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輝+劉蘭蘭+黃穎+王麗敏+張海霞
摘要:目的 探討術前心理疏導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患者預后的影響。方法 自2012年7月~2014年7月,共213例椎間盤突出癥手術患者,分為干預組(109)與對照組(104)進行對照研究,干預組術前采用常規護理加心理疏導,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對比研究患者術前焦慮值、VAS評分及相關并發癥等,進行術后效果評價。結果 干預組患者的術前焦慮值、術后VAS評分等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顯著性。結論 術前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進行心理疏導能顯著降低患者的術前焦慮及術后適應能力,有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及患者的術后康復,提高手術療效。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癥;心理干預;評價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我科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擇期手術患者共213例,其中男性118例,女性95例,年齡35~76歲,平均年齡(64.3±3.5)歲,隨機分為干預組(109例)和對照組(104例),術前進行精神狀態評估。
1.2方法
1.2.1評定工具
1.2.1.1干預前后分別應用Zunp[1]設計的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 SAS)共20題,每題4個選項,分別以1~4分計算,包括5個反向選擇題,將20個項目的各個得分相加即為實際得分。對中國正常人1158例常模研究結果,20項總分值(29.78±0.46)分可作為常模總分,得分越高焦慮癥狀越嚴重。SAS是一種分析患者主觀癥狀的簡便臨床工具,效度相當高。
1.2.1.2術后疼痛采用VAS評分法,對患者術后疼痛不適現象進行評估,評估標準為:0分為無痛;3分以下:有輕微的疼痛,能忍受;4分~6分:患者疼痛并影響睡眠,尚能忍受;7分~10分:患者有漸強烈的疼痛,疼痛難忍,影響食欲,影響睡眠。
1.2.2干預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組在此基礎上采用術前心理疏導,具體方法如下:
1.2.2.1支持性心理治療 首先與患者加強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針對患者焦慮,恐懼,緊張心理讓患者宣泄壓抑在心底的郁結,聆聽患者訴說漫長的求醫過程,對病狀的感受,對手術的心理感受,然后進行疏導,安慰,舉例,建議,指導等積極地語言疏導、同理心及心理暗示等。術前48 h開始,1次/d,20 min/次。進入手術室前30 min,繼續跟蹤,鞏固溝通效果5 min,給予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
1.2.2.2認知療法 即了解患者對手術相關知識的認識,找出存在的錯誤觀點,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解釋;告知手術的重要性,必要性,安全性,手術和麻醉的步驟,術后的功能體位,如何進行功能鍛煉等。要求患者正確對待手術引起的不適感,并能進行積極的自我對話。內容由淺入深,深入淺出,術前48 h開始進行教育,時間為單次30 min。
1.2.2.3應用行為控制技術放松心情 常用的方法有深呼吸,咳嗽練習,輕松交談,看電視,閱讀報紙,聽收音機等,加強醫患雙方的交流,轉移及分散其注意力,調動患者的積極性,鼓勵患者傾訴,讓其適時發泄自己壓抑的情感。心理學家普遍認為讓患者傾訴是解決心理問題的關鍵[2,3]。
1.2.2.4提供良好的社會支持,必要時讓家屬陪伴,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為患者提供一個寬松,舒適的修養環境,以保持情緒穩定。
1.3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應用SPSS17.0軟件包進行分析,組間進行t檢驗和?字2檢驗。
2結果
2.1兩組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分布,家庭背景,病情,手術方式等方面差異無顯著性(P﹥0.05)。
2.2心理干預前SAS評分 兩組比較無顯著性意義(P>0.05),說明兩組患者在入院初承受的心理壓力是相同的,而心理干預后測量結果顯示,干預組得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提示心理干預的有效性。組內比較干預組術前焦慮值低于入院焦慮值,差別有顯著意義,對照組術前焦慮值高于術前焦慮值,差別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術前術后VAS評分 干預組與對照組入院時VAS評分無明顯差異;對照組術前VAS評分較入院時升高,但無顯著性差異(P>0.05),對照組術前VAS評分較入院時降低,但無顯著性差異(P>0.05),干預組術前V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1),兩組術后VAS評分均低于術前,(P﹤0.01)有統計學意義;干預組術前術后VAS評分均小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1),說明擇期手術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療效很好,而心理干預可有效調節其應激反應水平,提高疼痛閾值,提升患者對手術的應對能力,見表2。
3討論
3.1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都是經過與疾病長期作斗爭的體會才決定住院手術,對手術的期望值比較高,他們對手術既盼又怕,一個人遇到緊張事件時的情緒痛苦是由當時的經歷同此前的預期之間不一致造成的,因此在認識上形成準確的期待可有效的降低手術患者的心理應激反應,減輕焦慮。由于實驗組均較熟練的掌握了心理干預內容中的松弛訓練法,因而可以主動參與心理應激的調節,而對照組接受的一般心理護理在緩解焦慮方面顯然也有一定作用,但其內容距患者的心理需求有差距,因而無法使患者對不可知的手術形成完整的,準確的,適度的認識,加之缺乏主動參與調節焦慮的方法,所以作用有限。
3.2術后疼痛是一種常見癥狀應激反應的一個主要表現,疼痛是一個復雜的生理反應,從表2可以看出,疼痛的反應中情緒因素起著很大的作用,焦慮,緊張,可以使痛閾降低而增加疼痛,因此通過心理干預,緩解術前焦慮,緊張情緒,有助于減輕術前術后的疼痛和不適,加速軀體的恢復。
3.3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患者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焦慮,在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的基礎上,采用系統規范的術前心理干預,有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及患者的術后康復,以達到最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白克鎮,楊虎權,黃祖芳,等.慢性疼痛與情緒障礙及其治療[J].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2004,4(5):395-398.
[2]吳媛媛,方劍喬,陳利芳,等.慢性疼痛患者疼痛因素與伴發情緒障礙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5,21(11):873-875.
[3]李昭揚,吳新文,劉崇麗,等.慢性疼痛患者抑郁、焦慮狀況調查[J].中國臨床康復,2003,02:281.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