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向紅
摘 要:音樂是一種奇妙的東西,可以怡情、可以使人欣悅。節奏作為音樂的關鍵部分,每一節每一拍都融入了演奏者以及傾聽者難以言喻的內心感受。它能使內心的壓力得到宣泄,使精神層次得到提高。本文緊扣音樂節奏感的重要性,以及它在初中生成長發育過程中的作用,通過舉例從多個方面介紹了培養孩子們音樂節奏感的措施。
關鍵詞:初中生;音樂節奏;培養措施
音樂,是無法用語言描述的人類的心聲,節奏感作為組成音樂、給予音樂靈魂的關鍵,一直以來成為音樂教育者教育孩子的重點難點。就像偉大的作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這樣說過,“音樂教育首先不是音樂家的教育,而是人的教育。”作為一位作家提出的關于音樂方面的這個見解,給我們現在的教學有用的借鑒。如今,很多家長、教師在對孩子進行音樂培養時,忽略了對孩子節奏感方面的關注。殊不知節奏感才是帶動孩子興趣的關鍵因素,缺乏對節奏感的關注導致了很多學生不喜歡上音樂課,厭惡父母催促的音樂輔導班等等情況。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感呢?
一、增強學生對外界聲音的感知能力
一開始接觸音樂的學生很容易對音樂產生排斥感,由于音樂節奏、歌譜、歌詞都需要學習,一首簡單的歌曲在學生音樂教學過程中往往要經過3、4節課的教學才能完全學會。這時,教師可以從兩方面加強學生對音樂節奏的感知能力。首先,可以從聽的方面入手。我們的社會生活以及大自然無時無刻不充滿著具有節奏感的聲音,這種聲音不是音樂卻能夠成為教師培養學生節奏感的得力助手。如公雞的叫聲總是充滿節奏感的“果果果”,枕邊媽媽買的小手表總是“滴答滴答”地走著。之后慢慢加強難度,其次,可以從動手的方面入手。如小雞啄米是一個具有節奏性的動作,媽媽切菜也是一個具有節奏性的動作。多多鼓勵學生傾聽、觀察這些生活中的節奏對孩子在課堂音樂節奏的培養至關重要,教師應該重視這個過程的訓練。
二、培養學生對音樂節奏的興趣度
偉大的英國劇作家曾經說過:“學問必須和著自己的興趣來,方可以得益。”如何培養學生對音樂節奏感的興趣度是對音樂教師的考驗,一些教學經驗頗豐的教師往往會采取不同一般的教學方式從多個方面進行教學。孩子們對“節奏感”的理解往往是片面、模糊的,在于這個詞本身具有的抽象性。但在具體生活實踐中,孩子們對節奏感的捕捉往往很敏銳。因此,教師可以采用將樂器、舞蹈、歌唱、多媒體混合使用的方式進行音樂節奏感訓練。組織學生排練舞臺劇,和著樂器配合節奏性的舞蹈步子從而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興趣。在素質化教育的今天,音樂教學作為早期兒童培養中一門重要的學科,教師應該積極參照國內外先進的音樂教學方式,注重孩子節奏感興趣度提升的教育工作。學生對音樂節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學生以后的音樂學習甚至是成長發育過程都會產生很大的積極影響。
三、在課堂上強化學生的節奏訓練
課堂上的音樂節奏訓練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聽力訓練,二是動作節奏訓練。首先,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音樂節奏的訓練自然應先從聽力方面著手。它是學習音樂、學會唱歌、熱愛唱歌的基礎以及前提,是發展學生音樂審美方式、促進學生音樂感受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與必經之路,從而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節奏興趣。其次,課堂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跟著具有節奏感的歌曲劃節拍的方式,展開學生進行動作節奏的訓練。在音樂選取方面,一定要選取貼近學生生活現實,簡單富有節奏感且比較活潑的歌曲。這樣有利于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加上音樂教師的劃節拍指導引導學生按照音樂曲調的高低升降進行合理的動作表現,有效地促進了孩子的音樂感知能力以及音樂表現能力,從不合拍慢慢達到與音樂曲調的協調一致性。
四、結合具體歌曲培養學生的節奏感
掌握節奏感、教授音樂節奏性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學生在具體歌曲演唱中能夠游刃有余的能力,不僅要會唱、唱好,還要求學生能夠體會歌曲本身的思想達到舒緩情緒,使身心放松的目標。因此,歌曲演唱本身也可以反過來促進教育者對學生節奏感培養的進程。如練習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時,教育者不僅可以通過配合舞蹈來訓練孩子們的動作節奏,還可以通過歌曲本身體現的節奏感,在一遍又一遍的學習、播放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感。有條件的可以在教室配上場景、道具,創造良好的氛圍,激發孩子們的想像力以提高學生的歌曲領悟能力。在此,可以推薦一些小學階段節奏感較強,又簡單活潑易學的歌曲以供參考:《讓我們蕩起雙槳》《南泥灣》《銅鑼灣》《小燕子》《雪絨花》《音樂之歌》等等。
五、結合具體樂器培養學生的節奏感
利用一些簡單的樂器可以促進學生在音樂節奏感方面的進步提高,這些簡單的樂器主要有小鼓、笛子、哨子等等。在初中這個階段,學會一項較難得樂器是不現實的,在樂器選擇方面,選取簡單的能配合音樂節奏訓練的即可。孩子們在一邊聽音樂一邊模擬打節拍的過程中,其實也是他們在掌握音樂節拍快慢、強弱的過程。樂器的使用效果相當于動作訓練中的劃節拍,但是樂器的作用遠遠優于簡單的劃節拍。動作節奏訓練僅僅作為一項輔助訓練,而使用樂器效果更加明顯。教師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應該發揮指導性地位,使學生配合音樂使用樂器處于課堂主導地位,分清節拍書,兩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等等的具體演奏方法都需要教師悉心的指導。這種方式不僅提高了孩子們的活動能力,還促進了孩子自身的音樂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