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明芳
摘 要:外語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實現跨文化交際,就是為了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流。因此,我們必須認識到外語教學是文化教育的重要一環,語言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一個整體。
關鍵詞:高中英語;英語教學;意識和能力;教學策略
眾所周知,交際語言教學的發展,使越來越多的英語理論工作者和英語教師加深了對語言與文化關系的認識,認識到學習外語并不僅僅是學習這門語言,而是一個既學習語言,又學習該語言文化的過程。缺乏文化背景知識,往往會影響到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在高中教學,加強文化教學,培養學生對所學語言的文化意識,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應當是外語教學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堅持原則
1.實用性原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應與所學內容緊密結合,尤其是涉及到日常交際的內容。教師不能只停留在常識性文化知識的講解上,應創設各種語言場景,把抽象的文化與語言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身臨其境,在實踐中去體驗、感悟。尤其是那些與中國文化有差異的交際規則及言語行為習慣一定要讓學生反復操練,做到舉一反三,熟練掌握。
2.循序漸進原則。根據認知規律,學生的語用能力是逐步發展起來的。現行教材正是根據這一規律,以螺旋式循環往復的方式編寫的。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中不同的語言功能,在不同語境中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多元逐步滲透 , 把握英語語言文化,進而達到跨文化交際的目的。
3.思想性原則。中學生的價值觀正在形成中,教師在介紹英語國家文化的時候一定要把握思想性的原則。教師要多介紹主流文化,在課外閱讀中多向學生介紹積極健康的內容。涉及到頹廢的、不健康的或不同意識形態的內容,教師要引導學生批判地認識。總之,通過文化學習讓學生認識到文化無所謂孰好孰壞,讓學生認識到世界是多樣性的。從而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價值觀,培養世界意識。
二、注意文化的差異
文化差異對語言的運用影響一般表現在詞匯、句法結構,語篇思維模式,交際習俗與禮儀、禁忌、非語言交際手段等方面。高中英語教學應從這幾個方面的文化差異著手進行文化教學。
1.詞匯方面文化差異。每一種詞匯都是由每一種文化編制出來的。詞匯方面文化差異體現在:詞語在文化內涵的不等值;詞語在文化內涵的差異性;在不同的文化中,人們對褒貶詞義的理解不盡相同,這與民族的深層文化有關;另外,每一個民族的語言中都包含大量代表其獨特文化傳統的成語,諺語和典故。
2.句法結構方面文化差異。英漢兩民族各自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文化淵源反映在英漢兩種語言的句法結構上便出現了很大的差異。漢文化直覺的、領悟性思維方式釀成了漢語“尚意合,以意馭形”的語法特征,而英語語法是“重形合,以形統意”的屈折型特征。
3.語篇思維模式方面文化差異。不同的語言在語篇的組織和構思方面存在著文化上的差異。一般來講,英文語篇思維模式是直線型(linear),往往以主題句開始,層層展開,進行演繹推理,先概括后具體,先綜合后分析,結構緊湊,條理清晰,一目了然,而中文語篇思維模式大多是螺旋式(circular),一般不直接從主題入手進行論述,而是從各種間接角度來闡述問題。這充分反映出東方人含蓄婉轉和西方人直截了當的思維習慣和文化觀念的沖突。為了排除母語思維對外語學習的“負遷移”作用,我們在教學中必須通過對比和分析,讓學生充分意識到東西方人思維方式的差異,并逐步養成外語思維的習慣,以便能說出地道的外語。
4.交際習俗與禮儀方面文化差異。每一種文化都有自己的約定俗成的交際習俗與禮儀。如果在跨文化交際中不了解目的語日常言語交際的慣用準則,常常會造成交際失誤。我們在教學中不僅要教會學生語言的結構規則,還要教會他們語言的使用規則,通過對比日常交際活動中不同語言所包含的不同稱呼問候語,禮貌用語,邀請用語,告別用語以及各種俗套語,逐步培養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避免交際中因文化差異而造成誤解。
5.禁忌方面文化差異。不同語言中的禁忌語常常可以反映不同民族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念。如對于大多數西方國家的人來說,打聽陌生人的年齡、收入、婚姻狀況是不得體的。此外,有關宗教信仰,政治傾向等也不宜過問。在中國,人們對個人隱私的詢問似乎是常事,有時還體現了親密和關懷之意。
三、掌握方法
1.以課堂教學作為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主渠道
高中英語學習的主要渠道是課堂教學。因此,必須要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意識,讓學生理解英語語言文化,比較兩種文化之間的異同。比如在講授高中英語NoDrugs這一課時,要讓學生認識到由于中外文化環境的不同和抽煙比例等方面的不同,中國和英語語言國家的人對于抽煙的不同態度,并且要讓學生認識到中國近年來效仿國外,加重抽煙有害健康的宣傳,在公共場合設置non-smoking和smokingarea的措施,也是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產生的,讓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的跨文化交際現象,更好地理解跨文化交際過程。再如在學習這一課時,可以讓學生了解中外在對待城市生活和鄉下生活態度的不同,外國城市中的人常常到鄉下去度假,有的在鄉下建房生活,很多人由城市走進鄉村,而中國城市中的人有很多是從農村走出來的,人們都是由農村走向城市,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外在文化方面的差異。除此之外,高中英語教學中涉及跨文化交際的內容非常多,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中外文化之間的差異進行比較,加深學生對不同文化的理解,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2.以教材作為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重要依托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材是傳播文化的重要載體。在教材中很多的文章和語言背景知識介紹都反映了西方的文化,如教材內容中所涉及到的地理、文學、飲食、風俗習慣等方面的差異,這些都是文化差異的表現形式。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在認識到這些具體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觀念方面的差異,并且讓學生理解這些生活方式和觀念不同所反映出來的不同文化內容,并與中國的文化進行對比分析,從而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3.拓寬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渠道
除了在教師的講授和教材中認識外國的文化,理解中外文化差異之外,我們也可以在課外以課下作業的形式,讓學生認識并理解外國文化。如我們可以讓學生收集能夠反映出中外文化不同的語言與文章,再與同學進行交流,互相介紹。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形式,讓學生更加直觀地認識到中外文化的差異,進而產生跨文化交際的意識。通過多媒體,讓學生通過聽、說、讀、寫多種渠道學習英語知識,認識英語國家的文化。如在教授《死亡詩社》 (DeadPoetsSociety)這一課時,可以讓學生觀看影視作品《死亡詩社》(DeadPoetsSociety)中的片段,營造英語學習的環境,讓學生深入其中,加深對外國文化的認識與理解。
總之,新的歷史條件對高中英語教師和英語教學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不斷涌現的今天,英語教師面臨更多的挑戰和機遇。教師應該盡快調整教學思路,提高自身文化修養,改進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加強西方文化和本土文化在語言教學中的導入,增強學生的文化敏感性,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最終達到自如進行跨文化交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