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區教育在我國還屬于一種新興的教育模式,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問題,本文分析了美國、德國和日本的社區教育特色,并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從以人為本、物質保障、和教育體制三個方面對我國教育體制提出了發展意見。
關鍵詞:社區教育;國外;啟示;促進
“社區教育”是從國際角度定義的概念,它是指一個國家社會和經濟發展到相關水平而興起的教育制度。十九世紀中期隨著世界上第一所“民眾學校”的建立,社區教育開始興盛起來。第二次工業工業革命進程的加快,使得歐洲、美洲、澳洲、亞洲和非洲先后出現了社區教育。二十世紀初期,社區教育作為傳入我國。社區教育傳入我國時是以學生教育為主體的,發展到90年代,社區教育的主體由青年學生逐漸轉化為成年人。相對于國內的社區教育而言,國外的社區教育起步較早,發展得也更為成熟。我國的社區教育除了起步晚之外,在發展模式上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所以了解國外社區教育的特色并借鑒國外成功的發展模式,對我國社區教育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國外社區教育的特色
1.美國政府的“社區教育”
社區教育與學校教育有著較大的差距,學生進入學校學習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更高的學歷。而居民去社區上課的目的則不同,他們不是為了獲得更高的學歷,而是為了提升某種能力。如掌握寫作的技能、學會操作電腦、學會做手工等。有些社區居民來上課則是為了提升某種專業技能,以便能夠更好地就業。根據居民不同的需求安排課程,有助于社區教育更好的實施。為了滿足居民的需要,大部分美國社區開設的課程包括美術、插花、保健、家政等。美國社區教育的形式靈活多樣,有的是通過電視廣播等媒體進行教育,有的是在社區開設相關課程,還有的則是通過社區豐富多彩的活動對居民進行社區教育。80年代以來,美國的社區教育逐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首先是受教育者由青少年轉化為成年人,社區通過對成年人進行繼續教育,來提升他們的技能,繼而促進成年人的就業。第二點是積極構建學校、企業社區合作的平臺,這些平臺為社區教育提供了保障。最后是學校更加主動地為社區教育貢獻量。主要表現是為社區教育提供優秀的師資,開設較為豐富的課程等。從總體上說,美國的社區教育是一種非正規教育。
2.德國的“鄰里之家”教育
與美國的社區教育不同,德國的社區教育是一種民眾教育。德國社區教育主要是在“鄰里之家”進行的。“鄰里之家”是德國的社會福利及社會保障中心。它主要以娛樂活動為主,也包括一些講座活動。“鄰里之家”為廣大居民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臺,在“鄰里之家”居民們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廚藝,也可以分享自己的育兒知識,做家務的心得等。在舉辦各種活動之前,社區工作人員會根據居民的興趣來精心選擇活動。同時工作人員還會合理的安排各個活動的時間,確保大部分感興趣的居民能夠有時間參加。活動準備妥當之后,工作人員會通過張貼公告、發送宣傳冊等形式來告知居民每個活動的時間,以便居民能夠在活動之前做出選擇。
3.日本的“公民館”教育
日本的社區教育設施是眾多開展社區教育的國家中比較全面的,這些設施是日本開展社區活動的重要依托。日本社區教育的地點有公民館、少年自然之家、文化館等。所有設施均有政府出資建造,其中最有名的是公民館。公民館為婦女兒童和退休職工提供了休閑娛樂的場所,同時它也是促進日本終身教育實施的重要場所。此外居民在公民館中還會學到有關地震逃生、流行性疾病的預防等一系列生活知識。
二、國外社區教育對我國的啟示
1.社區教育應該堅持以人為本
雖然不同國家對社區教育的認識存在著一定的分歧,實踐的方式也不盡相同,但是他們的根本目的是相同的。各國采用不同的途徑來發展社區教育本質上都是為了提高本國居民的素質、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為居民的生活提供方便。可以說各國家之間的社區教育是殊途同歸的。我國提倡社區教育全面提高居民的素質,致力于居民的個性化培養。因為我國公民是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離不開居民素質的提高。社區工作者應該努力把每一個居民都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的個體,進而把社區建設成知識氛圍濃厚、互助友愛的集體。豐富的社區活動和良好的社區環境會吸引大量的居民,這樣就為更好的開展社區教育奠定了基礎。
2.社區教育要有一定的物質保障
社區學院也好,公民館也罷,它們都為社區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場所。日本擁有大量的圖書館、少年自然之家、博物館等基礎教育設施。而北歐國家的民眾中學和美國的社區學院也是遍布了大半個歐洲和美國,相對完善的教育設施為社區教育的開展提供了重要保障。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的社區教育發展十分緩慢,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是我國社區教育缺乏足夠的物質保障。很多人口30萬以上的縣城沒有圖書館,很多鄉鎮沒有用于社區活動的場所,這些現象阻礙了中國社區教育的發展。也使得中國居民的社區生活過于單調,也使我國居民終身學習的理念變成了一紙空談。所以政府要重視社區教育,要加大對社區教育的資金投入。要建設一定數量的科技館、圖書館和社區活動場所,要經常開展喜聞樂見的社區活動,要為居民享有豐富的社區生活而努力。
3.社區教育要建立合理的體制
目前,我國大部分社區教育屬于雜亂無章的狀態。由于社區教育不是正規的學歷教育,社區居民的素質也參差不齊,這些因素使得社區教育開展起來十分困難。我國要努力提高社區教育的地位,使居民轉變對社區教育的態度,最終積極參與到社區教育中來。我國社區教育也應該建立合理的體制,由專門的政府部門負責,而不是處于沒有直接部門管理的狀態。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高,開展社區教育成為了我國提高居民素質的主要途徑。我們應該積極借鑒外國社區教育的成功經驗并結合我國教育的現狀,來完善我國的社區教育,盡快達到我國社區教育健康全面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王琪豐.國內外社區教育模式及相關研究綜述[J].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02):11-17
[2]王俊,唐曉明.國內外社區教育發展特色比較及啟示[J].學理論.2011(22):33-37
[3]趙小段,劉楚佳.我國社區教育發展與研究現狀述評[J].教育與職業.2008(20):25-31
作者簡介:
黃晉(1981—),男,漢族,湖南長沙人,助教,研究方向:社區教育、電大開放教育。
(長沙廣播電視大學 湖南 長沙)