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彩麗
摘 要:人們對學生作文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需要學生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創作能力。究竟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呢?本文從培養學生良好的誦讀習慣,提高對語言美的感悟與理解,讓學生積累材料,學會遷移運用,充分挖掘教材作業,讓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和課后筆記,鼓勵學生多創作,積極推薦發表四個方面做以論述。
關鍵詞:作文;激發;寫作興趣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學生作文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需要學生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創作能力。究竟怎樣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呢?只有靠教師在教學中去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為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我認為應從下面幾點方法入手。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誦讀習慣,提高對語言美的感悟與理解
富蘭克林說過:“空無一物的袋子是難以站得筆直的。”學生在寫作文時,搜腸掛肚,抓耳撓腮,依然大腦一片空白。這主要是平時讀書太少,積累不夠。我曾對所教兩個班的學生進行過調查,近80%的學生不征訂任何報紙雜志,不購買任何與語文相關的書籍資料,基本無藏書,很少讀過文學名著。學校圖書館雖有藏書,但更多的時候是門可羅雀,近三分之二的學生不愿花時間去辦借書證,不愿到書海中去遨游。漫長的寒暑假,讀書者依然是廖若晨星。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以便能更好更快的適應考生改革的新形勢,使學生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一樣撲在書籍上,首先應樹立開放意識,將語文教學從封閉的課堂教學中解放出來,實現開放式教學,拓寬信息的來源渠道,使學生有更廣的飛翔空間。其次要有意識的讓學生利用早讀課來識記名言名句,背誦美文佳作,博覽文學巨著。厚積薄發,語言功底、文學素養、鑒賞能力、審美情趣等能力也逐漸形成,學生的寫作興趣也有了提高。
二、讓學生積累材料,學會遷移運用
不少學生和家長“重理輕文”的現象較為嚴重,以至于有些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理科書”,平時很少課外閱讀,缺乏寫作材料,對作文望而生畏。要知道“多讀胸中有本”,要想學生在作文中有話可說,有物可寫,必須注意積累寫作材料,提倡多閱讀文章。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破萬卷”就是說書讀的要多,書讀得多,知識才厚實,才能博古通今,寫起文章來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僅僅靠多讀是不夠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說:“學以為耕,文以為獲。”這是說閱讀是寫作的先導,沒有讀的“耕耘”,就沒有寫的“收獲”。因此強調學生對所讀之書要進行熟讀精思,融會貫通,積累材料,讓它成為自己寫作的“源頭活水”,學會遷移,并運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時才能應筆而生,如泉噴涌,滔滔不絕。
三、充分挖掘教材作業,讓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和課后筆記
課后練習中富有創意的題目既扣住教學重點,又適度向課外輻射,在備課中巧妙利用這類題目,就可成為課堂教學的興奮的,能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辯證思維能力。譬如在學習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時,課后有道思考題是這樣設計的:“有人認為陶淵明不僅是位田園詩人,而且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以本文和學過的《桃花源記》和《五柳先生傳》為依據,說說你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設計這個問題主要是讓學生全方位地去認識了解陶淵明的思想。課堂教學中,我一這個問題作為教學的突破口,引導學生多元思考,探討陶氏的多元境界。學生能根據初中學過的文章及歷史知識對陶淵明作出自己的評價:或認為陶的詩歌成就很高,在政治上是失敗的;或認為他的歸隱思想是消極的,是對自己、家庭和國家不負責任的表現;或認為他是一個空想主義者,當自己理想不能實現時,憤世嫉俗地走出官場這是不明智的。圍繞陶淵明的思想,課堂上學生掀起了一股學術爭論的高潮,在課外,學生還把討論的結果用周記和隨筆的形式記錄下來。語文課本中這樣的題目比比皆是,如下列思考題:
(一)“聯系當時的社會環境,分析祥林嫂、翠翠、水生嫂這三個不同時代的婦女形象,寫一篇心得。”(《荷花淀》)
(二)“在你周圍的生活中,是否也存在在這樣的‘套子?如果有,你是怎樣看待這些‘套子的?”(《裝在套子里的人》)
(三)“《祭十二郎文》課后要求學生寫一篇懷念已故親友的短文。”(《祭十二郎文》)
仔細分析上述思考題,不難發現,課后練習題旨在引導學生由課內學習走向課外。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信息拓展寫作空間,如讀書筆記、心得感受、甚至大作文。在加深對文章內容理解的同時提高寫作水平。
四、鼓勵學生多創作,積極推薦發表
俗話說:“樂此不疲”,要學好一種東西,興趣是至關重要的。它是獲得知識進行創作的一種自覺行為,是鼓勵和推動學生創作的內在動力,也是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因此,在作文教學中,必須鼓勵學生創作,培養他們創作的興趣,而推薦發表文章是激發學生創作興趣的一個好方法。每次作文,我要求學生以真對待,選出一些較好文章,編寫作文專集,或給報社投稿,并在課堂上鼓勵贊揚,讓學生感受到寫作的快樂,大大提高了他們寫作的積極性。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他把學習中的“樂”提到如此地位,是有其根據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才能進一步熱愛寫作,用他們的思想和心靈創造出美麗精彩的生活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