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林
一、選地 整地
1.1 選地:玉米適應性廣,對土壤要求不高。選擇地勢平坦,耕層深厚,肥力較高,保水保肥性能好,有條件選排灌方便的地塊,是高產的保證。
1.2 選茬:選擇前茬未使用長殘性除草劑的大豆、小麥、馬鈴薯或玉米等肥沃的茬口。玉米須肥高,大豆根茬土壤結夠好為肥茬適宜后茬種玉米。另外要注意前茬農藥殘留問題,如:豆磺隆殘留可達15個月;咪草煙12個月;虎威(氟磺胺草醚)12-24個月;廣滅靈12個月。
1.3 耕翻整地:土壤封凍時底墑嚴重不足,是影響春播生產的不利條件,春玉米種植要以保墑耕種為主體,力爭實現一次播種保全苗,為全年農業豐產豐收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種子準備
1.選用優良雜交種:優良雜交種,具有良好的增產潛力,是玉米取得高產的基礎。應結合各地的生態類型,選用適宜的良種。
2.種子精選:按照精準種子的要求,使用達到國標(GB4404.1-1996)二級良種標準以上的商品種子。純度96%以上,凈度99%以上,發芽率85%以上,水分含量不高于13%。種子色澤光亮,籽粒飽滿,大小一致,無蟲蛀、無破損,以滿足精準播種的要求。
3.種子處理:播種前根據當地病蟲害發生規律選擇適當的專用種衣劑包衣種子,或根據需要選用相關的殺蟲劑、殺菌劑、微肥等對種子進行拌種處理,達到防治病蟲害,促進生長的目的。
4.播種機具的調試:按照精準播種的要求調試好播種機具的傳動、排種、追肥等部件。
三、施肥
1、實施配方施肥: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做到氮、磷、鉀及微量元素合理搭配施用。
2、有機肥:每公頃施含有機質8%以上的農家肥30~40噸,結合整地撒施或條施夾肥;磷肥:每公頃施五氧化二磷75~112公斤,結合整地做底肥或拌種施入;鉀肥:每公頃施氯化鉀60~75公斤,做底肥或拌種,但不能秋施底肥;氮肥:每公頃施純氮100~150公斤。其中30~40%做底肥或種肥施用,另60~70%做追肥施用。
四、播種
1、播期:一般以土壤5厘米處地溫穩定通過7℃時搶墑播種為宜。
2、播法:土壤含水量低于20%的地塊,宜采用人工催芽埯種;土壤含水量高于20%的地塊,宜采用直接播種。壟上精量機械點播,可在成壟的地塊采用精量等距點播,做到播種深淺一致,覆土均勻。埯種地塊,播后要及時鎮壓;坐水種地塊,播后要隔天鎮壓;機械播種的地塊,要隨種隨鎮壓。鎮壓后播深應達到3~4厘米,作到鎮壓不漏壓,不拖堆。
五、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玉米高產的重要措施。隨著玉米栽培技術水平的發展和生產條件的改善,特別是緊湊耐密的高產、抗倒玉米雜交種的推廣,使當地玉米產量大幅度增長,合理密植的增產效果已被大量的生產實踐所充分證實。
玉米產量由畝穗數、穗粒數和粒重三者構成,三者的乘積就是畝產量,它們的乘積越大,產量就越高。生產中總是希望穗多、穗大(粒多)、粒重。然而在玉米群體內穗數與粒數、粒重既緊密相關,又相互制約,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加,群體內個體間的矛盾逐漸加大,密度越大,這種矛盾和制約的作用就越大。
六、田間管理
1、查田補苗:出苗前及時及時檢查發芽情況,如發現粉種、爛芽,要準備好預備苗;出苗后缺苗要及時補栽。玉米3~4片葉時,要把弱苗、病苗、小苗去掉,做到1次等距定苗。
2、產前深松:玉米出苗后,要進行產前深松或鏟前趟一犁。
3、打丫子:打丫子即掰除分蘗,節省養分,將有限的養分集中供給植株生長發育。因此,玉米打丫子應及早進行,以降低養分損耗,同時還可以避免損傷主莖。
4、追肥:玉米追肥一般宜在玉米7~9葉期或拔節期進行,每公頃追施純氮總量的60~70%。追施部位為距玉米植株10~12厘米,深度10~15厘米。
5、噴施葉面肥:玉米噴施葉面肥一般宜在玉米抽雄前3~5天進行,一般每公頃用富爾655或富爾維可多葉面肥2瓶對水噴于玉米頂部葉片。
6、放秋壟:一般在8月中下旬,放秋壟拿大草1~2次。
7、站稈扒皮晾曬:在玉米進入蠟熟末期,扒開玉米果穗苞葉,以促進玉米早熟,進行田間降水,提高玉米品質。
七、病蟲病防病治
1、大斑病
目前大斑病是重要的葉部病害之一,一旦大面積發生和發生嚴重對玉米產量影響非常大。
防治:①選用抗病品種;②輪作和清除、深埋病殘體;③藥劑防治。1)50%多菌靈500倍;2)50%甲基硫菌靈600倍;3)75%百菌清800倍,隔10天防一次,連續防2-3次。
2、莖基腐病
①田間診斷:1)從根部傷口侵入,一般由下部葉片,向上迅速擴展萎蔫。2)葉片灰綠色,水燙狀,呈青枯狀,葉片逐漸變黃而死。3)病株基部變軟,內部空松,遇風易倒折。玉米灌漿期開始發病,乳熟期至蠟熟期進入病癥高峰期。玉米籽粒表面有霉狀物、腐爛。
②防治:1)選用抗病品種;2)輪作換茬;3)種子處理,播種前25%粉銹寧拌種。
3、玉米螟
危害莖稈、籽粒,使穗位上莖稈折斷,一般年份減產5-10%,大發生年份減產20%,個別感蟲品種減產可達30-40%,不容忽視。
防治:①處理越冬寄主。秋季應及時將莖稈粉碎還田或運出處理,然后秋翻、秋旋;早春或越冬寄主羽化之前,大約6月中旬,及時處理玉米秸稈。②辛硫磷顆粒劑防治。玉米大喇叭口期,用1.5%辛硫磷顆粒劑按1:15拌煤渣,每株一克撒入玉米心葉中,每坰地用3.75-7.5公斤。③葉面藥劑防治。在玉米心葉期,用超低兩電動噴霧器,把藥液噴灑在玉米植株上部葉片,藥劑有:40%氧化樂果加45%高氯或30%速克斃等聚酯類、有機磷殺蟲劑300-500倍液。
4、赤眼蜂防治
利用赤眼蜂滅玉米螟的卵。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具有成本低、防效好、省工省力,并且對人畜無毒害、天敵無殺傷、環境無污染、產品無殘留,具有顯著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玉米螟產卵初期開始放蜂,在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達20%,后推10天為第一次釋放赤眼蜂時期,玉米大喇叭口期左右。每畝放蜂15000頭(5塊蜂卡)分兩次釋放,每次間隔5-7天。第一次每畝釋放3塊,放三點,即:地邊15壟作為第一放蜂壟,從地頭沿壟走15步放一點(9米左右),中間每走30步放一點,放蜂壟間隔30壟。第二次每畝釋放2塊,放兩點,即:地邊15壟作為第一放蜂壟,從地頭沿壟走15步放一點(9米左右),中間每走40步放一點,放蜂壟間隔30壟。用牙簽、大頭針將蜂卡固定在玉米中上部葉片的背面,卵面朝外,別勞即可。狹長地塊可將中間壟作為放蜂壟,將蜂卡撕成小塊,平均釋放。
八、適時晚收
玉米收獲期一般為蠟熟期,在全田90%以上的植株進入蠟熟期即可收獲(籽粒變硬,指甲不能掐入,并顯出該品種籽粒色澤)。適時收獲是保證玉米品質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