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旸
摘要:本文以大數據時代為背景,提出了高校金融專業如何以大數據為導向,進行教學內容、課程設置、教學模式和專業教師實踐能力等方面的改進。
關鍵詞:大數據;金融專業;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TP39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3-000-01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網絡的普及,大數據采集、挖掘及分析等新型信息技術迅猛發展,大數據時代已然到來,這對高校金融人才的培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以大數據的時代背景為導向,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是當前高校金融專業教學改革的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
一、研究背景
早在2012年7月,聯合國就發布大數據白皮書《大數據促發展:挑戰與機遇》,明確指出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1]。在這種信息時代的大環境下,眾多學者對此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從內容上看,可以分為兩類:
一是宏觀視角的研究,針對大數據對高校教學模式、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了研究。王芳和陳道賀(2015)分析了大數據在國內外高校教學中的應用探索及其對高校教學模式的影響[2]。張超等(2015)介紹了大數據對高校教學的影響,并闡述了大數據在高校應用中存在的困難并提出了相應措施[3]。陳雅靜(2015)基于大數據時代的特征,從不同角度入手分析了高校教育改革的應對措施[4]。
二是微觀視角的研究,針對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具體學科改革進行了剖析。陳穎(2016)分析了大數據時代財會專業人才適應性和教學模式問題[5]。白雪(2016)研究了大數據時代對高校應用經濟學教學帶來的沖擊與挑戰[6]。吳春琪(2016)從統計學課程教改的層面探討了大數據時代帶來的影響并提出了對策建議[7]。
綜上所述,針對大數據的研究成果較為豐富,但基于大數據導向專門針對金融專業教學的研究尚屬空白,這正是本研究的意義所在。
二、大數據在金融行業中的作用
大數據以數據量大、實時性強、種類多、價值大和真實性強為特征,與金融行業息息相關。具體而言,大數據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市場營銷、風險控制、產品創新和客戶體驗四個方面。
(一)實現精準營銷:應用大數據技術,金融業實現了在海量信息中快速提取有用信息,進行分析整合,大大減輕了數據存儲、數據的有效利用的巨大壓力。
(二)加強風控力度,支持精細化管理:首先,大數據能夠加強風險的可審性和管理力度,支持業務的精細化管理。其次,大數據支持服務創新,能夠更好地實現“以客戶為中心”理念,通過對客戶消費行為模式進行分析,提高客戶轉化率,開發出不同的產品以滿足不同客戶的市場需求,實現差異化競爭。
(三)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金融業借助社交網絡等新平臺產生了海量用戶和數據,記錄著用戶群體的興趣偏好情緒等,對其客戶行為模式進行分析,可以帶來更貼近客戶需求的產品創新。
(四)提升用戶體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得金融業為客戶帶來更多新的用戶體驗,例如花旗銀行通過社交網絡、公共網頁上得到的客戶記錄來細分客戶,按照客戶行為進行分類,為客戶提供質量一致的客戶體驗。
三、大數據時代高校金融專業教學改革的主要措施
當前,高校金融教學還存在教學內容滯后、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模式以填鴨式為主等問題,基于此,高校金融專業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進行教學改革。
(一)全方位將信息技術融入教學內容
傳統金融專業教學內容以金融理論介紹和模型推導為主,與信息時代的發展嚴重脫節,限制了學生的未來發展。因此,教學內容的調整刻不容緩。現有教材可以在內容上從多個角度引入大數據時代的變革以及互聯網金融的知識,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更好銜接[8]。
(二)增加數據挖掘等大數據相關課程
為了順應大數據時代的信息導向,更好地發揮大數據在金融領域的實踐應用,課程設置應在結合金融崗位與工作實際的基礎上,進行整合,組織教師積極開發基于大數據的、現代化的智能金融課程,并通過具體案例讓學生理解大數據對金融領域的實際影響。
(三)傳統課堂與MOOC、翻轉課堂和微課相結合
實際教學中,如何將灌輸式的被動教學模式轉化為高參與度的主動學習模式,是提升教學效果的關鍵。高校可以在傳統課堂中引入案例教學、小組討論等方法提升學生興趣,并結合金融APP增加學生參與度,提升操作能力。從創新的在線課堂角度,大數據時代迅速發展的MOOC、翻轉課堂和微課形式更應得到合理應用。以MOOC為例,它是利用短視頻與交互式練習的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其優勢在于不僅可以使學生有效學習課程內容,還能讓他們根據個人的生活方式、作息時間以及學習習慣來安排學習時間和地點,這勢必將極大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
四、結論
大數據技術在全球教育領域的應用起步較晚,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目前,國內外高校都在進行信息技術背景下的金融專業教學改革,這不僅能培養學生積極學習結合大數據的智能金融理念,更能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技能,為國家的金融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徐鵬,王以寧,劉艷華.大數據視角分析學習變革——美國通過教育數據挖掘和學習分析促進教與學報告解讀及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8(1):11-13.
[2]王芳,陳道賀.大數據技術對高校教學改革的啟示[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5,3:156-158.
[3]王靜,張艷燕,王丹琦.研究型教學中實踐教學評價體系的探究[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3:86-88.
[4]張超,盛紹頂,汪曉華.淺談大數據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J].安徽化工,2015,4:97-99.
[5]陳雅靜.大數據時代下高校教學的幾點啟示[J].信息與電腦,2015,22:192-194.
[6]陳穎.基于大數據導向的高校財會教學改革路徑[J].商業會計,2016,3:123-124.
[7]白雪.大數據時代下高校應用經濟學教學改革模式探析[J].經濟師,2016,3:215-216.
[8]吳春琪.大數據時代下高校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時代金融,2016,5:223.
[9]張超,李吉棟,徐臨.現階段我國互聯網金融教學內容改革探析[J].中國市場,2016,3:207-208.
作者簡介:劉 旸(1979-),女,漢族,遼寧錦州人,經濟學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國際金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