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即興伴奏是鋼琴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歌曲即興伴奏的教學也是教師工作當中的重點。不同風格的幼兒歌曲有著同形式的伴奏曲風,即興伴奏自身存在的特別屬性也是需要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重點掌握的教學技能之一。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幼兒歌曲即興伴奏教學工作中,幼兒歌曲即興伴奏的教學技能就成為了教師的主要的研究內容。
【關鍵詞】幼兒歌曲 即興伴奏 訓練方式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8-0201-02
前言:幼兒歌曲即興伴奏是身為一名幼師必須要掌握的基本工作技能之一。在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發展進程不斷推進的帶動下,幼師在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的教學能力也被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對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幼兒歌曲即興伴奏能力的培養,逐漸受到了來自社會上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
一、幼兒歌曲的基本特點
將幼兒在日常生活當中能夠經常接觸到的事物作為歌曲編寫的題材,歌詞曲調反應幼兒思想感性的變化。幼兒歌曲主要演唱的對象是2到5周歲之間的兒童,這就決定了歌曲的曲風要能體現出幼兒心理成長的特征,將幼兒年齡成長階段當中所固有的童心、童趣、甚至是幼兒所固有的語言特點全方位的體現在幼兒歌曲當中[1]。
二、簡析即興伴奏的基本概念以及伴奏方法
(一)即興伴奏的基本概念
即興伴奏指的是伴奏樂譜不用以正規的方式書寫,伴奏樂曲的彈奏隨著歌曲演唱者自身情感的變化產生變動。在即興伴奏的演繹過程當中,彈奏反應速度較快、音階拿捏較為精準以及與演唱者之間的配合默契程度較高等,是即興伴奏人必需掌握的三大伴奏技能[2]。
(二)即興伴奏的主要方法
視唱歌曲、對和聲以及歌唱情緒的控制、對音型的選取、長音填空、高潮部分的處理、前奏和間奏以及后奏的安排以及演奏者琴鍵的彈奏與其和歌唱者之間的配合等八個方面都是需要尤為注意的即興伴奏方法。只有伴奏人反復練習、全面掌握各個調式、和弦的銜接方式,才能促進自身伴奏水平的提升。
三、探析對幼兒歌曲即興伴奏的特性與訓練
(一)提升對幼兒歌曲即興伴奏中移調的訓練
教師在向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講解和分析幼兒歌曲即興伴奏的特性以及訓練相關知識內容的過程當中,應當將在幼兒歌曲即興伴奏中移調的訓練作為自身教育教學工作開展的主要內容。在演奏過程當中,教師對各個音調相對應的琴鍵的分布位置的掌握往往對其即興伴奏技能應用水平的高低有較為顯著的影響作用。
授課教師可以通過四度關系循環圈的訓練方式將幼兒歌曲的調號練習順序做出由多到少或者由少到多的排列,并布置學生進行反復的聯系。授課教師也可以通過字母音調升降號的調整對班級內的學生開展移調訓練。
(二)把握幼兒歌曲的風格和情緒,深入理解歌曲內涵
準確把握幼兒歌曲曲風以及情緒的起伏能夠幫助學生在今后即興伴奏教育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當中更加深入的理解歌曲曲目當中所蘊含的基本內涵。一般情況下,幼兒歌曲的曲調安排基本保持從始至終的和聲搭配的演唱方式。相比其他曲目的演唱,幼兒歌曲更加注重在和聲過程當中體現歌曲本身的色彩性以及功能性。這就要求幼兒教師在開展即興伴奏的幼兒歌曲教學工作當中,在編排其他和弦時要將和聲編曲演奏的基本原則作為最終參照依據。而當幼兒教師的即興伴奏演繹到歌曲的高潮部分時,則可以根據實際演繹曲目的曲風特點適當選用功能性特征較強的和弦技巧,最大限度的提升曲目演奏情緒的提升。
(三)重視幼兒歌曲即興伴奏高潮部分的處理
幼兒歌曲即興演奏高潮部分主要可以分反向八度、音階以及半音階三種主要的處理方式,在即興演奏的過程中會適當加入琵琶音以便更加直接的表現出相應歌曲的風格特點。而在演奏音樂節奏感較強的曲目時,可以在即興伴奏情感表達較為強烈的高潮演奏部分適當采用變和弦以及色彩和弦的演奏方式。需要尤為注意的是,幼兒歌曲的即興伴奏形式以及伴奏風格要隨著歌曲本身在表現需求方面的變化而不斷變換。
結論:即興伴奏是幼兒教師教育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所必須具備的基本工作技能之一,也是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授課教師工作當中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通過對幼兒歌曲即興伴奏的特性以及訓練方面的內容進行深入的探析可以得出結論,只有授課教師真正認識到即興伴奏在幼兒歌曲教學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才能不斷訓練、最終實現自身教學水平的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吳士樂.學前教育專業幼兒鋼琴彈唱課程的教學研究[J].藝術科技,2016,(06):391-393.
[2]劉紅.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改革與實踐[J].當代職業教育,2012,(07):17-19.
作者簡介:
劉中玉(1981-),女,湖北武漢人,漢族,現職稱:講師,學歷:大學本科。研究方向:鋼琴、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