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姿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是實踐性、工具性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語文學科的特點,從學好文本的詞語、再創設一些口語交際以及表演的情景活動,讓學生在形象生動、喜聞樂見的語文實踐活動中,不斷提高自己運用語言的表達能力。
關鍵詞:詞語;交際;表演;語用能力
詞語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學好詞匯是語言學習的基礎。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詞語教學是非常重要的,語文新課標針對各個年段都提出詞語學習的不同要求,由此可見,學生要用好語言必須要學好詞語、積累詞語。這樣才能落實新課標的要求,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
一、抓住重點詞語,品味語用能力
在每一篇課文的教學中,抓住重點詞句深入理解文本,是學習課文的一種策略。這種策略在教學中的實施應用,是值得我們語文教師探索的內容。在分析重點詞句的教學中,加強學生語感的訓練和培養,是讓學生準確地掌握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有效途徑。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領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生的語感訓練才能得到強化。所以在教學中應重視學生對重點詞句的理解。比如在教學《桃花心木》一文時,重點抓住“樹形優美、高大筆直、勃勃生機、優雅自在、語重心長、鍛煉、獨立自主”等詞語。先出示圖片“桃花心木”,引導學生說出:桃花心木有什么特點。然后通過讀詞語“樹形優美、高大筆直、僅及膝蓋、勃勃生機、優雅自在讓學生體會桃花心木高大挺拔的樣子;再通過“無緣無故、莫名其妙”讀懂作者的心情。最后通過詞語“語重心長、鍛煉、獨立自主”讀懂種樹人的話。樹與人一樣,讓學生體會到文章在表達上借物喻人的方法。再聯系生活實際,談在艱苦環境中自強自立的人的事例,通過以上的學習,學生不但學習了詞語運用,而且體現了語文教學的生活化。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語言積累和運用能力。
二、借助口語交際,提高語用能力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針對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充分利用教材,創設情景,設計問題,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因此,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我們當前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
1.創設交際的情境,滲透于課堂教學過程之中。李吉林說過:“言語的發源地是具體的情境,在一定情境中產生語言的動機,提供語言的材料,從而促進語言的發展。”每一節課都是為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發展提供了用武之地,尤其是語文課上。所以語文教師課堂上要有意識地訓練學生,要把口語交際訓練融于閱讀課和作文課中,讓學生在老師創設的情境中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他們在和諧、自由、民主的環境中,善于思考、敢于想象、敢于表達。1.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觀看課文里的插圖,領會插圖的藝術魅力,使他們置身于當時的情景中,通過耳濡目染領略課文所描寫的情景。如教《窮人》這篇課文后,讓學生續編故事的情節,想象桑娜在收養了孩子后,一家生活如何呢?五個孩子長大后能和睦相處嗎?工作怎樣?西蒙的兩個孩子長大后能孝順漁夫和桑娜嗎?課堂上激發學生想象,續編故事。學生在聽取別人的意見后,故事越說越有獨創意,在聽取別人的意見后,也豐富了自己的想象力,提高了語言運用的表達能力。
2.挖掘生活進行口語交際,提高語用能力。針對我們農村學生地處偏遠的村莊,見識面少,視野狹窄,不會說話,也不敢說話的現象。因此,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農村學生獨特的自然生活環境,挖掘口語交際訓練的內容使學生有豐富的說話內容,我們充分利用這寶貴的學習資源,設計相關的口語交際訓練活動。例如:教師和學生一起他們到田野去掰玉米,到果園去摘果子,到小溪去捉魚……,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然后搜集自己所看到的、所聽到的、所觸到的,所聞到的,在班上交流,把自己身臨其境的感受說出來,這樣既培養學生聽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他們說的能力。然后把說的寫到作文本上,這樣就會水到渠成。從而消除了學生作文難,因無話可寫而瞎編亂造、搜腸刮肚仍雜亂無章的痛苦。久而久之,他們就會成為生活的有心人。
三、課堂角色表演,提高語用能力
角色表演是一種生動新穎的教學活動,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在具體的角色與特定的場景中展開深入的思考,與文本直接對話,讓學生擁有學習的主動權與思考的獨立權。這樣的語文教學更富有生機與活力,可以讓學生學得更主動、更有效。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創設一些情景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參與的機會,以此來增強學生學習的熱情。在語文學習中要有意識地讓學生親身去實踐,盡量將學生帶入某一故事情節,也可以讓學生模擬扮演各種角色,加深對角色的內心體驗,讓學生在表演中說,在說中想,做到邊說、邊想、邊演,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自己的才能。例如教學《金色的腳印》一課時,我就采用了表演的形式,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小組合作自制道具,進行故事情節表演。因為要表演,學生得仔細揣摩老狐貍夫妻和正太狼的心理活動、動作、表情等。從而更深一層地理解課文內容,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小組間再展開比賽。讓學生與學生之間聯合起來,讓學生公平競爭,讓學生思維也活躍起來。這樣不斷練習,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口語水平,而且使學生進入情境,使角色表演更加形象生動、精彩,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加深刻,也能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小學階段的學習是語言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和關鍵的時期,提高小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是語文老師的一項艱巨的任務。因此,在實施新課程標準的今天,我們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敢于創新,博采眾才。從學生的發展出發,加強語文實踐活動,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同時也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
[2]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課程目標的設計分析.(教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