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書
摘 要: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修訂了《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提出監督是權力正確運行的根本保證,是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舉措。必須加強對領導干部的監督,黨內不允許有不受制約的權力,也不允許有不受監督的特殊黨員。要完善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機制,形成有權必有責、用權必擔責、濫權必追責的制度安排。
關鍵詞:六中全會 黨內監督條例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是在全面深化改革,決勝全面小康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會議的一個重大歷史性貢獻是確立了習近平總書記在黨中央、全黨的核心地位,正式提出“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 一個突出主題是專題研究全面從嚴治黨重大問題; 一個重要成果是審議通過了《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 一個鮮明特色是突出了黨的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這個“關鍵少數”。
(一)修訂《條例》的背景、過程以及條例的結構內容
黨內監督是政黨內部監督主體依據黨規和黨法,通過一系列監督方式,保證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的行為符合黨章的規定和要求。
1、修訂《條例》的背景
黨的執政地位決定了黨內監督在各種監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第一位的。黨內監督失效,其他監督必然失靈。黨內監督不嚴起來實起來,全面從嚴治黨就會落空。
2、《條例》修訂的過程
重新修訂《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是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加強紀律建設,強化黨內監督的根本保證。中央紀委機關先后7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條例修訂工作。從今年3月份開始,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的領導下,修訂條例與制定準則同步進行。
3、《條例》的結構和主要內容
在全面從嚴治黨的大背景下,隨著黨內監督條例的修訂和實施,黨內監督已經實現了全覆蓋。同時,按照全面依法治國的要求,也要對行使公權力的所有公職人員的監督實行全覆蓋,所有的公職人員因為腐敗觸犯了法律,都要依法受到懲處。
4、用權受監督,失責必定究
第一,監督重點:抓好“關鍵少數”。周永康、薄熙來、郭伯雄、徐才厚、令計劃 “落馬”,警示我們:高級干部中極少數人政治野心膨脹、權欲熏心,結黨營私、拉幫結派、謀取權位,嚴重破壞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嚴重損害黨內政治生態和黨的形象。
《條例》要求——中央委員會成員必須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發現其他成員有違反黨章、破壞黨的紀律、危害黨的團結統一的行為應當堅決抵制,并及時向黨中央報告。
第二,監督責任:各級黨委負主體責任。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從根本上解決管黨治黨主體責任缺失、監督責任缺位問題,把強化黨內監督作為黨的建設重要基礎性工程。
《條例》提出——黨委(黨組)在黨內監督中負主體責任,書記是第一責任人,黨委常委會委員(黨組成員)和黨委委員在職責范圍內履行監督職責。
第三,監督職責:紀委和黨的工作部門要各司其職。《條例》明確規定——黨的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是黨內監督的專責機關,履行監督執紀問責職責,黨的工作部門應當嚴格執行各項監督制度,加強職責范圍內黨內監督工作。
只有把條條、塊塊都抓起來,才能織牢、織密黨內監督之網,構建起黨中央統一領導,黨委(黨組)全面監督,紀律檢查機關專責監督,黨的工作部門職能監督,黨內民主監督的黨內監督體系。
第四,監督權利:充分發揮黨員的民主監督作用。黨員是黨內生活的主體,黨員民主監督是黨內監督的基本方式。《條例》中規定:黨的基層組織應當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履行監督職責。黨員應當本著對黨和人民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積極行使黨員權利,履行監督義務。黨員的民主監督不僅是權利,更是不容推卸的義務。
第五,監督合力:黨內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相結合。歷史反復證明,我們黨的失誤和偏差,都是在人民群眾支持和關注下,靠黨自己撥亂反正、有錯必糾改過來的。但是,黨內監督如果不同有關國家機關監督、民主黨派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等結合起來,就不能形成監督合力。《條例》既明確監督主體、完善監督體系,又強調黨內監督沒有禁區、沒有例外,這是全體黨員和各級黨組織必須謹記的。
(二)切實強化黨內監督,助力全面從嚴治黨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紀委六次全會上指出,對我們黨來說,外部監督是必要的,但從根本上講,還在于強化自身監督。我們要總結經驗教訓,創新管理制度,切實強化黨內監督。
1、黨內監督的內涵和原則
鄧小平在《共產黨要接受監督》中明確指出:“對于共產黨員來說,黨的監督是最直接的,黨對黨員的監督要嚴一些”。為達到這樣的目的,中國共產黨必須開展黨內監督。
第一,黨內監督的內涵。黨內監督,概言之就是黨在自身的組織架構內部,各級組織和黨員、干部依據黨章和黨的紀律規矩,相互間檢查是否遵紀守規的工作方式和活動方式。黨內監督,才能保證各級組織和黨員、干部的行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違背黨的紀律規矩并對違反者根據實際情況給予相應處置。
第二,黨內監督的形式。黨內監督分為專門性監督和一般性監督。所謂專門性監督,是指由負責專職監督工作的機構來進行。在目前情況下,我們黨負責專職監督工作的機構如《監督條例》規定的“黨的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是黨內監督的專門機關。”
第三,黨內監督的原則。要搞好黨內監督,在實行專門性監督和一般性監督的過程中,不但需要加強各級黨委對各級紀律的監督檢查工作的領導,而且必須認真貫徹落實五個原則。
一是黨務公開原則;《黨章》規定,“黨的各級組織要按規定實行黨務公開,使黨員對黨內事務有更多的了解和參與”。黨務公開原則是實行黨內監督的先決條例。
二是黨內民主原則;黨內民主可以使黨員和黨組織的意愿、主張得到充分的表達,積極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揮。黨內民主由四大內容組成: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
三是黨內平等原則;《黨章》規定,“在黨的紀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強對黨的領導機關和黨員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的監督,不斷完善黨內監督制度”。黨內平等原則是實行黨內監督的基本條例。
四是黨員權利原則;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尊重黨員主體地位,保障黨員民主權利”,從而闡明了黨員是黨內的主體,黨員要能成為黨內的主體,必須享有充分的民主權利。
五是依規治黨原則。2016年1月,習近平在紀委六次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依規治黨,創新體制機制強化黨內監督”。從嚴治黨、依規治黨,體現了黨內監督的法治精神。依規治黨原則是黨內監督的合法性條件,為推進黨內監督確定了準繩和正確的方位。
2、強化黨內監督是全面從嚴治黨重要保障
黨內監督是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永葆黨的肌體健康的生命之源。第一,強化監督是黨的建設的基礎性工作。長期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黨內監督,采取了有力措施,取得了顯著成績。同時,不愿監督、不敢監督、抵制監督等現象也在黨內不同程度存在。第二,強化黨內監督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保障。黨的執政地位,決定了黨內監督在黨和國家各種監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只有以黨內監督帶動其他監督、完善監督體系,才能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有力制度保障。第三,黨內監督沒有禁區、沒有例外,實行全覆蓋。織密監督制度之網,有效解決和防范黨內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有效化解黨面臨的重大挑戰和危險。
以上,我們從幾個方面,闡述了六中全會的基本精神的主要成果,準則和條例的基本要求。面向未來,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六中全會文件,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特別是核心意識,以優異的成績迎接十九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