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班主任朋友:
你好!我和你一樣是一名班主任。你是不是每天天不亮就來到學校,和學生一起做衛生,看著學生早自習,然后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課間操、午自習、自習課都守著學生,下午放學后還往往把學生留在教室里做工作,一直忙到天黑才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里?(讀到這里,你是不是特想和我握握手,因為我說到了你的心上?)你累成了這樣,學生是不是還不一定買賬,你的好心還不一定得到孩子們的理解?(讀到這里你是不是特別想擁抱我?因為我戳到你的痛處?)我想告訴你,你的感受我也都曾有過。
二十年的教學經驗和教訓告訴我,每天和孩子在一起,如果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你越是認真負責,孩子們離你距離越是遙遠,教育就是觸及師生心靈的一場旅行。
耐心,邁出心靈之旅的首步
教育上的事,往往快不起來,更不能急。作為老師,我們要有種樹人的耐心,在平靜中等待。
2002年我接手一個新班級,開學第一周布置了一篇作業:說說我的語文老師。一個女生這樣寫道:“我對你不感興趣,也沒有寫你的欲望。看你的樣子又是一個虛假的衛道士。”辦公室的老師看到這篇周記后,很是憤慨,讓我少操這樣學生的心。這樣的學生就是喂不熟的狼,沒有良心可講的。可是我想,她說這樣的話一定有她的原因。后來我從側面了解到這是一個直爽尖刻的女生,有一個特殊不幸的童年,父母離異,母親沒有堅持對她的撫養權。但是我也很納悶,這也不能成為她如此反感我的原因啊?有一次我在家中批閱周記,在她的筆記本里滑落了一張照片,愛人撿起一看,說:你什么時候照的這張照片啊?我拿過來一看,才知道我和她的母親如此相像。我也頓然明白,她為什么如此反感我。我開始用文字和她交流,雖然她學生對我的質疑多過肯定,但我覺得這正是她向我敞開心扉的過程。我們的交流越來越深入。
在班中這個女生和一個男生有早戀傾向。但我一直沒有干涉。直到有一天這個女生和這個男生在教室激烈爭吵起來,這次,我認為等到了改變女生的契機。我把她請到了辦公室,這次這名女生主動向我講起了她和那個男生的故事,聊了她的家庭。我幫助她分析了她和男生的關系、和父母的關系、和周圍人的關系,我對她說:你不能改變世界,只能改變自己。后來這名女生在大學我主修心理專業。畢業后她應聘到中石油做了職員,現在跳槽到北京一個培訓機構,做團隊成長。我參加心理咨詢師的考試,也得到了她的很多幫助。其實,這就是教育的魅力,教育是可以互相影響的,這就是孔子所說的教學相長吧。
無論是對學生的教育,還是對自己的專業發展,好多事,都不要急。很多事情,是需要積累的,正所謂水到渠自成,厚積才薄發。
傾聽,打開心靈大門的鑰匙
在心理學上,傾聽是最重要的交流技巧。在教育上,傾聽和耐心等待同樣重要。善于傾聽孩子說話是一門了不起的教育藝術,尤其是傾聽受教育者的傷痛更是我們老師的道德責任。
我的班里有一個男生,多次打架,是學校重點盯扶對象。有一次這名男生又打架了,我有些生氣地問他:“這次你有什么說的?”沒想到男生噌地站了起來,氣乎乎地說:我有什么好說的!我沒有動氣,而是平靜地看著他,分析他為什么反應如此強烈。我,想到了,可能男生認為老師在責備他,所以我又追問了一句:“也許你有你的道理,不妨說出來。”男生沒說話,我又繼續鼓勵他:“是的,我真心想聽聽你的解釋。”
男生開始了對自己的長篇辯護:有對事件的陳述,有對自己的辯解,還有對老師的抱怨。發泄完畢,他的情緒平息了,我也理出了頭緒。我把他摁到座位上,和他一起客觀分析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我既接受了男生對他的批評,男生也心悅誠服地接受了我的教育。我和這名男生深感的師生感情和高度的信任就是從這次耐心的傾聽開始的。
在課上,我認真傾聽學生發言,是為了弄清他的思路,他為什么會這樣想而不那樣想,或者他的發言為什么和我想的竟然一個樣。作為學生,他發了言表示了個人的意見就是完成任務了,我卻得絞盡腦法,尋找他發言中的合理成分,同時要用委婉的語言指出他的意見的不足之處。同時,還要啟發更多的學生來呼應。這些都源于認真的準確的傾聽。傾聽,是打開學生心靈大門的鑰匙。
智慧,暢游心靈世界的寶典
在教育學生上,我失敗過。有時當班主任,在個別學生身上花去的精力,甚至相當于多教一個班。有時連學生也會看不下去,他們會悄悄對我說:老師,你別管他了。而我總覺得不能漠視困難學生的存在,不好教不好管一定是沒有找到癥結,找對方法。
有一年,我班上有三個后進生讓我特別頭疼,采用了各種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總是反反復復。經過反思,我找到了問題所在:第一,我把教育這三個后進生僅看成是我和他們之間的較量,忽略了發揮集體的作用。第二,我對他們,批評多、表揚少,很少有非功利性的談話。
我決定改變策略,運用集體表揚的方式激勵他們。新學期我和他們約定來一場比賽,看看他們三個在開學的第一個月誰的進步大,同學們當裁判。期中考試后我讓全班同學寫了以“誰誰進步大”為題的作文,他們的選票勢均力敵。我又把他們得到的“選票”——就是寫他進步的作文發給他,給他們提了三個要求:第一,把作文讀給爸爸媽媽聽;第二,把最能打動你的語言勾畫出來;第三,把你認為寫得最好的作文讀給全班同學聽。
我讓他們讀作文給家長聽,是想讓這些家長一起分享孩子進步的喜悅;勾畫最能打動心靈的語句,是想讓他們讀得更加仔細,真正觸動他們的心靈深處;在班上讀作文,是想揚起他們的自信,同時接受班級輿論監督。后來這三個學生在班級共同幫助下,對學習有了興趣,對自己有了信心。
帶著耐心,開啟了我們的教育之旅,一路上準確的傾聽打開了每一名學生的心靈,運用智慧寶典還能看到每個人內心豐富多彩的世界。
贊可夫說過,對于一個有觀察力的老師來說,學生的歡樂、興奮、驚奇、疑惑、受窘和其他內心活動的最細微的表現,都逃不過他的眼睛。如果一個教師對這些表現熟視無睹,他就很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贊可夫《和教師的談話》)。前輩這些話是在教育我們,要能敏銳地感受到學生的心理變化,善于走進學生的心靈,才能收獲在心靈交流的過程中老師所獲得的心靈的滿足與精神的愉悅。
親愛的班主任朋友,希望我的這些經驗對你能有幫助。在教育這場旅行中,只有觸及到心靈,才能有共鳴,才能被喚醒,才能是一段完整的行程。
回首向來蕭瑟處,既有風雨更有晴。愿班主任朋友們,都能走進學生心靈,收獲一路風景!
你的班主任同仁:高薇
2017年3月于保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