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倩
摘要:目的 探究預見性護理對血液科化療藥物外滲導致靜脈炎的預防作用。方法 將血液科收治的100例接受化療治療的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50例,分別在化療藥物給藥期間給予預見性護理和常規護理,比較兩組臨床護理效果。結果 干預組靜脈炎發生率(4.00%)低于對照組(14.00%),生活質量和護理總滿意率(94.00%)均高于對照組(80.00%),比較差異顯著(P<0.05)。結論 在化療藥物給藥期間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藥物外滲導致靜脈炎的發生率,更好地改善患者預后。
關鍵詞:血液科;化療;藥物外滲;靜脈炎;預防
血液科接收的患者多為多發性骨髓瘤、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等,臨床治療多選用聯合化療方案,由于化療藥物給藥途徑主要為靜脈輸注,受到化療藥物毒性、刺激等因素影響,化療藥物外滲導致靜脈炎的發生率較高,對患者造成二次傷害,并影響到治療的順利進行,對此,加強護理干預尤為必要。本研究選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3月血液科收治的100例接受化療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藥物外滲導致靜脈炎發生率得到很好的控制,現將具體情況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2015年4月~2016年3月血液科收治血液系統患者100例,入院時經血象、骨髓細胞學等檢查并確診,均接受化療治療,為靜脈輸注給藥,對于合并神經系統疾病、全身性感染以及身體耐受性較差患者予以排除。將上述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50例,干預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齡18~70歲,平均年齡(36.9±5.7)歲,平均病程(7.0±1.2)個月,其中急慢性白血病22例,其他血液疾病28例;對照組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齡19~69歲,平均年齡(37.0±5.8)歲,平均病程(6.9±1.3)個月,其中急慢性白血病21例,其他血液疾病29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包括性別、年齡、病程、疾病類型、化療方案和給藥途徑)對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治療期間給予常規護理,化療藥物給藥過程中進行簡單預防;干預組實施預見性護理,具體內容為:①評估相關因素。結合以往臨床實踐,全面評估化療藥物外滲的相關因素,包括藥物因素、患者因素、護理因素、物理因素等,化療藥物本身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和滲透壓,短時間內注入血管內,血管通透性會增加,一旦超出承受范圍,將會造成局部組織損傷,在外界環境因素影響下,這一癥狀表現將會進一步加重;再有,患者個人行為失控、護理人員操作失誤等,均會增加藥物外滲的發生機率。②制定護理對策。針對血液疾病的特點,在化療期間有必要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強預見性護理干預,首先應重視對患者的宣傳教育,向患者介紹化療的目的以及可能出現的副作用,使其有一定的心理面準備,告知靜脈給藥相關注意事項,認真檢查輸液部位情況;護理人員要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保證一次性靜脈穿刺成功,盡量選擇較大血管,避免同一靜脈多次穿刺,保持靜脈輸液通暢,條件較差者選用中心靜脈留置管,給藥過程中合理控制藥物濃度和滴速,期間加強巡視;發生藥液外滲后,應立即停止輸液,先將藥物吸出,對局部組織使用解毒劑,對于外滲量較大的患者,可給予地塞米松等藥物,疼痛劇烈患者可加用利多卡因等,有感染跡象患者行清創換藥處理,完成處理后,指導患者進行肢體功能鍛煉,以免出現關節僵硬、肌肉萎縮等情況[1-2]。
記錄兩組患者化療期間靜脈炎發生情況,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估,包括軀體功能、心理功能和社會功能3項內容,并對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
1.3統計學處理 利用SPSS17.5軟件包對收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靜脈炎發生情況和滿意度均以率(%)表示,行?字2檢驗,生活質量評分則以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存在顯著性。
2結果
2.1計數分析 干預組靜脈炎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護理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計量分析 干預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2。
3討論
化療藥物仍是目前抗癌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臨床常用化療藥物類型較多,多采用一次性靜脈留置針給藥方式,受藥物本身刺激性、患者個體行為、護理操作等多種因素影響,化療藥物靜脈給藥易出現外滲現象,靜脈炎發生率較高,這是血液科護理管理關注的一項重要內容[3]。對于化療藥物外滲導致靜脈炎這一并發癥,其關鍵在于預防,對化療患者進行預見性護理干預,提前評估相關影響因素,在此基礎上制定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來加以防范,能夠達到降低靜脈炎發生率的目的[4]。有關化療藥物外滲導致靜脈炎相關預防措施的研究報道較多,李利榮[5]對64例白血病患者進行分組研究,其中實施預防護理的患者,化療藥物外滲情況以及由此導致靜脈炎的發生率得到明顯降低,達到了預期效果。本組研究中,給予預見性護理的干預組50例患者,靜脈炎發生率和護理總滿意率分別為4.00%、94.00%,給予常規護理的對照組50例患者,靜脈炎發生率和護理總滿意率分別為14.00%、80.00%,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提示對血液科化療患者進行預見性護理,能夠降低藥物外滲導致靜脈炎的發生率,贏得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認可;進一步分析顯示,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照結果為(50.8±4.5)分vs(40.2±3.3)分,表明預見性護理能夠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更好地改善其預后。
綜上所述,在化療藥物給藥期間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對藥物外滲導致靜脈炎可起到很好的預見和防護作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保證治療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于玲,姜桂春,蘇蘭若.化療性周圍靜脈炎發生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藥導報,2014,30(7):147-149.
[2]許桃紅.循證護理在預防化療藥物外滲性靜脈炎中的應用[J].中外醫療,2011,10(1):143-144.
[3]萬永鳳,張川莉.新鮮蘆薈外敷預防發皰類化療藥物致靜脈炎的療效觀察[J].華西醫學,2011,12(5):1794-1795.
[4]包美榮,南國莉,關紅,等.不同濃度硫酸鎂濕敷治療化療性靜脈炎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13,11(2):1018-1019.
[5]李利榮.白血病化療藥物外滲致靜脈炎的預防和護理[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30(8):217-218.
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