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婷+謝晉+劉莎
摘要:目的 對BiPAP無創通氣的治療效果進行討論,以期對PICU的治療提供幫助。方法 對27例患者進行BiPAP無創通氣治療后,對其臨床資料、治療前后臨床檢測結果和臨床療效進行分析。結果 BiPAP無創通氣模式無論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呼吸心率至正常時間均明顯短于CPAP無創通氣模式治療。結論 BiPAP無創通氣是一種較CPAP更為先進的通氣模式,其可以作為一種治療措施而加以推廣。
關鍵詞:無創通氣;PICU;臨床觀察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BiPAP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order to help the treatment of PICU.Methods 27 cases of patients with BiPAP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treatment,the clinical data,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clinical test results and clinical efficacy were analyzed.Results BiPAP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mode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CPAP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mode,regardless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hospital stay,and respiratory rate to normal time.Conclusion BiPAP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s a more advanced ventilation model than CPAP,which can be used as a therapeutic measure.
Key words:Noninvasive ventilation;PICU;Clinical observation
無創呼吸機通氣起源已久,在20世紀80年代初即開始應用無創CPAP治療,是指患者通過鼻罩,口-鼻罩,全面罩等無創性方式將患者與呼吸機相連進行正壓輔助通氣,BiPAP無創通氣是近年來優于最早的CPAP,S/T等通氣模式的新無創通氣模式,尤其在增加潮氣量,改善肺通氣方面,要優于其他的無創通氣模式[1]。基本原理是在呼吸周期中提供吸氣,呼氣相兩個不同水平的壓力支持。吸氣時,呼吸機同步送出較高的吸氣相正壓(IPAP),幫助患兒克服氣道阻力,增加吸入氣量,減少呼吸做功[2]。呼氣時,呼吸機同步將壓力降到較低的呼氣相正壓(EPAP),使患兒較易呼氣,且避免持續過度通氣,增加功能殘氣量,改善氧合,減輕肺水腫[3-5]。CPAP是自主呼吸調節下,提供一定的壓力水平使整個呼吸周期均保持正壓的通氣方式。在引進BiPAP無創通氣模式之前,本院一直使用的無創通氣模式即為CPAP模式,故將BiPAP無創通氣與CPAP無創通氣模式比較。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0月~2015年2月我科收治的需無創支持通氣住院患兒13例(觀察組),男8例,女5例;年齡1個月~4歲,平均年齡(10±0.5)月,其中≤1歲者9例,1~4歲者4例;平均病程(9±1.3)d。臨床主要表現為呼吸衰竭,選取相同條件的患兒14例(對照組),男8例,女6例;年齡1個月~4歲,平均(8±0.7)月,其中≤1歲者9例,1~4歲者5例;平均病程(10±1.3)d。兩組在一般情況上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入選患兒均符合以下標準:①存在呼吸頻率、呼吸做功增加,意識改變等缺氧表現;②存在上/下呼吸道感染;③血氣分析存在低氧血癥/二氧化碳潴留或同時存在;④X線片可見感染灶。
1.2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入院初期均給予重癥監護常規處理及無創通氣支持,同時予以積極抗感染,稀釋痰液,保持呼吸道通暢等對癥治療,安全臥床休息及對癥飲食,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并做好皮膚、口腔等其他相關護理,預防繼發性感染。對照組:BiPAP無創通氣,初始參數為呼氣壓4 cmH2O,吸氣壓8~10 cmH2O,呼吸頻率20次/min,后逐步增加至合適水平,吸入氧濃度不超過50%。觀察組:CPAP無創通氣,初始壓力為4~6 cmH2O,氣流量6~10 L/min,密切觀察患兒意識,呼吸做功,呼吸頻率,心率、血壓及循環變化,調整通氣參數,監測血氣分析,嚴密監護重要臟器功能。
1.3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1.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例數進行表示,兩組間的差異采用χ2檢驗其差異值,組間差異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 結果
予以BiPAP無創通氣模式無論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呼吸心率至正常時間均明顯短于CPAP無創通氣模式治療,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兩者均無不良反應及脫管,見表1。
3 討論
BiPAP無創通氣模式臨床適用于:①急性呼吸衰竭:雖然對ARDS效果較差,但北京兒童醫院應用BiPAP治療急性呼吸衰竭取得了良好臨床效果,并對先心合并肺炎制定了無創通氣優先使用策略,可改善心肺功能,減少氣管插管率。②下呼吸道梗阻:兒科常見病為哮喘,毛細支氣管炎,喘息性支氣管炎,部分患兒病情逐漸加重需呼吸支持,多項研究顯示BiPAP無創通氣可改善哮喘持續狀態患兒的呼吸功能,緩解呼吸衰竭,可明顯降低毛細支氣管炎患兒的呼吸頻率,改善肺部氣體交換,且對于氣道軟化的嬰幼兒對氣道有支撐作用,可有效緩解呼吸困難。③有創通氣撤機過程中:在有創通氣提前拔管后予以BiPAP無創通氣序貫治療,可有效縮短有創通氣時間,可明顯改善其呼吸困難和氣體交換,避免再插管,對一些撤機困難的患兒拔管后予以BiPAP無創通氣可有助于其順利撤機,對于拔管后有重插管高度風險,但未發生呼吸衰竭的患兒,BiPAP無創通氣亦可作為預防性措施應用。④慢性神經肌肉疾病所致肺功能不全:很多慢性神經肌肉疾病都累及呼吸肌,最終導致呼吸功能不全,有些患兒在白天出現呼吸困難時,已發生夜間低通氣及低氧血癥,對該類患兒夜間使用BiPAP無創通氣,有效改善夜間氣體交換,可提高生存質量并降低病死率。⑤OSA(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多數患兒是因為上氣道解剖狹窄,BiPAP無創通氣能提供雙相呼吸幫助,保持氣道通暢,可有效緩解OSA,改善肺部氣體交換,提高記憶力,降低高血壓及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⑥免疫功能低下:由于自身抵抗力差,容易發生肺部感染出現呼吸功能不全需要呼吸支持,由于BiPAP無創通氣不需氣管插管,可減少繼發性感染危險,損失小,早期應用可能阻斷病情進展。⑦新生兒疾病:對于NRDS患兒,BiPAP無創通氣也有明顯的療效,目前治療早產兒呼吸暫停,BiPAP無創通氣已被廣泛接受。
與CPAP通氣模式相比BiPAP無創通氣通過呼吸道壓力變化實現額外的肺泡通氣,減少膈肌和輔助呼吸肌做功,從而減少氧消耗,降低呼吸頻率[6]。值得一提的是鼻塞式通氣管道可引起鼻翼損傷、感染,甚至鼻出血,高流量通氣可引起鼻腔與口咽干燥,分泌物粘稠或堵塞氣道,有時還可出現胃腸道脹氣,壓力變化可引起低血壓或者低氧血癥,但如注意觀察,及時發現可及時處理,風險相對較小[7]。
綜上所述,BiPAP無創通氣是一種較CPAP更為先進的通氣模式,PICU作為專門收住危重癥患兒的科室,能同時使用無創和有創機械通氣既能有效調配科室內呼吸機的使用,并能在此平臺上展開各種科研課題,促進進一步提高ICU內技術水平,且該技術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護理及使用觀測上均較簡單,患者依從性較高,是一種簡單、安全、有效的治療手段,值得推廣[8]。
參考文獻:
[1]何悠.無創正壓通氣治療急性呼吸衰竭的療效觀察[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09,11(3)∶702-703.
[2]周明,王柏磊.無創通氣在急性呼吸衰竭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醫療前沿,2008,15(3)∶462-463.
[3]羅振廣,張云濤.有創-無創序貫通氣用于急診呼吸衰竭的療效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06,11(3):365.
[4]何悠.無創正壓通氣治療急性呼吸衰竭的療效觀察[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09,11(3)∶702-703.
[5]陳魯琦,張春艷,候聰霞,等.非小細胞肺癌應用YH-16聯合化療方案的療效觀察[J].河南醫學研究,2014,23(1):7-10.
[6]張偉兵,王欣燕,田曉彥,等.無創正壓通氣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療中的價值:一個為期4年的回顧性分析[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08,20(10):601-603.
[7]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J].中華內科雜志,2007,46(3):254-261.
[8]周明,王柏磊.無創通氣在急性呼吸衰竭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醫療前沿,2008,15(3)∶462-463.
編輯/楊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