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華
摘 要:在小學教學中語文是一門相對較為重要的學科,可以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讓學生的閱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書面表達能力均得到一定提升,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發展均有著積極的作用和意義,而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效果并不理想,在這種情況下就應該對更好的教學手段以及方法進行探討。
關鍵詞:合作學習;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學手段
合作學習指的是學生為了完成課堂上的學習任務而進行的一種互助性的學習,學生之間需要進行明確的分工,進而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在實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合作學習的運用可以更好地改善課堂教學氛圍,讓課堂變得更加活躍,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度,讓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對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高均有積極的作用和意義,因此應該對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方法進行分析。
一、設置問題,讓學生進行問題合作分析
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應該以問題為中心,通過問題讓學生進行深入的討論和分析,因此在運用合作學習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問題的合理設置,讓學生通過對問題進行合作分析來加深對閱讀文章的理解,進而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例如,教師在對《桂林山水》這篇文章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問題的設置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首先教師應該對文章的大體內容進行講解,并帶領學生閱讀課文,掌握文章內容,之后教師提出問題“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讓學生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和分析,并總結出最終的答案,這種合作學習的方法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二、科學分組,讓學生明確合作學習內容
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分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只有科學合理地分組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對教學內容進行理解,因此教師在分組的過程中應該將成績、閱讀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不同的學生進行均勻的分配,避免一個小組內優生過多或者學困生過多,讓優生帶領學困生進行學習,讓學困生在優生的引導下掌握更多的知識,這樣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合作學習的更好開展。
例如,教師在對《絲綢之路》進行閱讀講解的過程中就應該進行科學的分組,并讓學生明確合作學習的內容,授課前教師應該根據學生成績和能力的不同將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保證每個小組內優生和學困生的比例均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之后明確合作學習的內容,保證學生可以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和知識,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三、正確引導,讓學生積極參與合作學習
在小學語文閱讀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正確引導學生,并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合作學習中是一個關鍵性的因素,因此,教師在實施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應該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對各種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分析和整合,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發揮,并改變傳統教學過程中“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的主體性得到體現,進而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
例如,教師在對《圓明園的毀滅》這篇文章進行閱讀講解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正確引導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合作學習中,首先教師應該用多媒體播放圓明園的相關圖片,并讓學生對圓明園和列強侵華的情況有所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之后讓學生分組對文章進行閱讀和理解,這樣讓學生主動地合作學習,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四、營造氛圍,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合作學習
教學氛圍的營造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合作學習的開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和意義,教師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融入合作學習中,讓其產生一定的學習欲望,并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這樣的教學方法和模式有助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更好開展。
例如,教師在對《電子計算機與多媒體》進行閱讀講解的過程中就可以為學生營造輕松、和諧的適合學生合作學習的教學氛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同時讓學生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中進行合作學習,通過同學間的相互探討和互助性學習,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提高其學習的有效性和質量,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人際交往以及互幫互助的能力,增強班級凝聚力,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特點以及自身的教學經驗,通過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實現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參考文獻:
[1]王利峰.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4(10):174-175.
[2]韓素.探討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文理導航:下旬,2014(30):232-233.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