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強
摘 要:信息技術具有很多傳統教學方式難以企及的特點,它圖文并茂,聲音、視頻都能靈活地運用到教學中去,動靜兼備,是一種新型的教學輔助手段和教學方式。初中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抽象性特點,學生學習起來也較為枯燥,而有了信息技術的幫助,就能夠以一種直觀的方式完成數學知識的呈現,使學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準確把握知識的規律與本質,他們的主體地位也能在教學過程中得到充分體現。
關鍵詞:初中數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12-016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2.101
對于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數學新課標對我們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應將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數學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教學活動中去。”因此,在實施數學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將數學知識與信息技術結合起來是一個必然的趨勢。現在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筆者談一談如何巧用信息技術,促進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一、發揮優勢,激發興趣
信息技術能夠直觀呈現知識,形象性也很強,在激活學生的思維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并能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起來。如進行“軸對稱”的學習時,筆者就利用Flash軟件制作了一只漂亮的蝴蝶,只要用鼠標輕輕點擊蝴蝶,它就會展翅飛舞,躍然屏幕之上。學生的注意力全部被吸引到了蝴蝶上來,筆者順勢引導,向學生提問:“大家仔細觀察蝴蝶的翅膀,它在飛翔的過程中產生了重合嗎?”學生觀察后紛紛發言:“產生了,我看到它一瞬間重合在一起了。”“好的,那么我們就一起去看看教材中是怎么對‘軸對稱定義的,請大家思索一下,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還有哪些軸對稱的例子。”結合多媒體展示與教材中的定義,學生不僅明白了軸對稱的概念,還在自己的頭腦中產生了深刻的表象,他們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都有了很大提高。
二、發現規律,驗證知識
與其他學科不同,數學學習必須要讓學生去發現數學知識的規律,并對這一知識進行驗證,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掌握和運用知識。初中數學知識,尤其是幾何知識,相對而言比較抽象,我們就可以將信息技術中的“幾何畫板”利用起來,先在課下構建動態化的模型或表格,在課堂教學中以動態的形式將幾何關系展現出來。這樣做一方面能夠促進學生空間認知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發現數學知識所存在的規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如進行“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的學習時,筆者就讓學生通過“幾何畫板”做一個任意的等腰三角形,并在圖上標出三角形的底邊中線、高、頂角平分線等。隨后筆者讓學生在點擊鼠標時拖動等腰三角形的頂點,學生很容易就能觀察到,隨著三條線長度的變化,點的位置也產生了變化,三條線保持重合。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所肩負的任務是為學生創設學習的背景,并提出具有思考下的問題,學生需要做的就是親自動手進行實驗,對數學現象進行觀察,總結規律,驗證知識,并最終得出結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于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性質有了一個深入的了解,從而能輕松地將這一知識規律融入自己的認知體系中來,使學生的認知結構更為完整、完善。
三、轉聽為做,動手實驗
要想對數學教學進行創新,我們就要為學生創造更多動手操作與實驗的機會。實驗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動手、動腦機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要進行仔細觀察,還要對觀察所得的結果進行分析和對比,最終形成歸納、總結,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學生的分析能力提高了,他們也能獲得更為準確、深入的結論。數學教師要將學生的創造性與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使他們對學習活動充滿了積極性與主動性,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取知識,取得全面的發展。我們可以將數學實驗教學應用到課堂教學中來,利用計算機進行模擬實驗,讓學生從中體驗到數學思想與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實現由“聽數學”到“做數學”的轉變,并從中發現數學知識的規律。 如學習“一次函數的圖像與性質”時,我就徹底拋棄了以往那種教師講、學生聽的做法,將學生帶到了微機室中,讓他們利用計算機中的畫圖軟件來繪制一次函數圖像,并不斷地拖動該圖像,看看圖像會產生哪些變化。筆者讓學生將圖像的數據變化記錄了下來,以此作為依據,思考變量之間的關系。
有些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單純依靠自身講解,要求學生死記硬背,這種做法是非常錯誤的,對于數學學習來說是沒有任何效果的。我們要多鼓勵學生參與到實踐中來,讓他們在動手的過程中進行自主觀察、推理、驗證,直達知識的本質,并熟練地掌握它們。
四、及時反饋,提高效率
初中生正處于生理發育和心理發育的重要階段,他們自制力較差,也不具備充足的穩定性,疲勞感經常會伴隨他們的學習過程。因此,在進行數學知識的復習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興趣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以全新的學習方式給學生帶來新鮮的刺激,將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教學中來,使學生對克服數學難題充滿斗志。
課堂習題能夠幫助教師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此,我們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精心設置課堂習題。信息技術具有容量大、傳播速度快的優勢,將信息技術應用到習題的創設中來,能夠使習題的形式更為豐富、生動,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更為形象,學生被動接收也變為了主動汲取,他們的學習欲望被充分激發出來,對于他們來說,做練習題已經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而是真正地讓他們實現了活學、樂學的目標,我們所倡導的“減負增效”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時,多媒體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對課堂教學進行延伸,如進行“黃金分割”的學習時,筆者就將“人物臉型”的設計呈現在學生面前,這樣做不僅很快就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還使學生對“黃金分割”有了一個深入的了解,學生的創新精神由此得到了有效的激發,他們明白了怎么去欣賞美、創造美,數學課堂也能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引導學生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探究性學習,促進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周榮超,秦磊.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整合的思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1):92-93.
[2] 呂燕.淺談初中數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整合[J].新校園(學習),2012(8):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