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紅霞
摘 要:高中數學教學任務重、內容多、難度大,對于剛剛從初中升入高中的學生而言,很容易形成學困生。教學實踐證明,無論教師講得多么好,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很難學好數學的。數學成績優秀的學生,他們都有很強的自學能力。因此,在高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高中學生;數學;自學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12-010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2.062
教育實踐告訴我們,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主體,具有能動作用,教師只起啟發誘導作用,只有學生動起來,教學效果才能更好。
自學是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為使學生順利地自學,常常需要在自學前,由教師做一番生動的富有啟發性、趣味性的演講,創設有利于學生自學的情境,激發學生自學的興趣,并且在學習方法上給學生適當指導。
一、提高閱讀能力
(一)指導學生閱讀
對一節課,教師提前要給學生介紹該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然后指導學生從幾個方面入手,列圖表,或提幾個問題,圍繞這些問題,讓學生展開閱讀,而不是盲目地走馬觀花。如講三角函數之前,列出圖表,分別讓學生填寫:三角函數的圖像、定義域、值域、周期、最值等;講函數的單調性之前,先給學生列出以下問題:一次、二次函數的圖像有什么特征?他們的函數值是怎樣隨自變量的變化而變化?單調性概念是怎樣形成的?單調區間如何確定?怎樣證明函數的單調性?這樣從整體上指導學生自己閱讀重點、難點、疑點,從而為掌握知識做好準備。
(二)培養預習習慣
預習是學生提前將所要學的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在預習的過程中,學生看到的是全新的內容,是對知識的第一次接觸,因此,學生能準確地了解哪些內容自己一看就明白,哪些感覺到有些困難,哪些是非常困難,哪些是自己的疑惑點,讓學生真正做到知己知彼,從而對將要學到的東西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學生會帶著問題聽課,課堂上精力集中,從而提高聽課效率。
(三)小組合作討論
對大部分學生感到疑惑的問題,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讓他們說出自己的疑惑點,學生在討論中會辨別真偽,并在討論中吸取彼此的優點,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比如求三角函數的單調區間,大多數學生將一個周期內的單調區間兩端點處加,學生很容易造成這樣的錯誤。經過小組討論后,當函數的周期是就是錯誤的,經過深入討論,應該在區間兩端加上該函數周期的整數倍,通過討論辨別真偽,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
二、提高探究能力
(一)培養觀察能力
數學是研究“數”與“形”的科學,因此,要特別關注“形”帶來的靈感,因此要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的能力,要觀察圖形的特點,觀察圖像的規律。“數形結合”是高中最重要的一種數學思想,通過數與形的結合,幾乎可以解決絕大部分數學問題,特別是在解決函數、三角函數、平面向量、解析幾何、立體幾何等問題中應用的淋漓盡致。可以說數與形的結合實現了數學的一種完美結合。因此,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是學好數學的關鍵所在,也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基礎。
(二)注重知識的遷移
數學是一切學科的基礎,為學習其他學科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所以要注重不同學科之間知識的橫向聯系,化學中的分子結構和數學中的排列組合之間的關系;物理中的電路和數學中的邏輯連接詞之間的聯系;語文中的“一尺之錘,日取其半,萬世無竭”詮釋了數學中的極限概念等等。同學科知識有縱向聯系,比如三角函數與向量,立體幾何與平面幾何,解析集合與函數等都有千絲萬縷的關系。因此,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將知識聯系起來,架起學科間的橋梁,實現知識間的轉化,逐步達到靈活運用知識的目的。
(三)注重知識的類比
類比是思維的發展,類比具有對比作用、定向作用、方法移植作用、統一作用,從而有利于更好更快地發現新問題,探索新規律,在教學中應要求學生能將所學知識進行對比、分類、強化記憶。許多問題間有許多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要善于找異同點。例如,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它們的共同點都是基本初等函數,都有單調性;不同點是它們的定義域、值域、圖像、解析式不同等,從而在辨別中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
三、提高總結歸納能力
數學中很多知識都具有規律性,總結出這些規律,歸納出一般的方法和步驟,對這一類問題的解答會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同時在總結的過程中,可以使知識得到概括,思維達到升華,能力得到提升。要鼓勵學生對每一節、每一章的內容進行總結,歸納。比如函數的單調性小結: 利用定義證明函數在給定區間D上單調性的一般步驟:(1)任取(2)作差(3)定號。
(一)找規律編口訣
數學知識點多、公式多,很難記憶牢固,因而根據知識規律編出一些口訣容易記憶。比如三角函數的誘導公式可總結為“奇變偶不變,符號看項限”,這一口訣囊括了所有誘導公式;求復合函數的單調性可用“同增異減”,數列中“錯位相減、列項相消”高度概括了數列求和的基本方法。
(二)構建知識網絡
在第一章學完后,由教師建立知識結構圖,然后,引導學生從第二章開始,培養學生自己建立知識網絡的習慣,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網絡建構,可以畫圖、列表、樹形圖等,摸清知識間的相互依賴、相互依存關系,找到章節的關鍵點、重點、難點,總結解題方法、解題規律,這樣,學生從心底理解這些冰冷的知識,化為自己的知識營養,這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尤為重要。
高中學生面臨高考的壓力,學生的學習任務繁重,特別是高中數學的內容多、難度大,面對這樣的現實,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成為高中數學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因此,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應該從高一入學的第一天起,有方法、有步驟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做到教師導學、學生自學,注重實踐。學生自學習慣養成了,有利于為學生以后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有利于學生發展,可讓他一生源源不斷吸取營養,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 呂恒梅.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數學自學能力[J].快樂閱讀,2010(11):82-83
[2] 鄧春燕.淺談中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2(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