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強
摘要:隨著人們投資理財意識的覺醒,存款理財化趨勢的加快,中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發展迅速,跨行業、跨市場的理財產品日益豐富,理財業務發展及其監管已經成為我國金融業發展的熱點問題。理財業務可以有效避免監管,通過投資增加銀行收入,但商業銀行的理財市場競爭也日益激烈。本文分析了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發展情況,對理財業務的創新問題進行了探討,考察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快理財產品創新的思路,旨在理財產品健康發展,為商業銀行業務發展和盈利增長轉型提供思路借鑒。
關鍵詞:理財產品;發展趨勢;創新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3-000-01
一、引言
從全世界范圍看,理財市場正處于壟斷競爭階段,商業銀行在理財業務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產品數量增長已經趨緩,且在產品設計方面過于雷同,缺少提升能力,這使得我們不得不思考理財業務的轉型之路。從國內看,隨著人們投資理財意識的覺醒,存款理財化趨勢的加快,中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發展迅速,跨行業、跨市場的理財產品日益豐富,理財業務發展及其監管已經成為我國金融業發展的熱點問題。理財業務可以有效避免監管,通過投資增加銀行收入,但商業銀行的理財市場競爭也日益激烈。鑒于此,本文分析了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發展情況,對理財業務的創新問題進行了探討,考察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快理財產品創新的思路,旨在理財產品健康發展,為商業銀行業務發展和盈利增長轉型提供思路借鑒。
二、新形勢下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發展情況
(一)我國銀行理財業務發展現狀
一是產品增長迅速,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我國最早的理財業務始自1995年。二十多年來,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規模越來越來,理財發行金額及數量迅速增。以2015年的數據為例,商業銀行理財賬面余額達到23.5萬億元,較2014年增長56.46%。
二是監管體系有待完善。當前我國在跨行業、跨市場的金融產品創新較多,市場競爭日益白熱化,逐步形成了股票、債券、基金等系列產品,也出現了債券遠期交易、利率互換等新的金融衍生工具。不過,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的加快,銀行理財產品收益趨于下降,市場風險上升,各類糾紛頻發,凸顯了理財監管體系的不健全和不完善。
(二)當前銀行理財產品創新存在的問題
首先,理財產品種類豐富但同質化問題突出。依據獲取收益的不同,可以分為保證收益和非保證收益類產品;依據投資市場不同,可以分為打新股類理財產品、債券類理財產品、結構性理財產品、信托類理財產品和QDII。不過,總體來看,我國理財產品的同質化問題突出,比如產品目標客戶單一、收益率差距不明顯、產品不具備一定的附值及產品營銷模式與營銷渠道存在問題。
其次,當前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受到普遍制約。受限于分業經營和監管的模式,國內商業銀行一般無法直接進入了投資銀行各類市場,這也使得理財產品發展受到限制。例如,與基金產品在資本市場有虛擬法人資格不同,銀行理財智能借用信托方式進入資本市場,這類模式制約商業銀行金融產品的發展,一是由于法律定位不明確,銀行提供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屬于理財產品,但法律上對這類承諾代理商的要求不嚴,難以發揮在資本市場的競爭優勢,二是銀行與信托合作實際上增加了交易環節,進而造成了不必要的交易成本,三是銀行與信托合作實際上構成了雙重代理關系,這也意味著資金需要經過兩個節點,顯然這降低了時效性,容易錯過投資熱點,也在客觀上增加了風險控制的難度。四是受政策和環境影響,商業銀行在新產品上的開發水平和速度和市場需求不相符合,不能對產品進行真正創新。
再次,當前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風險控制水平較低。在目前的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運用中,銀行的風險管理水平普遍不高,缺乏對客戶的風險測評,不能準確識別客戶的風險等級,這也導致在以后的風險處理上缺少有效的應對之策,另外,一些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本身就存在很大缺陷,包括宣傳力度不夠、范圍有限、專業性不足以及限制條款缺乏等,容易引發客戶誤解。再則,許多客戶對理財產品的認識不夠,既可能導致客戶無法有效匹配自身需要的產品,又容易引發未來市場波動時的客戶投訴。另外,商業銀行理財監管的文件并不具備較強的法律效力,加之當前理財產品的運作不夠公開透明,客戶需要理解理財信息,但缺乏足夠的途徑,而銀行提供的理財信息也較為籠統。
最后,目前商業銀行缺乏高品質的專業基金經理。理財產品能否打入市場,需要專業的理財產品經營人員,這是因為商業銀行提供的理財服務實際上一種多樣化的服務,而銀行理財產品與證券市場產品高度相關。因此,理財行業對客戶經理的整體素質要求較高,既需要必要的理論知識,又需要具備相應的經營管理經驗,并了解企業法律法規、了解產品類型和風險概率。但是目前的商業銀行中缺乏全面了解各市場產品狀況和風險程度的工作人員,這也是我國商業銀行發展理財業務亟待解決的重要方面。
三、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創新的思路
一是商業銀行要充分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理財業務的發展需要長期的積累,業務的創新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作,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并建立在對客戶需求的充分把握上,然后才能開展創新。當前,相關監督部門對風險控制要求日益嚴格,下一步應該建議監管機構更多地完善金融機構內部體制,充分保障商業銀行通過正當手段開展產品創新的權利,并為商業銀行產品創新提供合理的途徑。此外,商業銀行自身看,要加快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積極開展制度創新,從而推動產品創新。
二是商業銀行要加快個人理財服務創新。應專門設立理財產品研發部門,理性選擇掛鉤標的,為銀行客戶靈活而又個性的金融服務。在理財產品研發中,應與本行市場定位結合,并進行充分市場調查,深入了解需求,同時還要注重創新人才的培養。
三是要善于把握理財產品的發展趨勢,對癥下藥。未來幾年,結構性產品將是推廣的重點,與此同時,理財產品的投資標的將更趨于專業化,需要銀行在理財產品設計時加強研發,保證對市場分析工作的精準化,促進專業化發展。另外,浮動收益產品將會增加,商業銀行應該加強對此類趨勢的把握,對癥下藥。
參考文獻:
[1]姜曉兵,羅劍朝,溫曉霓.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現狀、前景與策略分析[J].廣西金融研究,2008(7).
[2]鄭龍.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研究[J].江西財經大學,2012.
[3]夏曉琪,杜忠蓮.消費者購買互聯網理財產品的影響因素研究[J].財經界,2014.
[4]王浩.試論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發展現狀[J].企業導報,2011.
作者簡介:凌 強(1983-),漢族,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碩士,主要從事融資租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