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喜梅
學生習作水平的提高,源于豐富的閱讀,源于日積月累的練筆。然而課時有限,學生課堂習作的時間少。因而,說假話、說空話、記流水賬、擠牙膏等一直是困擾學生習作的頑疾,消除這些毛病,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是每一位語文教師關注的話題。長期的教學實踐,使語文教師深切地認識到,隨文巧練不失為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有效方法。
一、仿寫——布局謀篇
最初的模仿也是一種很有效的學習,小學語文課本上有很多名家典范,每一篇課文都是作家的心血之作:或布局謀篇,或結構句式,或遣詞造句,都是學習的典范,教師要獨具慧眼,安排恰當的學生練筆,才會取到習作的真經。如:《小興安嶺》總一分一總的結構,又如《莫高窟》一文中寫精妙絕倫的彩塑一段的句式都可以讓學生來練筆。在此過程中,學生既和文本發生著深層次的對話,又學到了布局謀篇的方法。
二、改寫——變換體裁
小學低段最常見的文體就是記敘文、童話,中段出現說明文,到高年級已經涉及劇本、小說等體裁。讓學生將這些體裁的作品巧妙地改寫成另外一種體裁,不僅能激發學生練筆的積極性,還能讓學會更好地掌握不同體裁作品的特點。
三、縮寫——買珠還櫝
小學高年級的有些課文節選自名著,課文本身比較長,像《小英雄雨來》《草船借箭》等都可以讓學生進行縮寫。因為縮寫過程中學生就會對文本內容進行比較、篩選,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哪些內容是主要的?哪些內容是次要的?哪些內容可以刪?哪些內容不能刪?還要考慮哪些具體的描寫可以變成簡潔的敘述?最后還要看銜接是否自然,首尾是否貫通?經過這一系列的思考,學生的思維會更加嚴密,對文本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四、擴寫——添枝加葉
與縮寫相反的練筆就是擴寫。它是在保持原文主旨的基礎上,對內容作擴展和生發,把短文寫成長文。著重指導學生擴充和添加與表達中心思想關系密切的內容,如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和環境描寫等。擴寫后的文章情節更加具體,語言更加生動,思想更加深刻,篇幅更長,更富有感染力。
五、續寫——發揮想象
有些文章的延伸性比較強,故事性強,可以讓愛讀故事,好奇心強的小學生把故事的后續、發展、結局續寫出來,這也符合大語文觀提出的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的理念。如《絕招》中,結尾孩子們約好今年暑假再比一場。可以讓學生繼續深入思考約定之后孩子們各自的表現及暑假再比的賽況、結果,如此訓練有益于培養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
六、補寫——變虛為實
文本是一個召喚讀者參與的意義空間,在經意與不經意間,作者都會留下一些“空白”,這些地方或許是無言,或許是一個標點符號,也或許是一幅插圖,正是這些作者沒有言盡的地方,情感表達最為強烈。引導學生捕捉文本中的空白點進行練筆,可以觸動學生的真情實感,加深學生對文章內涵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一)文字補白
《巨人的花園》中,巨人第二次趕走孩子后,發現有一個小男孩沒有走,卻用他會說話的眼睛凝視著巨人?
(孩子會說些什么?)不知怎么,巨人看著他的眼神,心里火辣辣的。
(巨人心里在說什么?)小男孩在樹下一伸手,桃樹立刻綻出綠芽,開出花朵,(小男孩又說些什么呢?)經過這樣的內心補白,學生更容易理解巨人盛怒之下的頓悟。既豐滿了人物形象,又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二)插圖描述
同樣《巨人的花園》一文插圖非常精美,富有童趣,可以讓學生置身圖畫情境,展開豐富想象,激活言語思維,強化言語表達。普羅米修斯天神為人類盜來火種,自己被綁懸崖,遭受懲罰,內心經歷著怎樣的煎熬,可以要求學生看圖補寫。如此一來豐厚了文本內容,也發展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標點詳解
標點符號不光有停頓的作用,有時在表情達意方面也起著不可小覷的作用,若能抓住文中關鍵的標點符號進行詳解,定能收獲“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讓學生進行小練筆,定能激起學生內心情感的波瀾。
七、拓寫——由此及彼
根據課文內容有效地進行遷移,可以豐富和拓展寫作內容,降低習作的為難情緒。學習《師恩難忘》后,可以讓學生寫一寫《我的老師》;如學習了《想別人沒想到的》,可以讓學生寫他們在生活、學習中想到的金點子;學完《珍珠鳥》,可以讓學生寫自己與小動物之間發生的趣事。這樣的練筆將有效地架起文本與學生生活之間的橋梁,大大增加學生的思維廣度。
八、創寫——不拘一格
學習一篇學生感興趣的課文,讓學生想寫什么寫點什么,行云流水、不拘一格,更能激發學生的表達欲,保護學生的寫作興趣。學生由一篇課文想開去創寫,呈現不同的思維角度,激發表達的興趣。
崔巒先生曾說過:“歲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遷,辭以情發。”在學生閱讀理解、感悟深入之際,在學生激情滿懷之時,在學生掌握寫作方法之后,適時選擇恰當的練筆形式,或仿或創,或縮或擴,或改或續,或補或拓,把個性化的解讀、感悟流淌筆尖,將促進學生言語生長,滋養學生精神生命。希望每個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隨文巧練,練出一支“生花妙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