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鵬
摘要:語文課程對閱讀能力有高標準嚴要求,學生的閱讀面廣了,交際能力自然就會得到提高。通過有效的口語交際鍛煉,可以在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同時增強學生自信心。
關鍵詞:低年段;閱讀教學;口語交際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語文教學不再像傳統教育一樣,只是教會學生識字、閱讀。隨著新課改的進行,語文學科有了更高的目標,對語文教師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段的一個口語交際教學的目標是:學習普通話、講好普通話。通過聽講故事和看視頻作品,基本復述大概內容和精彩情節,還可以完整講述一個小故事,簡單敘述自己的所見所聞。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且有表達的自信心;能積極主動地加入討論,有不同意見的地方要積極發表。俗話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低年級段正是學習的好時期,所以,這個時期教師應很好地把握,將學生口語交際作為重點,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當然,我們首先應注意培養學生的交際態度和良好交易習慣,比如,訓練學生樹立自信,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同時在與人交流的時候要自然大方,為今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下面筆者就結合自己在課堂中的一些做法具體談談。
教學過程不是一個人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有傳授者和接收者,還需要以課堂文本作為傳承的軸帶。三者交互的過程不僅是實現課堂教學的過程,也是彼此之間相互交流的過程。閱讀教材多種多樣,內容更是紛繁復雜,不同的閱讀有不同的閱讀體驗。那么我們怎樣將它們展現出來呢?這就需要通過交流,也就是口語交際,通過教師和學生的溝通交流,使學生和教師的不同觀點相互碰撞、相互促進。還可以針對學生在理解過程中的一些失誤進行有效指導。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口語交際得到了雙重提高。下面以幾節教學課為例,證明口語交際搭配閱讀教學相結合很有必要。
1.提出要探索的問題
讀了課文,你知道烏鴉是怎么喝到水的呢?
聚焦一個問題:烏鴉喝水的辦法有哪些?
2.進行質疑
鼓勵學生暢所欲言,鼓勵多種假設和猜想,然后選擇自己認為比較合理的一種,尋找依據,自圓其說,并與同學交流。注意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對自己不明白的問題提問。
3.操作驗證,達成共識或堅持己見
課堂實際演示,仔細觀察,把學生提出的辦法歸類演示,驗證剛才的假設。
口語交際存在于閱讀教學的各個方面,也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在第一階段中,問題的提出要有價值,可以是經過篩選提出,也可以是師生交流提出。在第二階段中,學生解答問題,這時就要求學生認真思考。這個環節中,可以首先讓學生進行自我講解,然后分組或者同桌之間交流、相互傾聽,通過彼此的互動,選擇最佳答案。在第三階段中,本階段主要強調的是達成共識和堅持己見。學生的思維不同,想法也就不一樣,要達成共識恐怕很難。尤其是在談論的時候,各有各的想法,如何能在辯論交流中傾聽學生的觀點并堅持自己的立場是一個比較有意義的口語交際過程。通過這樣的方式,開展閱讀教育,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自旨力,培養學生合作團結的精神,增進彼此情感交流。
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實施:
一、開發教材資源進行口語交際
1.借助教材插圖,進行口語交際
低年級學生不論在學習興趣還是學習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欠缺,如果只是通過傳統課堂教學則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還要借助一定的外部條件。小學生課本中經常會在文中有一些與課文相關的插圖,這些插圖有時就能很好地詮釋中心內容。所以,我們可以借助插圖。學生對文字可能不感興趣,但是圖片卻能引起他們的想象,通過文中的插圖,讓學生復述文章;還可以讓他們根據文中的具體內容展開相關聯想,作者可能還有想表達的點沒有表達出來等。以一年級下冊《小壁虎借尾巴》為例,引導學生對四幅插圖進行觀察,然后進行口語交際并相互評比。又比如,在進行一年級上冊《小小的船》一文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假如自己正在進行星空旅行,看到的是什么景象呢?利用這些插圖巧妙地打開學生的想象思維,積極進行口語交際。
2.補白課文內容,進行口語交際
語文課文和其他學科不同,因為作者感情需要一些情景描寫,所以,往往在文中會有一些內容起伏跳躍的地方,還會省去一些內容留給讀者思考,還有的文中有一些關于靜物描寫、遐思或者意味深長的話語,這些文章本身就很容易引發讀者的想象,在我看來,它們不只是我們閱讀教學中的一個訓練點,還是一個很好的口語交際的訓練素材。教師可以抓住這些地方進行適當的“補白”。此處以《植物媽媽有辦法》一文為例,文中講述了幾種植物種子傳播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搜集一些相關的資料并說出一些其他植物傳播的方法,然后讓學生相互交流、相互補充,從而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二、結合閱讀過程進行口語交際
課程標準在教學目標中列出了較多的口語交際方式,按交際者在交際過程中的地位分為被動式(聽)和主動式(說)。主動式又可分為單一式即“獨白”(復述、轉述、講述、口述見聞、主題發言)和綜合式即“對話”(討論、請教、商討)。閱讀過程就可以結合朗讀、復述、提問、質疑、評議、小組合作等環節進行口語交際。
質疑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不懂的知識點提出疑問,教師指導學生解決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關鍵環節。質疑說明學生在真正考慮這個問題,有了自己的閱讀體驗。教師在解決學生質疑的時候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步步引進,鍛煉各方面能力。還以《烏鴉喝水》一文為例。學生在閱讀文本后提出了許多問題:“烏鴉不能推倒瓶子喝水嗎?烏鴉不能找吸管喝水嗎?烏鴉為什么不回家喝水呢?”教師可以先不講解,讓學生盡情提問,然后彼此之間分組討論,彼此交流之后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探討文章。學生通過這種方式進行口語交流,讓學生有參與興趣。這樣的方式,不但深化了學生對課文本身的理解,還能對學生的發展性思維能力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不知不覺中鍛煉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