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希曄+劉譽華
摘要:目的 分析探討康復新液聯(lián)合埃索美拉唑治療幽門管潰瘍的療效。方法 選取貴陽中醫(yī)一附院自2015年6月~2016年6月共收治的60例經胃鏡診斷為幽門管潰瘍,Hp檢測陽性(碳14呼氣試驗)的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 30 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進行治療,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康復新液。比較兩組患者的潰瘍病灶愈合情況,幽門螺桿菌根除率以及用藥不良反應率。結果 根據(jù)統(tǒng)計結果,實驗組患者的痊愈率為 56.70%,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36.70%(P<0.05) ;兩組患者的用藥不良反應率和幽門螺桿菌根除率比較結果無明顯差異性(P>0.05)。結論 康復新液對幽門管潰瘍具有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康復新液 ;幽門管潰瘍 ;幽門螺桿菌
消化性潰瘍是指胃腸道粘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而發(fā)生的潰瘍,好發(fā)于胃和十二指腸。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是最常見的消化性潰瘍。幽門管潰瘍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消化性潰瘍。幽門管位于胃遠端,與十二指腸交接,幽門管潰瘍常伴胃酸分泌過高,餐后可出現(xiàn)中上腹疼痛,疼痛較為劇烈而無節(jié)律性,抑酸治療效果差。由于幽門管易痙攣和瘢痕形成,常引起梗阻而嘔吐。本研究觀察了康復新液聯(lián)合埃索美拉唑治療幽門管潰瘍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貴陽中醫(yī)一附院自2015年6月~2016年6月共收治的60例經胃鏡診斷為幽門管潰瘍A1期,Hp檢測陽性(碳14呼氣試驗)的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 31~76歲,平均年齡(47.8±7.6)歲,病程2~11年;對照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齡 29~73歲,平均年齡(43.5±8.6)歲,病程2~10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情況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實驗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埃索美拉唑鎂腸溶片(阿斯利康)20 mg+阿莫西林膠囊(珠海聯(lián)邦)1 g+克拉霉素(雅培制藥)500 mg,2次/d,共14d。治療14d后埃索美拉唑鎂腸溶片持續(xù)服用2個月;實驗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增加康復新液(四川好醫(yī)生攀西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10 ml,3次/d,療程2個月(同對照組療程)。完成治療2 w后,復查胃鏡及Hp。本次研究中,排除了巨大潰瘍(潰瘍直徑大于2 cm)患者、復合潰瘍患者、卓艾氏綜合征患者、幽門梗阻、穿孔患者、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患者、實驗期間服用了其它藥物的患者、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
1.3療效評價 評價標準:①痊愈:患者胃鏡顯示潰瘍愈合形成瘢痕(S1-S2期);②顯效:患者胃鏡顯示潰瘍處于愈合期(H1-H2期);③無效:患者胃鏡顯示潰瘍處于活動(A1-A2期)。有效率=(1)+(2)/總例數(shù)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兩組患者痊愈率使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情況 兩組患者相比,實驗組的痊愈率及總有效率分別為56.70%和90.00%,對照組的痊愈率及總有效率為36.70%和80.00%,實驗組的痊愈率及總有效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在不良反應方面,實驗組有3例,對照組有2例出現(xiàn)了輕微腹瀉,對癥治療后緩解。實驗組及對照組中均有5 例出現(xiàn)了口苦癥狀,考慮與克拉霉素有關,囑患者多飲水之后自行緩解。兩組患者的藥物不良反應率無明顯差異性 (P>0.05) ,見表2。
2.3幽門桿菌根除率 在幽門桿菌根除方面,實驗組幽門螺桿菌檢測呈陰性的有27例,陽性3例;對照組幽門螺桿菌檢測呈陰性的有28例,陽性2例。兩組患者的幽門螺桿菌根除率無明顯差異性 (P>0.05),見表2。
3討論
消化性潰瘍是多種因素所致的疾病,其中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多、胃粘膜屏障受損是引起消化性潰瘍的重要因素[1]。一般來說,胃潰瘍的發(fā)生主要以防御修復因素的減弱為主,十二指腸潰瘍的發(fā)生主要是損害因素增強為主。
幽門管潰瘍屬于胃潰瘍的一種特殊類型,是指發(fā)生于距離幽門2 cm以內的潰瘍,由于幽門管直徑較小,又為食物的必經之路,小腸液、膽汁的反流也常累及幽門部,故幽門管潰瘍對抑酸治療的療效差,且容易復發(fā)[1]。
近年發(fā)現(xiàn)在胃潰瘍的治療中,僅用抑酸及抗Hp藥物,治愈率不高,而且容易復發(fā),而使用增強黏膜屏障的藥物后,療效顯著提高,因此胃黏膜保護劑在消化性潰瘍,特別是胃潰瘍的治療中,有很重要的作用[2]。臨床上大多使用硫糖鋁、膠體果膠鉍、鋁碳酸鎂等粘膜保護劑,但這些粘膜保護劑需在酸性條件下才能形成膠體,發(fā)揮局部作用,而潰瘍病患者,常合并使用PPI等抑酸藥,使這些粘膜保護劑無法形成膠體,吸附在胃腔中,從而使療效下降。1991年,Tarnawski首先提出了潰瘍愈合治 療的概念,認為消化性潰瘍的愈合不僅受損黏膜的修復,還包括黏膜下組織的修復重建,以及新生黏膜的防御功能的重建,因此提高消化性潰瘍的粘膜愈合質量成為防止其復發(fā)的根本[3]。
康復新液,主要成分為美洲大蠊提取物,內含多元醇類、肽類、表皮生長因子、粘多糖等多種活性物質[4]。已廣泛應用于燒傷、燙傷、戰(zhàn)傷、創(chuàng)面感染及頑固性潰瘍、褥瘡等[5]。藥理學實驗證明,康復新液能增加胃黏膜中氨基己糖及前列腺素2的含量。氨基己糖是胃黏膜中糖蛋白的主要構成成份,因此能增強胃黏膜防御作用,促進損傷的修復。而前列腺素2為公認的細胞保護因子,增加胃黏膜黏液及碳酸氫鹽分泌分泌量,增加胃黏膜血流,改善微循環(huán),促進胃黏膜修復。康復新液具有以下藥理效應:①有效促進肉芽組織及新生血管生長,改善血流供應,提高潰瘍修復速度;②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提高細胞免疫、淋巴細胞、血清溶菌酶活力;③抗炎效應,使炎性水腫吸收消退,滲出減少;③減少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2]。
本次研究中,聯(lián)合使用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以及康復新液取得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單純使用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證明康復新液對促進潰瘍面愈合,提高潰瘍愈合質量具有良好的效果。兩組病例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沒有明顯的差異性,證明康復新液安全性較高。兩組病例的幽門桿菌根除率沒有顯著差異性,證明康復新液無抗幽門螺旋桿菌的作用。
綜上所述,康復新液聯(lián)合埃索美拉唑三聯(lián)療法抑制胃酸分泌,促進潰瘍愈合,殺滅幽門螺旋桿菌的綜合作用,能夠有效治療幽門管潰瘍,值得臨床推廣應用。但本次研究的總例數(shù)較少,總的來說痊愈率不高,這可能和幽門管潰瘍本身的特點有關。此外加用鉍劑能否提高幽門管潰瘍的愈合率以及停藥后復發(fā)率,需要今后擴大病例數(shù),做進一步觀察。
參考文獻:
[1]王瑩,高麗媛等.埃索美拉唑治療幽門管潰瘍的的療效觀察[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3,21(5):198-199.
[2]劉紅艷,左奇?zhèn)?康復新液聯(lián)合膠體果膠鉍蘭索拉唑四聯(lián)治療難治性消化性潰瘍的臨床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2,18(30):105-106.
[3]翟興紅,胡錦麗等.康復新液聯(lián)合三聯(lián)療法對消化性潰瘍愈合質量的影響[J].四川醫(yī)學,2011,32(2):188.
[4]李勇,吳洪文,董向軍.康復新液治療胃潰瘍的作用機制[J].中國藥物與臨床雜志,2008,6(6):495-496.
[5]焦春香,劉光明,周萍.天然藥物康復新的研究進展[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8,29(11):2623-2624.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