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冰+王琳+魏霖+李海珠
摘要:目的 研究強化健康教育在兒童保健門診中的護理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5月兒保科門診就診的患兒50例,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25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強化健康教育,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與MUIS量表分別測評兩組患兒家長的焦慮狀態、不確定感,并自擬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患兒家長的護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患兒給予強化健康教育后,其家長焦慮狀態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不確定感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并且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強化健康教育能夠顯著緩解患兒家長的焦慮情緒和不安定感,并提高了護理質量。
關鍵詞:健康教育;保健;兒童;焦慮;護理滿意度
隨著健康知識的普及與人們獲得健康知識渠道的增加,兒童成長與保健需求對于每個家庭越發重視,在兒童保健門診進行相應的護理服務質量也需隨之提升。傳統的兒童保健門診僅開展預防接種、疾病篩查等工作,隨著需求的增加在兒童喂養、監測生長發育、不良行為矯正、心理咨詢保健服務也逐漸健全[1]。在家長帶領兒童就診時,尤其是首次進行兒童保健咨詢的患兒家長,由于對兒童保健工作的不理解或者等待就診的時間延長,極易造成就診時的焦慮以及不確定感,針對此方面的護理必不可少。健康教育是護理措施中首要措施,實施效果也最明顯,良好的健康知識的宣導與傳授,對于改變患兒家長就診時的心理狀態,以及矯正患兒與家長的不良行為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次研究在傳統健康教育的基礎上進行了強化,以期為兒童保健門診的護理提供新的思路。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5月兒保科門診就診的患兒50例,納入標準:6個月~6周歲,無精神類疾病,無遺傳疾病史,無重要臟器如心、腦、腎疾病。隨機數字表法將患兒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25例,其中觀察組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齡(4.3±2.3)歲;家長男8例,女17例,平均年齡(32.3±3.5歲)。對照組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齡(4.2±2.1歲);家長男10例,女15例,平均年齡(31.8±3.1歲)。兩組患兒在年齡、性別、家長年齡及性別等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本次研究由監護人知情同意,并由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1.2方法
1.2.1對照組給予傳統健康教育。在走廊以及候診區的明顯位置以及宣傳區域張貼宣傳畫報,并利用多媒體播放健康保健知識,包括:①常用疫苗種類作用、接種時間以及接種注意事項;②兒童生長發育監測方法;③兒童營養的需求以及喂養;④常見的兒童不良行為的種類以及預防;⑤常見兒童的不良心理以及預防措施等。門診護士對于不同兒童的具體需求向家長以及兒童講解相關的健康教育內容,并根據家長的不同需求提供相應的護理服務。同時,在特殊宣傳日,集中印制宣傳冊,進行健康知識的專門宣教。
1.2.2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強化健康教育,具體方法如下:①成立兒童保健健康宣傳小組,護士長任組長,挑選3名具有5年以上護理經驗的護士負責健康教育宣導。邀請兒童保健專家進行相關兒童保健知識的理論培訓,內容包括:兒童保健的理念以及健康教育的實施、兒童保健以及家屬的護理、調查量表的填寫說明及問卷的設計與應用、常用的統計方法等;培訓結束后由組長對組內的成員進行考核,合格后開展工作。②從多個角度對患兒家長進行兒童保健的健康教育宣導,包括、母乳喂養的優勢及正確方法、不同年齡的兒童營養需求、生長發育監測的意義以及家庭內自我監測的方式、常見疾病以及傳染性疾病的預防、疫苗接種的必要性、計劃免疫以及非計劃免疫的價格指導、疫苗接種時的常見不良反應與自我觀察等。③分類指導:在進行健康教育前根據家長的年齡、性別、職業、文化等對患兒家長進行初步評估,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形式,針對有些家長對于兒童保健的主觀意愿度不強的人群,在門診工作中,護士則更注重與這類家屬直接交流從而與家屬之間互相建立信任,引導其對兒童保健的重視,循序漸進地根據患兒情況講解有關的保健知識和需要注意的事項,同時注意結合現場演示[2]。
1.3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在焦慮狀態、不確定感、滿意度三個方面評價護理效果。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量表評價患兒家長的焦慮狀態,SAS評分越高,焦慮程度也越大;采用MUIS中文版量表對患兒家長的不確定感進行評分,MUIS分值在25~125分,分值越高,不確定感越強;自擬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患兒家長護理滿意度的測評,滿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護理滿意度越高。本次調查共發放量表以及問卷150份,回收150份,回收率100%。
1.4統計學處理 所有資料數據錄入SPPS 19.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結果采用n/(x±s)表示結果,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兒給予強化健康教育后,其家長焦慮狀態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不確定感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并且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3 討論
兒童保健門診的健康教育工作在同行業越發重視[3],并在護理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在實施健康教育前,首先要對實施人員進行專業化的培訓,只有實施人員更好的獲得相關知識,才能讓患兒家長傳授正確的健康知識;培訓的意義還能使護理人員能夠準確的評估患兒家長,針對不同層次的家長實施不同的健康教育的方法。另外,在宣傳的方式上應采用多種途徑宣傳,本次研究采用了廣泛宣傳與集中宣傳相結合、紙質資料與多媒體宣傳相結合,簡單明了,讓患兒與家長充分認識并接受健康教育的宣教,在宣教結束后,通過不同的聯系方式收集患兒及家長的反饋,接收信息的同時進一步答疑解惑,提高了護理質量,也維持了良好的護患關系。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給予強化健康教育后,其家長焦慮狀態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不確定感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并且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強化健康教育相比傳統健康教育,對于改善患兒以及家長就診時的焦慮心理,以及就診的不確定感對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時護理質量同時得到提升。
強化健康教育在兒童保健門診應用效果顯著,其具有占用醫療資源少,方式靈活,以及接受性強的特點,在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的同時提高了護理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邢存喬.健康教育在兒童保健門診的應用[J].臨床醫學工程,2011, 18(10):1629-1630.
[2]肖穎.加強健康教育宣導在兒童保健門診中應用的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31):265-266.
[3]李鳳蘭,周靜,碧德秀,等.兒童保健門診健康教育方法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09,4(26):251-252.
編輯/安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