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帆
摘要:目的 探討乙肝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護理對策及臨床療效。方法 隨機選取80例乙肝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例,采取臨床護理路徑方式予以護理干預,觀察其臨床效果。結果 入選80例病例中,病情好轉出院者74例,因故自動出院者4例,死于多器官衰竭者2例。結論 消化道出血病情危急、并發癥多,針對病情實施規范化的周密護理,有助于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救治質量。
關鍵詞:乙肝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護理;對策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見的并發癥及致死原因,具有病情兇險、致死率高的特點,大部分患者發病后的1~2年內可能出現反復大出血,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極大影響[1]。如何進行有效的專業護理、提高其臨床療效、降低死亡率是目前所面臨的重要課題。本次研究嘗試采用臨床護理路徑作為乙肝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護理對策,效果較為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2015年5月~2016 年6月收治的乙肝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例80例,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齡32~71 歲,平均年齡46.5歲。入選病例中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51例,消化性潰瘍或門脈高壓性胃黏膜病變出血29例。
1.2護理方法 患者入院時由護理人員制定并發放臨床護理路徑表,以治療時間軸為序,以具體病情為依據,其流程及內容包括:
1.2.1入院 針對患者病情協助實施搶救,建立一管或多管靜脈輸液通道,進行心電監護及吸氧。止血護理予以奧曲肽或生長抑素或垂體后葉素靜滴、凝血酶粉口服等;或采取內鏡下局部噴灑凝血酶或去甲腎上腺素、血管收縮藥等藥物方法進行止血,同時補液、支持及保肝治療。
1.2.2入院1~3 d 患者均取平臥位臥床靜養,床頭調高10°~15°,患者頭部偏向一側,確保呼吸道通暢,并予以低流量持續吸氧。期間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記錄尿量及排便量,并檢測脈搏、血壓、呼吸,評估是否出現活動性出血。
1.2.3入院4~30 d 患者盡可能臥床休養,護理人員每天予以口腔清潔,并及時清除腸道內代謝產物及積血,降低血氨的吸收量,預防出現肝性腦病。若發生出血或疑似出血時,應立即禁食,直至確認完全止血后,可進食流質或糊狀食物,同時控制鈉鹽及蛋白質的攝入量,預防腹水加重或肝性腦病[2]。護理人員在此期間舉辦健康知識宣教,講解保健知識及疾病相關知識、治療措施、飲食搭配及服藥相關注意事項等,以便提高患者的自我監護能力。
1.2.4出院 護理人員向患者講解服藥要點、疾病預防、日常起居習慣等,并指導患者如何進行康復鍛煉,自我觀察排便狀態,并強調定期復查的必要性。醫護人員根據患者病情特點,出院后1 w內進行1次隨訪,隨后每2~3個月進行1次隨訪。
1.2.5心理干預 乙肝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由于存在嘔血、黑便等臨床癥狀,患者心理壓力較大,出現焦慮、恐懼、消沉等不良情緒,因此在整個護理流程中,護理人員應隨時觀察患者的精神狀態,及時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消除其負面情緒。
1.3評估標準 臨床護理效果;從相關知識掌握、飲食習慣、煙酒控制、健康鍛煉及日常作息等方面比較患者治療前后生活習慣的改善情況。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數據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護理效果 入選80例病例經過及時救治,并采用臨床護理路徑方式進行護理干預,止血效果理想,其中病情好轉出院者74例(92.50%),因故自動出院者4例(5.00%),死于多器官衰竭者2例(2.50%)。
2.2生活習慣改善情況 經過護理干預,絕大多數患者的生活習慣較護理前有顯著改善(P<0.05),見表1。
3 討論
上消化道出血是乙肝肝硬化最兇險的并發癥之一,其病因是由于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或門脈高壓所導致的大出血,具有發病突然、病情危重、出血量大且并發癥較多的特點,容易導致失血性休克及循環衰竭,是乙肝肝硬化患者最為常見的直接致死病因。因此,實施科學而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是至關重要的救護措施,其護理措施應遵循未病預防的原則,預防潛在并發癥,及時準確地予以護理干預。臨床護理路徑作為護理人員針對某種疾病所制定的規范化護理程序,具有時間性、有序性的特點,是有效提高治療質量、控制醫療成本、優化服務流程的理想工具[3],在本次研究中,入選80例患者好轉出院74例(92.50%),可見其效果卓著。
在實施過程中,應注意下列幾個要點:①入院時應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關注脈搏、血壓、體溫等指標,同時還應觀察患者精神狀態及神志變化情況,予以心電監護,準確記錄出血量、排尿量及補液量。與此同時,應密切關注患者嘔血、黑便等情況,檢測其血常規判斷是否存在繼續出血的情況。②使用藥物時應注意觀察患者病情變化。例如,垂體后葉素能夠使內臟血管收縮來減少門靜脈血流,使門脈壓力下降,從而達到止血目的,其不良反應包括胸悶、惡心、嘔吐、腹痛及短暫性的高血等情況,雖然較少見,但仍應引起高度重視,靜滴時應嚴格控制滴速,預防不良反應的發生,并對肝功能進行動態觀測,及時發現肝昏迷前兆;在使用內鏡止血后48 h內可能發生胸骨后疼痛,疑為食管痙攣所致,應及時向醫師報告,考慮術中感染可能,酌情使用抗生素等[4]。此外,患者因情緒緊張易導致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大,加劇出血,引起惡性循環,因此應注重心理干預,幫助患者克服不良情緒,增強機體免疫力。③出院后應注重日常生活護理?;颊咄瓿芍委熀螅眢w往往還較為虛弱,應指導患者及時進行營養補充,但應保持飲食結構的均衡性,并禁止煙酒,預防肺部感染[5]。由于復發風險較大,護理人員應定期隨訪,了解患者康復情況,提高患者健康依從性,并定期復診,以便及時排除隱患,預防復發。
綜上所述,上消化道出血雖然是乙肝后肝硬化最為兇險的并發癥之一,但及時采取科學而系統的臨床護理干預,掌握急性期病情發展,密切觀察并發癥前兆,嚴格遵守用藥注意事項,并予以具有針對性的心理干預,能夠極大的提高治療效果,降低復發率,幫助患者及早康復。
參考文獻:
[1]密梅花,馬允利,安華.護理干預對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1,30(11):1658- 1659.
[2]粟香琴.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搶救及護理體會[J].中國傷殘醫學,2013,21(4):316-317.
[3]李明子.臨床路徑的基本概念及其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1):59-61.
[4]劉世云.我院34例不良事件發生原因分析與對策[J].護理管理雜志,2014(09):27-29.
[5]楊莘,王祥,邵文利,等.335起護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12(02):88-89.
編輯/楊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