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彬+陳川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開展和深入,2011年12月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也相應的出臺,新課程標準更加重視學生個人的素質和知識水平,更加注重教學相長的教學原則,對學生的要求更加的具體和更加的人性化,也更加注重了學生對語言的實用和使用。學生英語口語能力培養就顯得更加重要了,為更好的幫助初中英語口語教師出色的完成這一教學任務,探析英語口語教學原則和方法,提出更為有效的構建課堂教學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 英語口語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8-0115-02
一、初中英語口語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2011年12月教育部公布了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此次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因為英語是實踐性學科,所以課程的要求更加注重了學生的實用和使用。而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體發展的基礎之上。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培養顯得更加重要。
二 初中英語口語的教學方法
1.直接法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
英語教學應使英語與客觀事物直接聯系,并以口語為基礎。美國教育學家杜威主張從做中學,這與直接法將形式語法系統化,同時重訓練技能、培養熟巧有密切聯系。
直接法提倡以口語為基礎的教學原則,主張先口頭掌握語言,以期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有所幫助。在口語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對目的語進行模仿,可以促進學生對自身口語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自我評估和監測,從而使其改善由母語干擾所引起的語音、語調方面的不足。除此之外,復述是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幫助學生最終能夠自由表達的一個重要教學手段。
2.小組合作學習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的運用
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 世紀70 年代由美國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s 首先倡導并實施的,它實際上是一種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以教學中的人際合作與互動為基本特征。在英語口語教學中把班級分成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集體,并且確定每個小組的組長和記錄員,共同完成口語實踐課前老師布置的各項任務,并作好記錄,最后以小組為單位,在口語課上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其成果,以達到每個同學都參與口語活動,都有機會開口,以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小組合作學習打破了班級授課制的局限性,改變了以教師為核心的模式, 給學生創造了運用語言的機會,使每位學生都有主動學習和創新的機會,提供了他們一個獨立地思考發現和解決問題的空間,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此同時,它又使學生們學會了與他人合作,互相幫助,培養了他們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3.交際教學法與英語口語教學
口語教學的本質不僅僅是一個學習語言表達,了解文化差異的過程,同時也是以外語為載體提高交際、認知和思維能力的一個過程交際法,把交際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注重學習主體,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交際法有以下三種特征: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是教學的最終目標; 學用結合原則,即根據學生的需求確定教材的內容和教學大綱; 教學過程的交際化,即采用“通過語言做事”的方法,并在符合實際的交際過程中進行外語學習。交際法注重過程,強調目的語的終極目的。這正體現了語言的功能,是它區別于其他教學法的重要原因。交際法是提高學生英語語用能力和交流能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結語
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更加重視學生個人的素質和知識水平,更加注重教學相長的教學原則,對學生的要求更加的具體和更加的人性化,也更加注重了學生對語言的實用和使用。初中英語教學工作者應根據新的課程標準調整好自己的思維方式,樹立新的英語教學觀,不斷探索更佳的英語口語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 (2011年版)2012 1:97 第一版
[2]文秋芳.英語口語測試與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3]崔衛.英語口語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1
[4]扶小玲.新課程標準下農村高中英語口語教學初探[J]教育科研 2011(11)
[5]胡鑒明.交際法和中國英語教學[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 2002
[6]王杜濤.英語教學策略[M]北京:外語教學研究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