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艷
摘 要:長期以來,作為邊疆地區的歷史教師,上好歷史課難,教好歷史課更難,由于中考分占的比率小,導致學生厭學,對歷史課不感興趣,怎樣讓更多的學生喜歡歷史課,成為我們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 歷史課堂;教學方法;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學習有了較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極大的學習熱情和動力。同江這個東北邊陲小鎮,歷史學科經歷了從1999到2008年中考不算分,到后來中考算5分、20分到30分不等,學生普遍認為學歷史沒意思,中考才算幾分,他們把主要時間都用到數語外主科上,不愿意把時間“浪費”在這些“小科”上,學生對學歷史毫無興趣可言。我們深知,一個不懂歷史的民族是一個可悲的民族。教師一定要改變學生觀念,讓學生對歷史感興趣,是我們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我嘗試做到以下幾點:
一、用新方法整合教材,化繁為簡
教學中,學生們普遍認為紛繁復雜的歷史時間事件最難記憶,這就需要歷史教師根據新課標和中考說明對教材進行重新整合。如:我們在中考復習《中國歷史》時,將教材首先劃分為中國古代、近代、現代史三大板塊,古代史從遠古人類、國家產生發展到鴉片戰爭前,近代史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近代史分舊民主主義和新民主主義兩個階段?,F代史從新中國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1956—1966年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階段,1966—1976年十年文革,1978年改革開放到現在。在復習世界史時,我歸納整合了以下專題:如三次科技革命、兩次世界大戰、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等,使基礎知識與專題線索相結合,構建歷史學科知識脈絡,用新方法整合教材,化繁為簡,化難為易,把歷史知識簡單化、直觀化。讓學生在復習時更加條理清晰,不累不壓抑,在輕松狀態下,喚醒學生對學習歷史的興趣點。
二、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習興趣
進入信息時代,網絡和計算機的使用,大量的歷史圖片,視頻更好地再現歷史情景,使“死”的歷史變“活”了,這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參與學習過程。如在講岳麓版教材八年級上第二課《火燒圓明園和太平軍抗擊洋槍隊》時:當講到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我給學生播放劉曉慶主演的《火燒圓明園》電影視頻和大量圓明園殘跡圖片, 讓學生感受到火燒圓明園是英法聯軍犯下的滔天罪行,它不僅給中國文化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也是對世界文明的踐踏和破壞。認識清王朝的腐敗、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教育學生,努力學習,振興中華,是我們的責任,寓思想教育于教學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歷史的興趣。
三、用相關學科的知識豐富歷史教學
“文政史地不分家”一直是我們的共識,如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語言優美,學生們都很喜歡,每個時代的文學成就,都是那個時代歷史的縮影,只有熟悉歷史,才能更好的理解鑒賞語文課本里學的詩詞歌賦。歷史教學本身就重點講述各個時期的政治史,如曹操、漢武帝、唐太宗等政治家的重要活動。在講“玄奘西游”、“鑒真東渡”等都會涉及到地理知識,對照地圖講歷史則使學生更直觀的掌握歷史知識。諸多相關學科知識相互滲透,使學生理解歷史知識的的博大精深,正確認識學好歷史也是學好其它學科的基礎。
四、善于用歷史故事,激發興趣
初中生年齡小,求知欲強,且活潑好動,生動有趣的歷史故事傳說,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學習興趣,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如巧妙地插入一個小故事,調動學生的情緒,活躍課堂氣氛, 定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講“祖逖北伐”時,結合“聞雞起舞”的故事,教育學生趁年少發奮讀書,報效祖國。又如“商鞅變法”一課,講“徙木立信”的故事,使學生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這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興趣,也使學生受到了思想教育。
五、利用鄉土歷史,培養學生愛家、愛國的情感
愛國主義情感不可能憑空產生,往往是我們從認識家鄉、熱愛家鄉開始的,鄉土歷史是祖國歷史的縮影,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理解課本知識起重要作用。我經常給學生講同江地方史,給學生們講述烈士張克華的革命事跡,赫哲族十四年抗日的艱苦歷程,還經常帶領學生參觀同江市拉哈蘇蘇海關遺址、同江烈士陵園,街津口抗日根據地遺址,蘇聯紅軍從同江八岔島入境遺址等,讓學生到深切感受到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即達到了教育目的,又能激發學生愛家鄉、愛祖國、愛人民的真摯情感。
六、多彩的課外活動,激發學習興趣
我還利用活動課,組織學生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活動:編演歷史劇,如“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等,學生讀教材,查資料,動腦編,動筆寫,動情演,培養了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及組織合作的能力;組織辯論會,如“漢武帝是功大于過還是過大于功” 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參加學校組織的歷史知識競賽、小制作、聽老爺爺講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革命故事。多彩的課外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以上是我在教學中,激發培養學習興趣的一些嘗試和體會,我認為無論采用哪種方式教學,只要學生喜歡,樂于接受,就達到了我們的教育教學目的,學無定法,貴在得法,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根據學生特點,與時俱進,不斷改進完善教學方法,讓中華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承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