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慧
摘要:本文以社會化物流平臺的典型代表——菜鳥網絡為例,從其推出的社會背景、建立之初所設想的體系框架以及近三年其在倉儲、快遞、跨境物流、農村電商、菜鳥驛站等領域的戰略布局出發,對菜鳥網絡的發展歷程進行了初探。
關鍵詞:菜鳥網絡;電子商務;大數據;社會化協同物流
中圖分類號:F252.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3-000-01
隨著電商人最為翹首矚目的“雙十一”落下帷幕,大眾也早已欣然接受由這個全民狂歡日所接連創造的一個又一個高峰記錄,1207億!較去年的912億,又增長了近33%的銷售額。而此時對于物流企業來說,他們可能更為關注的是銷售額背后那個天量的包裹數量,6.57億!如此巨量的包裹,該如何進行高效配送,盡快到達終端客戶手中呢?作為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其實對于高效物流的探索從未停止過,隨著大數據的全面使用以及社會化協同水平的不斷加深,在2013年,馬云低調創始“菜鳥”,一個致力于通過數據和技術幫助電商物流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社會化協同物流平臺便由此誕生。同時經過這幾年的不斷努力與探索,菜鳥網絡發展迅猛,且效果顯著,據數據顯示,今年雙十一包裹平均簽收時間已縮短至3.5天,配送時效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菜鳥網絡所建立的物流聯盟已然成為了物流行業的新形態。那么,菜鳥網絡近幾年的發展到底經歷了怎樣的沉浮?筆者進行了初探。
一、失敗與迷茫,摸索中前行
我們都知道,阿里巴巴一直致力打造電子商務行業的生態系統,其三大核心為信息網絡、支付網絡和物流網絡。其中,信息網絡和支付網絡的搭建都較早展開,且已相對完善,而物流網絡由于其搭建的復雜性,一直是馬云不愿觸碰的,但是他也深知物流是電商發展的瓶頸,只有實現高效物流,電子商務發展才會實現質的飛躍。于是,在2010年3月,阿里入股星辰急,但此次“投資”卻以失敗告終,星辰急兩年后宣布倒閉。投資不成,阿里巴巴又嘗試了與第三方物流服務供應商進行“結盟”。2012年5月,集團旗下天貓商城宣布與包括順豐、EMS、百世匯通在內的九大一線物流公司合作,推出次日達等確定性服務,推進高效社會化物流協作進程,馬云的大物流計劃初見雛形。
二、強強聯合,蓄勢待發
2013年5月28日,阿里巴巴集團、銀泰集團聯合復星集團、富春集團、順豐集團、三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韻達),以及相關金融機構共同宣布,"中國智能物流骨干網"(簡稱CSN)項目正式啟動,合作各方共同組建的"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其目標是通過5至8年的努力打造一個開放的社會化物流大平臺,實現在全國任意一個地區24小時送達目標。
三、“天地+地網”,無縫融合
菜鳥網絡體系在構建之初,其框架定位就非常明晰,該體系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天網+地網”。 “天網”是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搜集淘寶上的用數據戶信息,對數據分析,了解客戶的喜好以及特定貨物的流向等,并將這些信息共享給電子商務企業、物流公司、倉儲公司、第三方物流服務商和供應商等,這樣貨物就可以提前布局在離目標客戶最近的倉庫,縮短物流半徑,快速分揀送貨,使得全國任意地區“24小時達”有了實現的可能,可以說“天網”是菜鳥物流的靈魂所在。“地網”則主要解決實體的物流倉儲配送問題,菜鳥主要通過“自建+合作”的方式在全國建設倉儲基礎設施,配送則主要依靠加盟菜鳥的干線運輸公司、第三方物流公司以及落地配公司來完成,多方通力協作,共同構筑了 “中國智能物流骨干網(CSN)”即所謂的“地網”。 “天地+地網”的無縫融合,實現了高效、協同、可視化、數據化的物流供應鏈,必將對整個電商業和物流業帶來巨大的變革,徹底顛覆現有電商物流模式。
四、戰略布局,步步為營
菜鳥網絡成立至今已有三年時間,期間經歷了重重考驗,質疑與肯定一直并存,可以說取得今天的成績絕非一蹴而就,馬云為了實現他的物流夢,可以說是精心布局,步步為營。在倉儲領域,菜鳥利用其大數據對全國核心倉儲地進行選址,借助銀泰集團、復興集團的經濟實力在全國不斷圈地建設中心倉,使各快遞公司暫緩在同一區域物流基建的重復建設,大大降低了營運成本,對于中心倉和合作伙伴現有各倉儲設施的使用情況建立數據信息平臺,實現資源共享,提高物流設施的利用率。在快遞方面,菜鳥網絡努力推行行業的專業化和標準化,鼓勵快遞公司借助互聯網和大數據向客戶提供差異化服務,為客戶提供可供選擇的空間,促使企業不斷創新,提高服務質量,形成企業特色,增強核心競爭力。在跨境物流方面,菜鳥通過鋪設全球網絡,一方面積極在海外建集貨倉,并與國內主要進口保稅倉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同時還為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9個國家和地區提供全球集貨線路,大大提升了跨境物流時效。在農村電商戰略上,馬云始終未放棄這塊蛋糕,依托農村淘寶,通過同上海萬象、中國郵政等合作伙伴的社會化協同,形成覆蓋全國的縣到村二段物流等服務能力。在驛站方面,菜鳥積極與第三方合作,形成覆蓋全國主要城市的末端網絡,保護消費者的信息安全,解除消費者安全隱患同時,降低了配送耗時,真正實現了“贏在最后一公里”。
總結: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給物流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菜鳥網絡利用其集團資源優勢,有效將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信息技術應運與物流領域,且注重同傳統物流行業的協作融合,共同致力于打造開放的社會化物流大平臺,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行業現狀,提高了行業服務質量。同時,我們也應看到,菜鳥今后的發展道路還很艱巨漫長,作為物流信息共享平臺,如何讓原本的競爭對手和諧納入“24小時達”計劃,各合作伙伴之間的利益又該如何分配,菜鳥最終靠什么來獲得盈利等問題都是菜鳥網絡亟待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卓文祺,盧少平.“菜鳥網絡”供應鏈體系初探[J].物流技術,2015(34):210-211.
[2]羅文麗.菜鳥的棋局[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5,(17):31-32.
[3]趙艷俐,李永榮.從菜鳥物流看我國物流業的發展[J].產業觀察,2014,(6):151-152.
作者簡介:倪 慧(1984-),女,漢族,江蘇常州人,碩士,高校講師,主要從事電子商務專業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