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永珍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提倡的一種學習方式。然而在目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小組合作仍存在許多不足和失當之處。教師應遵循教育規律,并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使小組合作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得以有效地實施。
關鍵詞:小組合作;閱讀教學;誤區;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12-023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2.149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孩子們在課堂學習中從教師那里獲取的信息量遠沒有在孩子們互相的交流中獲取的信息量大,更重要的是從教師那里獲取的信息主要來自于被動地接受,缺乏自己的思考和領悟,在頭腦當中形成的認知也是淺顯的、易忘的。而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獲取的信息,經過了自己的思考,還有可能是深入的辯論,這樣的學習是學生自己探究的過程,形成的認知會深刻地印在頭腦當中,無論從知識的獲得還是習慣的培養角度來說,效果都是最佳的。對于小組合作學習的操作,很多教師都會認為很簡單,只要提出一個任務,將孩子們分成小組來進行討論就可以收到效果。其實不然,目的不明確或者安排不當的小組合作學習只是一種表面形式,這樣的操作也就成了只是為追求效果的一種表面化行為,學生沒有進行真正的學習。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地實施小組合作呢?下面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分析了小組合作存在的誤區并給出幾點建議。
一、小組合作存在的誤區
目前,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在閱讀教學中被廣泛運用,但我們仍可以看到許多不足和失當之處:小組的人數,小組的設置,小組的分工與合作,傾聽與交流,陳述與補充,合作時機的把握,內容的選擇等等,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以至于影響到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我們很少在教學中見到完美或是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也就是說,許多教師還只是認識到了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意識上想要去用,但并不知道如何去用,應用時需要注意些什么,在應用與操作方面還有很多誤區。通過觀察,我認為小組合作學習中常見的誤區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教師思想認識的誤區
我們在平時,尤其聽課中不難發現,幾乎每一堂課都會看到教師利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然而深究起來,又有多少是為了真正追求實效的呢?大部分都只是為了尋求一種形式,追求一種所謂的“效果”。這種存在于教師心中的頑疾極大地制約了這種學習方式的開展。只有教師提高認識,認真領悟,合理運用才可能發揮其真正效能。所以,教師需要放下對小組合作這種學習方式的“功利性”,從實際應用的角度出發,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為目的,才有可能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二)孩子個人素養的缺失
合作學習中不僅要強化教師的操作,更需加強對孩子個人素養的培養,否則就會嚴重影響合作學習效果。在實際操作中,經常體現出來的孩子學習中的個人問題有以下幾方面。
在合作學習中,孩子們更熱衷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忽視了合作的目的——不僅僅是展示自我,更主要的是互相學習和借鑒。以至于在合作中只有自己對觀點的陳述,沒有了相互之間的傾聽和交流。缺乏傾聽,不會傾聽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集體意識的缺失也很嚴重,合作中,每一個小組是一個整體,有共同的任務和目標,缺失了集體意識和集體榮譽感,會造成小組的不團結,個人主義凸顯,沒有凝聚力和戰斗力,學習力量被大大削弱。
孩子對別人缺乏鼓勵和欣賞。在合作學習中,每一名小組成員都需要從別人的鼓勵和欣賞中獲得力量和信心,使自己可以更主動、更大膽地去參與學習。而現實中總可以看到有了功勞互相爭搶,有了問題互相推卸責任的現象,沒有對別人的鼓勵和表揚,更沒有學會把別人的優點當作自己小組的榮譽,致使整體學習力下降,矛盾增多。
二、小組合作實施的策略
(一)合作學習要以差異性和可操作性為基礎
這里提到的差異有兩個層面,一是人員上的差異,最好由不同性格和學習水平的同學組成,以實現相互之間的引領;二是對于教師布置的合作任務而言,需要小組內的同學對學習任務有不同的認識和理解,這樣才能凸顯小組合作的價值。在閱讀教學中,有時教師對學習任務的設置過于淺顯,大家對研討的內容有相同的認知,那么此時的合作就失去了價值,孩子們不能去進行有效的交流,使合作失去意義。另外一種情況就是教師布置的內容難度過大,致使同學們無法完成,也會使合作學習失去效果。
(二)問題設置要能激發合作欲望
不少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安排小組合作學習時并沒有產生效果,甚至連熱烈的氣氛都營造不出來,這就要看一看教師所安排的合作學習內容是否能夠激起學生合作的欲望了。如果任務簡單,任何人都可獨立完成,就無法調動起學生的合作欲望。因此,合作環節應安排在關鍵之處,重點之處,要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欲望。
例如,在教學《矛與盾》一文時,學生們了解了人物特點,明白了文中楚人說話相互抵觸,不能自圓其說的愚蠢。我想給學生更廣闊的思維空間,便提出了這一要求:如果你是那個賣矛與盾的人,你會怎樣賣呢?怎樣才能既達到賣的目的,又不會自相矛盾呢?小組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孩子們結合生活實際竟然說出了十余種新的方法,有的說:“矛與盾分開來賣,賣矛的時候不賣盾,賣盾的時候不賣矛”,也有人說:“成套銷售,矛與盾不分開,要買都買”,學生們越說越激烈,但我又發現,有些同學的方法雖然有實效,可謂別出心裁,但明顯帶有欺詐色彩,應當予以制止。為此,學生們又開展了最佳正當方案評選。學生們各抒己見,不僅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得到了充分訓練,道德品質也得到了凈化。
(三)意見不同要會補充糾正
閱讀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更多地體現在對某個問題的研討和交流中,合作的目的就是大家互相交流意見,獲得啟示,完善對問題的認識。那么補充和糾正就顯得尤為重要,失去了補充和糾正的合作學習也就不能稱之為“合作”。補充和糾正是建立在有效傾聽的基礎之上的。一方面要讓孩子能夠虛心接受他人的意見和建議,另一方面,要鼓勵孩子們敢于提出不同意見。尤其是一些學習水平一般的同學,往往不敢對成績優異的同學提出質疑,這就會將自己置身于合作學習之外,只有敢于質疑的學習才是真正的合作學習。
(四)學會欣賞和稱贊
欣賞和稱贊是孩子們必須具備的情感素養。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孩子們不能將自己視為一個個體,而要將小組作為一個整體,自己是小組中的一員,將小組的榮譽當作自己的榮譽。在欣賞和稱贊當中,被稱贊的孩子能逐漸樹立自信心,敢于去面對更大的挑戰;稱贊他人的孩子會更容易被別人所接受,實現情感的融入。如果孩子們學會了欣賞和稱贊,那么會使小組更加具有凝聚力,變得更加和諧、融洽,使學習充滿樂趣。
參考文獻:
[1] 李雪萍.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進行小組合作學習[J].考試周刊,2009(8):231-232.
[2] 周俊.論小組合作學習與學生主體性發展[J].教育科學,1998(3):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