之中。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也因此成為現代教育的一項重要標志。以下,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就多媒體技術與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有效整合發表一些認識與看法。
一、多媒體技術的有效運用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筆者通過調查發現,學生越是對某一學習內容持有較強的學習興趣,他們越能在不依靠外界督促的情況下自覺主動地投入學習之中,并能始終發揮自身最大的主觀能動性,進而獲取最佳的學習效果。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應當多途徑、多策略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技術憑借圖文并茂、內容豐富的特點,成為有效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方式。筆者自身的教學實踐就可以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如《交往有藝術》章節內容中涉及“學會表達”這一具體知識點,在教學之前,筆者就首先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了如下的三段小視頻:
視頻一:張X在與他人聊天時,自己總是會滔滔不絕,根本不給別人說話的機會,即使對方已經表現出了厭煩的情緒,可是張X卻像沒感覺到一樣,仍然一個人牢牢把控著“話語權”。
視頻二:李X在與他人交流時,總是喜歡使用“你這樣不對”“你這樣是錯的”“我這樣才是正確的”等言論,因此,其他學生都表示不愿意跟李X溝通。
視頻三:萬X在與他人交談時,經常會談論事故、災害等內容,對方不愿意繼續這個話題而選擇沉默時,萬X仍會提醒對方要認真聆聽自己的言論。
通過觀看視頻,學生都大致明白了這三人在同他人進行交往時存在有不妥之處,可對“究竟不妥在哪兒?”“為什么?”卻又不甚清楚。這種“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的內在情感就很好地調動了學生深入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充分證明了多媒體技術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可行性。
二、多媒體技術的有效運用能輕松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初中思想品德的知識點較為淺顯、易懂,但也不乏一些較為抽象的內容。而初中階段學生的學習活動主要依靠直觀、形象的思維,因此,抽象內容與直觀思維之間就構成了一對強烈的矛盾,大大影響了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
鑒于此,筆者認為初中思想品德教師應當尋求到一種能將抽象內容直觀化、立體化、具體化的教學新策略,從這一層意義來講,多媒體技術直觀、生動的特點就為上述目標的更好達成提供了充足的技術支撐。
如在教學《從眾與自主》這節內容時,筆者就在上課時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了如下的情景:
情景一:期末考試前,全班學生都積極投入了緊張的復習活動中。王X打籃球回來之后,本打算同其他幾名男學生交流一下比賽經驗,可是,看到大家都在井然有序地復習,便悄悄回到了各自的座位上,并都打開書復習了起來。
情景二:十字路口,兩個人因為摩擦發生了小爭吵,但是很多人開始停下來觀看。許多人甚至都不知道為什么,但是看到人這么多,自己便也停下來圍觀。人越聚越多,最終致使該十字路口的交通完全癱瘓。
情景三:班上的男生大多喜歡玩電腦游戲。在這一氛圍下,李X也開始學著打游戲,可是,卻由于過度沉迷電腦游戲致使學習成績嚴重下滑。
透過上述三個情景的呈現,學生得以清楚地明白了“從眾有利也有弊”,即從眾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現象,在某些條件下,從眾心理能產生積極的影響及效益,但是,盲目的從眾心理則具有消極的影響。如此,“辯證認識從眾心理”的教學重點與難點便得以輕松突破。從該案例中,我們不難看出多媒體技術所精心創設的教學情境有利于學生實現對教學重點、難點的更深刻認知與理解。
總之,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使得初中思想品德學科教學呈現出了蓬勃的發展活力,但這并不意味著其就是無所不能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必須結合實際情況,適時、適度地運用該技術。如此,才能既避免多媒體技術的濫用、誤用,而且也能真正發揮出多媒體技術之于初中思想品德學科教學的積極優勢與作用。
(作者單位:甘肅省敦煌市郭家堡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