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忠?魯卓慧
摘 要: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教育改革對人才質量的新的要求,核心素養是適應社會發展與技術進步的必然條件,關注的是學生的全面發展與終身發展,重視的是學生的生存質量,本文針對核心素養的內涵與價值取向來探討下課程改革如何強化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課程改革;核心素養; 強化
一、核心素養的內涵與價值取向
1.核心素養的內涵
核心素養是我國教育改革對人才質量標準的重新定位,目前我國在核心素養研究上還處于起步階段,核心素養內涵還沒有精準定位,而國外對這塊的研究比較豐富。英國繼續教育聯盟是最早進行核心素養課程設計的組織,曾列出一百多個關鍵能力;澳大利亞梅耶委員會在1992年的時候就致力于研究核心素養,在內涵、構成、評價準則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并提出了七大核心素養分支;到了21世紀初,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啟動了素養的界定與遴選——理論和概念基礎項目,該項目研制的核心素養為世界各國建立本土化核心素養提供了一定的參考模型;2006年,歐洲聯盟采用了歐盟議會和歐盟理事會提出的終身學習核心素養,在此基礎上,歐盟提出了終身學習的八大核心素養。從國外核心素養研究成果能夠發現,核心素養的內涵主要三方面:第一,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要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也就是說學生經過教育培養后要擁有怎樣的素養和能力,成為怎樣的人才;第二,核心素養的內容是包含多方面的,比如解決問題、人際交往、信息處理等素養;第三,核心素養通過思想基礎、具體內容、呈現方式三位整合的方式呈現,側重對學生人文素養及生存能力的培養,具有非常強的綜合性??傊?,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就是讓學生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獲得全面提升,提高社會生存力的素質,養成終身學習,提高綜合素質水平。
2.核心素養的價值取向
社會的發展需要人才,教育能夠培養人才,而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又帶來教育改革,所以課程改革符合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國際教育核心素養重點關注創新素養、科學技術素養等內容,這也體現了科技進步對人才素質提出的新要求。素質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世界各國對核心素養的遴選都會涉及到這方面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價值觀、態度等內容,比如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學習、合作能力、表達能力等,這些素養都是關于學生自我發展、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素質。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對學生的終身發展起著導向作用,核心素養就像房屋的地基,只有地基穩固才能決定樓房的高度和堅韌度。國際上核心素養的培養除了讓學生擁有社會生存必備的能力之外,還涉及到了職業發展、生活規劃、解決沖突等學生個人品質與素養的內容,讓學生今后能夠更加和諧的融入社會,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正是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
二、課程改革如何強化學生的核心素質
1.注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學校教育不能將學生養成書呆子,只知道死讀書在當前社會是不利于發展的,所以要將學生的身心健康放在課程改革的首要目標,要讓學生練就良好的體魄,才能更好的進入學習。學生通過體育鍛煉也能夠學習到合作、團結、競爭、堅韌等良好的品質。比如校園足球,既能夠鍛煉學生的身體,還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團隊意識與體育精神與競爭意識。除了要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外,還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比如運動結束后會自己整理器材、收拾東西,培養他們獨立生活的習慣,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樣在今后步入社會后更加獨立,自力更生,不會過分依賴父母,運動還能夠培養學生熱愛生活、樂觀積極、團結向上的精神。
2.培養學生終生學習的能力
學校對學生的教育是階段性的,學生在今后的人生要不斷超越自己就要養成終身學習的能力,所以學校不僅要教授學生應該具備的知識技能與素養,還要培養學生終生學習意識,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如果沒有學習興趣,那么學習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個任務,教師與家長的要求下不得不完成學習,學生就是處于被動學習、被動教育的狀態。學校教育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要加強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勇敢提問,勤于問為什么。比如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不要急著把知識結論和盤托出,要先讓學生展開疑問,然后根據學生的疑問來展開教學,讓學生帶著問題來聽課,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己解決疑問。還可以多用一些不同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可以用小組學習模式、角色扮演、實驗操作等,讓學生能夠對課堂教學產生新鮮感,保持高度的興趣度。
3.要為學生打下走向社會的基礎
人是生活在社會下,學生最終是要買入更高的學校,走出校園,走向社會,人要在社會中更好的發展和生存,就要適應社會,要了解社會,學會共處與改變,當在社會中遇到各種問題都能夠找到解決辦法,甚至能夠利用自己的能力與創造來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所以課程改革要注重為學生打下走向社會的基礎,要讓學生能夠學會尊重別人,學會正確的人際交往,學會怎么與人溝通交流。目前很多學生都是獨身子女,這些孩子身上往往會出現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現象,這就要培養學生的社會情緒,加強團隊意識,正確處理與他人的關系。比如可以設置1+X的課程,采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既落實了國家規定的基礎性課程,有超于教材,將當前知識點與其他相結合,給學生提供豐富的選擇和自主課程,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促進學生綜合發展。除了在課程事實上,要體現教師的專業領域的整合以外,還要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知識以外,會主動思考,自己領會新的知識,拓展思維,學生要敢于探索,勤于問為什么,而不是對現有的知識結論死記硬背。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思維悟性都不一樣,教師要善于啟發學生自主思考,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參考文獻:
[1]劉啟迪.高中課程改革如何強化學生的核心素養[J].當代教育科學,2016,(06).
[2]王芳.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深化背景下學生核心素養培養設想[J].人才資源開發,2016,(09).
[3]朱全中.以核心素養引領學校課程改革——以南通大學附屬中學為例[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6,(10).
[4]常珊珊、李家清.課程改革深化背景下的核心素養體系構建[J].課程.教材.教法,2015,(09).
作者簡介:張世忠(1977-12),性別:男,籍貫:河北衡水人,民 族:漢,職稱:中學一級教師,學歷:教育碩士,研究方向:班主任工作與生命化教育,課程改革與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
魯卓慧(1977-12),性別:女,籍貫:天津人,民 族:漢 ,職稱:中學一級教師,學歷:本科,研究方向:班主任工作與生命化教育,課程改革與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