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晶
摘 要:本文從實際出發,就我國高校體育教育的現狀、問題進行了闡述,并提出了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終身教育 高校體育教育改革 體育能力
中共中央在《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當中對學校體育的教育做出了樹立健康第一指導思想、幫助學生養成良好鍛煉習慣、掌握基本運動技能的要求。而根據《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當中的需要,這也需要體育教學做到將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理念作為指導思想,為社會培養全面發函的人才。因此,本文就這一問題出發,結合時代需求,提出對現有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一些措施。
一、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1.課程指導思想存在偏差
所謂的終身教育,就是指一個人在各個時期都要接受相關的與教育,并不懈的堅持體育鍛煉,將體育鍛煉作為自己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自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國內外的很多專家都對終身體育進行了研究,而我國學者更是呼吁在高校體育教學當中,要將終身體育作為指導思想,在教學過程當中不斷的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對于學生來講,大學對其社會化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夠直接影響人的一聲,這就更需要重視大學教學的特點,發揮高校體育教學的優勢,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思想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經過了多年的改革之后,我國的高校體育課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同時我們還需要看到,我國的高校體育課程在知道思想上仍然存在著一定的誤差。現如今,終身思想教育的思想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民眾所接受,這也對學校體育的改革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但是,能否真正的實現終身體育,還在于受教育者是否能夠在學校體育當中保持健康,培養自身的鍛煉意志。因此,想要更好的實現終身體育,就需要對高校體育進行改革,但是目前總管我國的許多高校,并沒有將終身體育作為指導思想,課程仍然按照“階段性體育教育”的觀點作為指導,這都使得高校體育教學的發展受到了影響。通過實際的研究我們發現,現如今的大學生有百分之七十二點五的畢業生都沒有形成體育特長,而畢業生當中只有百分之六十八點七的人能夠保持健康水平,能夠堅持體育鍛煉的畢業生只有百分之十九點五。這說明現如今大學缺乏自覺的體育鍛煉,很多學生雖然懂得體育鍛煉能夠對體質健康造成影響,但卻并不清楚體育鍛煉對學生自身心理健康的功能。對于高校體育課程,很多的學生都產生了消極的態度,甚至有一些學生對于體育課程產生了害怕的心理。
2.難以適應新體育觀的要求
從現如今人才的觀念的高度,對我們以往的高校體育教學進行審視我們能夠發現一些不足:例如現如今的高校體育教學并沒有立足于體育個性的發展;在課程的內容上也存在舊、難等現象;因為各種條件的限制產生的學生厭課思想的產生;教學強調機械訓練,忽視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等。
除此之外,一些高校當中由于受到經費、場地、教師隊伍不穩定等問題的限制,都是使得現代高校體育教學受到影響的因素。
二、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理論依據
1.終身體育思想奠定了高校體育教學的培養目標
以終身體育作為指導思想的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應為:通過高校完善學生的體格,加強學生體質,使得學生能夠掌握體育衛生保健知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養成學生健康文明的態度。因此,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當中,可以針對學生個人的不同興趣,使得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而想要使得高校體育與終身體育做到有機的結合,就更需要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進行培養。
2.“全民健身計劃”能夠深化高校體育改革
在“全民健身計劃”當中明確指出,到本世界末位置,要初步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體制適應的全民健身體系。因此,在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當中,需要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接軌,使得學生能夠養成健康投資的觀念,同時,在高校的體育教學當中還需要對學生鍛煉習慣進行不斷的培養,讓學生能夠掌握一技之長,為其進入社會打下基礎,使得學生能夠在走入社會之后帶領其他人參與到體育運動當中。現如今,高校的招生正在不斷的擴大,這加大了接受高等體育的人數,這些學生都會成為全民健身運動的主力軍。因此,要在高校體育教學當中貫徹全民健身計劃,為全民健身計劃提供有利的條件。
3.素質教育提出了具體的改革要求
第一,全面性,也就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人的發展有著一定的社會主義目的,而在我國的教育方針當中,實施全面教育更是十分重要的內容。
第二,主動性以及廣泛性。作為一種面向所有學生的教育,素質教育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得到健康的成長,是一種重視學生個性的教育,素質教育注重對學生的興趣、特長的培養,注重發揮學生的個性,而在個性發展當中,創造力可以說是其中的核心。這就需要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多種教學方法使得學生能夠主動學到體育知識,并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生化自己的精神境界以及綜合素質。現如今,大學生正在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競爭,這也使得社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更要求學生能夠獨立思考,具有減輕的意志品質,這些都是現代社會十分需要的,這就更保證了高校體育當中發展體育教學的必然性。
三、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途徑
1.更新教學觀念
在高等教育當中,對學生創新精神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內容,而在大學體育教學當中,同樣也需要有這樣的內容。要使得學生能夠通過體育課程來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以及創新精神,這就要求教育人員對教學觀念進行轉變。
首先,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淡化“經濟運動”的教學模式。對于體育教學來講,其最終的目的就是加強學生的身心健康。要使得學生能夠通過體育運動的形式,強化自身的體制,并對自身的意志品質不斷的培養。要培養學生在社會當中的適應能力,使得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的個人自由。現如今,國外很多國家都通過這種形式來對待大學體育。德國立足于健康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終身健身的意識,將健康教育落實在教學實踐當中,并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增添新內容。美國著名的教育家穆斯卡·莫斯頓在《體育教學》當中,總結了當時流行的教學模式,并提出了從教師為中心過渡到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而這樣的理念,在美國的教學當中則通過豐富的活動得到了推廣。
其次,教學要做到以人為本,關注個體的差異,確保學生在教學當中的自主性,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夠在實際的教學當中得到收益。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我們需要注意到,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情、條件,而不同的項目也有不同的特點,如果無視受教育人的選擇權,不能重視到人的差異對適應項目造成的影響,就會使得很多人感到難以適應,這不僅不能顧幫助學生培養自身的身心健康,還有可能因為方法不當造成對學生身心的損害。
2.注重教師隊伍建設
要做好體育教學的改革,提升師資隊伍水平是十分重要的。在高校體育教學當中,教師隊伍、是對教學進行改革的生力軍。這就需要根據實際教學當中教師的問題來對教室進行繼續教育,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補充教師的支持,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從而保證教師的知識結構的合理性。除此之外,體育教師還需要利用高校當中的條件,了解體育相關的研究方法,有組織的對一些研究重點進行聯合攻關,使得教師能夠真正的成為“復合素質人才”,進而不斷的推動素質教育。因此,高校體育的成敗,教師的素質能夠起到決定性的因素,現如今,只有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才能夠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
3.加強現代體育理論傳授
對于高校體育改革來講,加強現代體育理論的傳授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能夠與高校與實踐活動匹配,直接影響到了學生對高校體育的認識水平,同時也會對學生對終身體育的認知造成一定的制約,很長時間以來,我國的搞笑體育教育都只注重形式的傳授,但對思想文化卻產生了一定的忽視。在現代高校理論當中,需要從多個角度來對學生的知識進行充實,強化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認知,從而擴大學生知識面的寬度以及深度。
參考文獻:
[1]陳暉武.影響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發展的因素及對策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6(12).
[2]王晉剛.試述高校體育教學中所存在問題及解決對策[J].當代體育科技.2016(31).
[3]單思聰,孫爽.高校體育教學“三自主”模式改革的探究[J].中國市場.2016(47).
[4]陳煥娣.淺談學生助教制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實施[J].戲劇之家. 2016(24).
[5]趙星.高校體育教學中學生個性的培養與發展情況分析[J].中外企業家. 20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