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婧
摘要:班主任,不僅承擔著教學工作,同時肩負著教育學生的重大責任。班主任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尤其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力軍。初為班主任,內心最深刻也是最直接的體會就是:工作太多太繁瑣,似乎天天都是在忙忙碌碌處理各種各樣的小事中度過的,而且永無停止。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個細微之處,構成了教育。細節雖小,卻能從中映射出最大化、最極致之處。“細節決定成敗”,凡是從細微之處入手,積極妥善地解決好學生的小問題,自然而然班級就會朝著預想的方面發展。
關鍵詞:班主任;擔負;細節;發展
第一次當班主任的我,面對四十多個七八歲的兒童,從第一天起,內心深處,就希望自己能勝任這項工作,做一名好的班主任。一年來,有過煩惱,有過歡笑,有過迷茫,更重要的是,從五味雜陳的體驗中取得了點點滴滴的收獲。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是人類文化的傳播者。十七世紀偉大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曾經說過:“我們對國家的貢獻,哪里還有比教導孩子和教育孩子更好,更偉大的呢?”踏進中國數千年的歷史長河,教師被視為崇高而神圣的職業。時至今日,人們把教師當作“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稱它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此時此刻的意義就更大了,如何教書、育人,如何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思想觀念,如何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的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一、尊重、寬容、智慧、明月般的胸懷
愛,是孕育教育的前提,沒有愛,就談不上教育。高爾基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作為教師,擁有一顆寬容大度的心,我們應時刻牢記愛學生是我們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一個真正負責的老師,從不輕易放過學生身上任何一個細微錯誤,但也不會抓住學生身上的一個錯誤不放。對學生,我始終秉承愛中有嚴、嚴中有愛、嚴慈相濟的原則。“嚴”表現在對學生錯誤行為的分析上,教育學生,語重心長,語可重,聲不一定粗;“愛”更表現在對學生錯誤的諒解上。“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圣人且有犯錯誤的時候,更何況是世界觀、價值觀還未養成的孩子們。
二、亦師亦友。和而不流
面對學生,有的班主任像一把錘子向門上砸去,只能在門上留下傷痕累累,卻不得而入;有的班主任像春風里不著邊際的風,學生對其教育入耳不入心;而有的班主任則像一把金鑰匙,一下子就能打開學生心頭的鎖。
要使學生親其師、聽其言、信其道、仿其行,就應該以亦師亦友,和而不流的態度處之,既不濫用教師的權威,也不放棄培育人才的職責。當然與學生朋友式的交往中,班主任也應時刻牢記自己是一個教育者,肩負著教育學生的責任,不可以與學生親密得沒有分寸,沒有尺度,以至于忽視學生的缺點錯誤并姑息縱容或放任自流。
三、于無聲處聽驚雷
在一個班集體中,總有一部分人因為學習、紀律、衛生等方面表現不好而影響班集體,在不同程度上遭到師生的排擠,最終坐在班級中被人遺忘的角落。面對如此情況,作為教師的我們都應努力去堅持、去堅守一個原則,那就是“面向全體,厚愛中差生”。
首先,用一分為二、發展的觀點看學生。應當看到中差生的點滴進步,即使不然,也應相信他的明天定會比今天好。根據形勢,將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
其次,應有一顆平常心。孩子沒有好壞之分,他們有的只是天真、可愛、活潑,厭惡、責罵只能適得其反,他們應享有與其他學生同樣的權利,作為一個班主任,作為一個教育者,我們應時刻提醒自己,努力加強自我控制能力,凡事三思而后行,真正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四、當一位好導演
“天生我才必有用”,重中之重在于怎樣物盡其用,有個“西鄰五子”的故事,很有深意,耐人尋味。西鄰家有五個兒子:一個質樸老實,一個聰明機靈,還有三個分別是瞎子、駝背、跛腳的殘疾人,這一家真是夠慘的。按常理他們的日子一定不好過。然而西鄰因人制宜,揚長避短,讓質樸的務農,機靈的經商,眼瞎的按摩,背駝的搓繩,腳跛的紡線,結果全家豐衣足食,安居樂業,日子過得挺紅火。一個家庭揚長避短就能充分發揮潛力,興旺發達。一個班級知人善任,各盡所能則會發揮每一位學生的優勢,促使班集體奮發向上,取得最佳的成就。
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就應該是一個“導演”,創造條件為各種類型的學生留出表現他們才能的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找到這樣或那樣的適合他們的角色,并讓他們意識到必須盡力才能“演好”。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教育本身就是一門藝術,所謂藝術,就是“酒已醉人而人不知,學已育人而人不覺。”班主任工作是一項扎實、艱巨的工作,摻不得半點虛假,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牢記:每個孩子都是一個活生生的人,都是有獨立思想、有自由行為、有個性的獨特個體,我們應用自己的智慧、寬容以及一言一行去陶冶學生,做孩子的“精神領袖”,帶領他們在學校這方凈土上快樂地學習,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