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偉東
摘 要:傳統制藥業在“互聯網+”技術下,發展智能制造技術和規模個性化定制,提升網絡化協同制造水平,加速制造業智能化轉型。應用于生產制造過程中的配(料)液系統、包裝系統、倉儲管理、實驗管控、銷售模式,減少對人工操作的依賴,提升產品生產流程優化,產品制造水平。
關鍵詞:中國制造;十三五規劃;互聯網+;制藥工業;智能化技術
中圖分類號:C35 文獻標識碼:A
智能制造是《中國制造2025》的重要內容,也是推進兩化深度融合,實踐“互聯網+”戰略的重要路徑?;ヂ摼W技術的不斷完善,使得制造業的生產過程更加自動化和智能化。基于“互聯網+”的制造業操控便捷,操控更準確,改變了傳統制造人工指令、人工投入量大、制造精準度不穩定的狀態?;ヂ摼W技術的應用將成為企業發展的重大影響因素之一,利用互聯網的優勢進行企業管理,促進制藥工業快速的發展?;ヂ摼W是實現智能制造的核心“網絡傳輸+數據分析+智能控制”,互聯網工業制造包括3個方面,一是個性化定制;二是網絡化協同;三是智能化生產。應用在制藥工業產品生產過程中主要突出表現為其智能化、控制精準化、數據動態分析化。
一、互聯網+智能化配(料)液系統技術
以前制藥工業產品傳統的配(料)液設備完全是人工進行操作,具有隨機性、不穩定性,受操作人員影響大的弊病。全自動智能配料系統則是由自動氣動閥體、輸送泵、配料罐、觸摸屏、控制系統、遠程互聯網控制臺,具備全自動配料、全自動在位在線清洗、全自動消毒滅菌、智能數據分析等功能。
系統上設置了操作員、管理人員、維護人員三級登陸口令,根據職責分配不同的權限,對配(料)液流程、工藝參數設置的密碼保護及專人操作,操作人員按一個啟動按鈕來自動完成一次配(料)液投料、定容、過濾等配制全過程,自動實現流程全自動控制,觸摸屏的人機界面,實現動態顯示,能有效節約時間,降低生產人工成本,降低產品批間差異,提高了操作的精確度、產品均一性,生產數據歷史追溯和報表打印,實現過程控制參數動態趨勢分析。
二、互聯網+智能化包裝系統技術
產品包裝加入互聯網智能化技術成分,能滿足日益復雜人工操作。自動智能包裝機由臂端操作工具、材料運送裝置和識別、控制系統等主要組成部分。將自動包裝機、輔助設備以及輸送裝置根據產品包裝工藝,按一定的順序組合起來,再配以相應的檢測、控制、自動調整補償裝置等而組成。一端不斷送入,包裝材料在相應的工位加入,按工藝流程順序經過各工序,產品從另一端輸出,使物品在無需人工直接參與操作的情況下自動完成輸送、包裝的全過程。
(1)從包裝物品輸入、輸入自動化、順序化、流程化。
(2)稱量重量的模擬量控制、自動化剔除。
(3)自動監視設備的運行情況。
(4)自動化控制工作參數偏離故障檢測和報警功能。
(5)藥品電子監管自動化收集。
(6)智能技術數據收集、趨勢分析,能有效節提高包裝的效率,降低人工投入,提高企業受益。
三、互聯網+智能化倉儲管理技術
倉儲管理系統的工作流程包括入庫、出庫、移庫、盤點、揀選與分發等環節。大量機械轉運、人工裝卸、紙張文件來記錄、追蹤進出的貨物,其倉庫管理的效率極其低、人員配備量大、日常管理成本居高,人工差錯率、差錯風險極高。采用最先進的無線射頻身份識別RFID技術(包括信號發射機、信號接收機、發射接收天線),為每件物品提供一個惟一標志條碼(如UPC碼、EAN碼、交叉25碼、39碼、128碼等),并在網絡服務器中存儲貨物的相關屬性信息,使系統能夠自動識別物品,可以遠程對物品進行跟蹤和監控。
建立多個庫房管理子系統:
(1)入庫單處理、條碼管理、貨物托盤化和標準化、貨位分配及入庫指令發出、貨位調整、入庫確認、入庫單據管理。
(2)儲庫管理子系統:出庫單管理、揀貨單生成及出庫指令發出、容錯處理、出庫確認、出庫單據管理。
(3)數據管理子系統:庫存管理、數據管理。
(4)系統管理子系統:系統管理設置、數據庫備份、系統通信管理、系統使用管理。工作人員可以在監控中心利用互聯網系統掌握每個庫位的位置、數量、出入庫、倉儲環境等情況,并及時處理出庫、跟蹤。
四、互聯網+智能化實驗管控系統
目前很多的制藥企業實驗室還停留在人工管理實驗室樣品、人員任務分配、檢驗任務書、檢驗報告、原始記錄等信息的記錄工作模式。時常出現數據查詢不方便、生成數據不連續,無法有效追蹤;設備查詢、維修、校準、各種標準文本發放、查詢等管理手續繁瑣;檢驗任務書傳遞、檢驗,以及檢驗報告等進度緩慢,資源無法共享等現象。這種管理已經不適應當前檢驗工作需要的現狀,同時某些數據管理、記錄管理已經不符合制藥企業遵循的《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計算機化系統》附錄要求。
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善的實驗室管理系統,利用網絡技術、數據存儲技術、快速數據處理技術等對實驗室進行全方位互聯網管理。實驗管控系統分計算機軟件和硬件系統。配備了實驗室人員角色配置和權限配置、檢驗的追溯、審計、實驗室儀器設備臺賬、檢測能力范圍、方法標準建立、數據結果分析等多種功能,包含這幾個方面模塊:
(1)儀器設備管理模塊。
(2)耗材(低值品、備件)管理模塊。
(3)測試管理模塊。
(4)數據報告模塊。
(5)數據與報表分析模塊。
實驗室檢測人員可以隨時在系統上查詢自己所需的信息;分析結果輸入后,自動匯總生成最終的分析報告,數據自動上傳功能并且進行異地存儲、自檢及審計追蹤,將整個實驗室的各類資源有機地整合在一起集中管理,可以方便地對實驗室曾經做過的全部分析樣品和結果進行查詢,了解實驗室內各臺設備和人員的工作狀態、不同崗位待檢樣品數量等信息,及時協調有關方面的力量化解分析流程問題點,縮短樣品檢測周期;調節實驗室內資源,最大程度地減少資源的浪費,管理層同時能定量地評估實驗室各個環節的工作狀態,實現實驗工作的全面量化管理。通過系統管理,配合分析數據的自動采集和分析,大大提高了實驗室的檢測效率;降低了實驗室運行成本并且可以快速溯源和痕跡,使傳統實驗室手工作業中存在的各種弊端得以順利解決。
互聯網+銷售模式技術;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互聯網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相關規定范圍內的藥品,利用互聯網對營銷模式進行線上、線下整合,建立屬于自己的專業化互聯網營銷團隊,借鑒美國、日本等國家的實踐經驗摸索出了適合的道路。直接與擁有A證并良好經營的平臺型醫藥電商合作;與擁有B證、C證并良好經營的醫藥商業、零售線上、線下全方位合作;扁平化直接與地縣級醫藥公司開戶合作;兼并、重組等方式建設屬于自己的連鎖藥店,在醫院附近或大社區進行科學布局,提升了產品直達終端的效率,實現互聯網下的快速客戶管理、數據分析。
“互聯網+”是傳統產業的在線化、數據化工具,制藥工業快速轉型升級,真正把智能制造嵌入到整個制藥產品的制造過程中。企業將出現標志性的轉變,一是產品品質的轉變,二是制造裝備智能化水平的轉變,三是企業人員生產率急速提升,互聯網技術它代表一種先進的生產力、先進技術水平的創新,推動傳統制藥工業的不斷進步,從而帶動社會經濟實體的發展,為制藥工業改革、創新、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
參考文獻
[1]楊博(導師:沈耀,謝鷺).基于Portal的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上海交通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