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旭
摘要:新常態下,我國債券市場發展速度加快,并呈現出諸多新特點,預計到2020年末債券市場規模將達到90萬億元。未來,規模龐大的債券市場將持續促進我國金融市場和貨幣政策的完善,并將進一步擴大資本市場開放,債券市場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本文梳理了新常態下我國債券市場發展的趨勢,提出了推進債券市場穩定發展的政策思路。
關鍵詞:債券市場;發展趨勢;優化思路
中圖分類號:F83.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3-000-01
一、引言
債券市場是我國金融市場的有機組成部分,其不僅可以為投資者提供低風險的投資渠道,更能為融資者創造融資方式。新常態下,我國債券市場發展速度加快,并呈現出諸多新特點。預計到2020年末,我國債券市場規模將達到90萬億元。規模龐大的債券市場將持續促進我國金融市場和貨幣政策的完善,并將進一步擴大資本市場開放,債券市場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更將成為穩定金融市場秩序的重要基礎。
鑒于此,探討中國債券市場優化與改善路徑,對于完善金融體系、促進貨幣政策功能的發揮,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梳理了新常態下我國債券市場發展的趨勢,提出了推進債券市場穩定發展的政策思路。
二、新常態下我國債券市場發展現狀和趨勢分析
近年來,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獲得了加快發展,債券規模、品種、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均取得長足發展。一是債券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到2015 年末,我國債券市場托管余額超過45億元,市場余額居世界第3位,僅次于美日。直接融資特別是債券融資占比不斷提高,豐富了市場主體融資渠道,降低了社會融資成本等,緩解了經濟金融風險過度集的問題。二是品種和交易方式創新加快。債券品種方面已經發展出了政府債券、政策性金融債、商業銀行普通債等各類債券共存的局面,其中公司信用債增長較快,交易方式方面已經推出了債券遠期、債券借貸等新方式。三是投資者結構持續優化,當前機構投資者數量已經超過1萬家,非銀行金融機構持債比例顯著提高。三是信息披露等市場化約束機制加快完善。四是風險防范體系逐步健全。五是對外開放加速發展。預計到2020年我國債券市場將達到90萬億元,并呈現出以下幾個趨勢:
首先,機構投資者為主導的場外市場仍是主流方向。從發達國家經驗看,債券市場均為場內外市場并存,且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當前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在交易機制和產品類型等方面存在存在分割,未來債券市場要持續優化,形成場外市場為主、分層有序的多層次債券市場體系。同時,我國債券市場逐步完善將使得合格的機構投資者規模持續加大,形成未來持續的投資需求。
其次,市場化是發展的主旋律。金融體制改革的方向逐步向市場化為主導轉變,客觀規律是要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提供創新動力,促進債券市場發展。一是我國經濟增速放緩與發展潛力巨大并存,市場化方式才是推動產品、交易創新的基礎,并最終達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金融系統風險的目標。未來,高收益債券等都將加快發展,各類利率及信用風險管理工具將持續豐富,二是債券市場法律制度和體制機制建設將加快,三是協調發展是保障,未來要推動各類產品和金融基礎設施等的協調發展。
再次,加快對外開放是發展的助推器。我國債券市場尚存較大空間,目前境外機構投資者的持債比重較低,且境外機構持有資產中的債券比重低。隨著人民幣國際化加快,境外機構債券需求將持續提高。另外,境外機構投資者的準入將逐步放寬,從而帶來多元化的增量需求。
最后,綠色債券將加快發展。未來五年,我國將堅持發展綠色經濟和綠色金融。債券市場的資金周期長、穩定性好,且融資成本相對較低,債券市場發展將成為綠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綠色資產證券化等創新產品也將加快發展。另外,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綠色債券將成為離岸債券市場的重要部分。
三、新常態下促進我國債券市場發展的政策思路
債券市場發展涉及諸多環節,是一項艱巨的系統性工程。下一步應制定債券市場發展路線圖,紓解深層次矛盾和結構性問題,推進市場穩健發展。主要著力點如下:
一是持續深化國債管理制度,加快制度改革。目前國債在實現宏觀調控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國債管理制度改革將成為未來債券市場發展重要突破。應提高短期和長期國債的發行規模和次數,為市場注入流動性,增強國債收益率的基準性。要進一步完善國債市場化發行定價機制,,并持續發展國債期貨等衍生品。要提高透明度,加強政策協調等,并借鑒國外經驗,推動地方政府住房債券的發展,豐富地方政府債券體系。
二是積極發展公司信用債券。當前我國公司信用債券規模有待提升,為提高直接融資占比,要大力發展公司信用債券,擴大發行規模,完善交易制度,減少干預,加強監管,提高效率。要推動高收益債券等創新型融資發展,支持新興產業和中小企業融資。加快完善會計制度,完善多元化的投資機制,統籌推進資產證券化發展,積極探索不良資產證券化交易,創新和完善信用風險管理工具。
三是進一步加強監管協調。債券的審批和發行等環節存在諸多差異,重復監管等問題較為突出,要加強監管體制改革,盡快研究制定新的監管框架,明確相關監管職能,加強跨部門監管,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積極探索金融監管運作機制,打破監管的物理界限,形成統一的制度和體系。大力促進債券市場交易、信息共享和全面管理管理,提高市場運行效率,降低系統性風險。
四是完善債券市場金融生態。加快修訂《證券法》,為全面推行注冊制提供法律基礎,提高效率。進一步完善做市商制度,鼓勵金融機構參與做市業務,增強市場穩定性。加大政策支持,完善考核制度,發揮做市商作用。加強交易、托管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市場運行效率。
五是完善市場化退出機制。強化信用約束,規范市場主體的交易行為,提高交易效率。提高信用評級機構準入門檻,提升公信力。建立市場化運作機制,降低投資風險。加快構建市場化違約處置機制,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陳健恒,唐薇.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對外開放回顧與展望[N].上海證券報,2015-9-11.
[2]榮藝華,朱永行.美國債券市場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及主要作用[J].債券,2013(5).
[3]時文朝.中國債券市場發展與展望[J].金融市場研究,2010(2).
[4]謝多.中國債券市場的改革與發展[J].中國金融,2013(7).
作者簡介:肖 旭(1981-),漢族,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學位:碩士,主要從事金融學債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