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鑫達
摘要:小學體育教育工作者應當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多管齊下、靈活自如地調整自身的體育課堂教育教學策略,促使學生盡快由“要我學”向“我要學”的積極狀態轉變。
關鍵詞:學習興趣;主體;游戲教學
小學階段的學生實際年齡較小,因此他們的學科學習活動多依賴于自身對該學習科目的主觀學習情感態度,具體表現為持有的學習興趣及積極性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自身最終的實際學習效果。正所謂“有了興趣才有了學習的強大動力”便是這個道理。鑒于此,要想優化小學體育的教學質量,想方設法調動、維持學生對體育科目的學習,興趣不失為一個有效的突破方向。
一、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
《義務教育體育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體育學習活動的真正主體。”要求體育教育工作者在體育教學實踐過程中“不能一味死板地向學生傳授具體的體育運動要領或者是技巧”,相反應當“在尊重學生主體學習地位的基礎上,引導他們進行體育相關知識的自主性學習。”
筆者自身的教學實踐就可以充分證明,小學體育課堂上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對于調動小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來講有著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如,在教學“立定三級跳遠”這一內容時,為了幫助學生切實加深對該體育運動項目具體動作要領的深入認知與靈活掌握,筆者特意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進行大量立定三級跳遠的基礎上,嘗試總結該體育運動的細節性規范或者要求。學生的參與熱情與自主學習積極性空前高漲,以各自小組為單位踴躍投入了相關技巧的討論、總結活動之中。有的學生說:“立定三級跳遠的第一跳不能太高也不能太遠,適度就好”,有的學生說:“跨步跳時一定要保證足夠大的步子與幅度”,有的學生補充說:“進行最后一步的跳躍時必須保持嚴格的收腹狀態,高度也要保持在一定的水準之上”……該實踐表明,在小學體育課堂上適當“放手”,有利于滿足學生自主性學習的主觀需求,有利于其強烈探究興趣及積極學習欲望的激發,可在深化小學生體育學習認知的基礎上切實達到優化體育課堂學習質量的良好目的。
二、教師靈活運用游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
所謂游戲教學法,即指將具體的學科教學內容巧妙融合到特定游戲形式之中的一種教學方法。教育實踐表明,小學階段的學生受年齡因素的影響大多數對游戲教學法情有獨鐘,比較傾向于在新鮮、好玩的課堂游戲中實現對具體學科知識點的輕松理解與把握。如此一來就為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踐行游戲教學法,達到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奠定了堅實的實踐基礎。
如,很多學生對死板的短跑訓練并不感興趣,學習積極性低,體育短跑訓練的學習效果自然也是不盡如人意,不容樂觀的。鑒于此,筆者將競爭性質較強的小組比賽充分引用到短跑訓練的課堂教學活動之中,規定學生可以自由結合成競賽學習小組,以此為單位進行小組成員之間短跑速度、起跑姿勢、爆發力等的競爭與比賽。這一競賽性質的課堂游戲很好地激發了學生內心關于正當競爭、追求積極向上的決心與意念,促使他們以更加飽滿、昂揚的姿態自覺主動地參與到短跑訓練活動之中,從而為其熟練掌握短跑的相關技巧、真正優化短跑學習的課堂效果做好了充分的前提準備工作。
三、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以此維持其濃厚的體育學習興趣
縱觀小學體育教學實踐,筆者發現教師若是能對學生的學習成果給予及時的肯定、支持與激勵,將會進一步激發學生對此學習科目始終持有強烈的學習熱情;相反,若是對學生的學習成果一味地采取忽視甚至刻意視而不見的消極態度,長此以往,學生將會最終導致失去對該科目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小學體育教師可以在學生取得某一體育學習成果時,及時、科學而合理地給予他們正面的激勵與贊揚。這也不失為維持學生對體育這一學科具備持續高漲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
如,在某次的長跑教學活動中,某一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在跑步過程中雖然幾次都想放棄,但最終在其他學生的鼓勵與大聲“加油”聲中努力堅持到最后,針對這一結果,連她本人也非常激動。對此,筆者在全班學生面前對她的體育行為進行了充分的肯定,號召其他學生也要向該名學生學習,要敢于在長跑過程中不放棄,堅持走到最終點。在那之后,筆者發現該名女學生對體育活動的參與熱情較之前明顯地提高了,她自身的身體素質也在體育運動過程中切實得到了鍛煉與發展。這表明,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有利于維持其濃厚的體育學習興趣,更有利于體育課堂切實獲得高質量的教學效果。
總之,小學體育教育工作者應當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多管齊下、靈活自如地調整自身的體育課堂教育教學策略,促使學生盡快由“要我學”向“我要學”的積極狀態轉變。這既是保障學生始終對體育學習內容持有高漲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措施,更是有效優化小學體育教學、逐漸改善小學體育實際教學質量的有效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