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瑩瑩+鄧福珠+黃基偉
【摘要】 目的 探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復發性流產的關系。方法 100例生育年齡正常的孕產婦, 根據情況分為復發性流產組(45例)、正常妊娠組(35例)及正常生育組(20例)。復發性流產組中早孕流產30例, 中孕流產15例;正常妊娠組中早孕婦女20例, 中孕婦女15例。采用循環酶法對三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進行檢測, 并進行比較。結果 復發性流產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為(18.20±4.12)μmol/L, 正常妊娠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為(12.05±2.04)μmol/L, 正常生育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為(11.02±1.52)μmol/L。復發性流產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正常妊娠組及正常生育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正常妊娠組與正常生育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復發性流產組中早孕流產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為(19.87±5.03)μmol/L, 高于中孕流產者的(16.01±3.11)μmol/L,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正常妊娠組中早孕婦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為(12.89±2.54)μmol/L, 高于中孕婦女的(10.28±1.96)μmol/L,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復發性流產疾病的發病率受到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極大影響, 而當考慮引起復發性流產的決定性因素時, 體內高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要作為一個不定因素加入考慮范圍。
【關鍵詞】 復發性流產;同型半胱氨酸;相關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8.050
復發性流產在科學上定義為自然流產兩次及以上的情況[1-4]。復發性流產往往容易被人忽視, 但卻是發生幾率最大的疾病之一。臨床可確認的自然流產發生率為12%~15%, 但是真實的流產發病率卻比統計的數字高[5-8]。曾有專家表明, 在產婦懷孕期間, 大約有超過70%的懷孕最終后果是自然流產。而二次流產又不同于一次自然流產, 它包含了更多的不確定因素, 包括染色體的因素、子宮異常、部分器官比如甲狀腺、生殖器官在懷孕期間感染、自身具有免疫功能等原因[9, 10]。而同型半胱氨酸的體內水平所受到的關注遠不如以上因素。本次通過對同型半胱氨酸與復發性流產的相關性進行研究, 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生育年齡正常的孕產婦共100例, 根據情況分為復發性流產組(45例)、正常妊娠組(35例)及正常生育組(20例)。復發性流產組中早孕流產30例, 中孕流產15例;正常妊娠組中早孕婦女20例, 中孕婦女15例。本次排除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患者。
1. 2 方法 采用循環酶法對三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進行檢測, 檢測前12 h禁食。于清晨采集肘靜脈血3 ml, 將其于特定采血管中放置 30 min, 30 min后, 3000 r/min分離血清, 持續10 min, 并將血清至于-30℃的冷庫保存。在所有動作完畢后, 集中進行檢測。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復發性流產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為(18.20±4.12)μmol/L, 正常妊娠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為(12.05±2.04)μmol/L, 正常生育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為(11.02±1.52)μmol/L。
復發性流產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正常妊娠組及正常生育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正常妊娠組與正常生育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復發性流產組中早孕流產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為(19.87±5.03)μmol/L, 中孕流產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為(16.01±3.11)μmol/L, 復發性流產組中早孕流產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中孕流產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正常妊娠組中早孕婦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為(12.89±2.54)μmol/L, 中孕婦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為(10.28±1.96)μmol/L, 正常妊娠組中早孕婦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中孕婦女,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通過本次研究結果可知, 與正常妊娠及正常生育婦女比較, 復發性流產婦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顯增高,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又隨著流產時間而遞減, 其中早孕流產的婦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中孕流產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隨著妊娠時間而遞減, 早孕婦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中孕婦女,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統計調查發現, 正常妊娠婦女與正常生育婦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由此說明二者之間的區別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并沒有太大關系。
綜上所述,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極大得影響了復發性流產的發病幾率, 在考慮該疾病的時候, 應將體內的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作為一個重要因素考慮在內。
參考文獻
[1] 董衛紅, 魏文寧, 林美華. 活化蛋白C抵抗與復發性流產關系的研究. 中華婦產科雜志, 2000, 35(2):85-86.
[2] 毛立群, 張明. 不明原因的復發性流產患者外周血T淋巴細胞功能的檢測. 河北醫學, 2000(4):289-290.
[3] 陸麗華, 戴鐘英. 復發性流產的原因及治療初步探討. 實用婦產科雜志, 2001, 17(4):213-214.
[4] 毛立群, 李瑞民, 閆燕華. 自身抗體與復發性流產的關系. 河北醫學, 2001, 7(12):1077-1079.
[5] 馬春藝, 路陽, 蘇賽, 等. 高同型半胱氨酸與復發性流產的相關性研究. 中國婦幼衛生雜志, 2014(5):20-22.
[6] 林曉娟, 董雪梅, 柳素芬, 等. B族維生素及同型半胱氨酸與復發性流產的關系. 中國婦幼健康研究, 2012, 23(5):596-598.
[7] 韓紅敬, 沈浣, 王艷檳, 等. 亞甲基四氫葉酸還原酶基因677位多態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與復發性流產. 生殖與避孕, 2012, 32(7):486-489.
[8] 張苑華, 何淑貞. HCY(同型半胱氨酸)與復發性流產的關系研究. 當代醫學, 2014(4):50-51.
[9] 王小杰, 任紅玲. 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體與復發性流產的關系.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16, 37(14):2007-2008.
[10] 孫曉娜. 血同型半胱氨酸及硫化氫水平與復發性流產相關性研究. 中國傷殘醫學, 2016, 24(8):181-182.
[收稿日期:2017-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